“懒政”也是一种腐败

2015-10-12 19:53国立生高潘东
群众 2015年9期
关键词:懒政奖惩根治

国立生 高潘东

随着党纪法规的约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各级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但一些干部开始发出为官不易的感慨,进而产生了为官不为的懒政思想,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思想,严重妨碍了工作进展,影响了干部形象,也损害了群众利益。

曾国藩在《治心经》中说:“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荀悦在《申鉴·政体》中说:“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者于天下,二曰达惠于民,三曰达德于身。”通俗地说,也就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邓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无论改革、还是发展,不管抓经济建设还是抓党建作风,都需要领导干部敢于担当、有所作为。

撑起身作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俯下身作牛,为人民鞠躬尽瘁。做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就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自身硬”是为了更好地“打铁”,不去“打铁”,不为官有为,“自身硬”毫无用处。李克强总理也曾言,“庸政懒政怠政,也是一种腐败”。为官有为且要奋发有为是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应有的职业素养。

“三严三实”,既讲个人修养,又讲为官用权,也讲干事创业,为党员干部塑造了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新形象,同时也给当下“为官有为”提出了新标准。根治为官不为,需结合学习焦裕禄、谷文昌等先进典型的事迹,在全党弘扬“三严三实”精神,形成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浓厚氛围。

根治为官不为的懒政现象,还需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一些干部之所以敢于为官不为,与考核奖惩不落实、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日常考核力度、注重乡野口碑考察,多渠道、多层面、多角度考核干部的“作为”,并作为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下课”的硬性机制,及时把那些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来,切实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形成“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的工作局面。

当前,中央出台的《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举措,对于促使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制度的推进,必将形成为官有为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段培华

猜你喜欢
懒政奖惩根治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链的奖惩系统*
自贡市:多措并举 力促根治欠薪
通江县:“三集中三联合”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
日本:一招根治乱停车
论如何正确对待高校学生奖惩工作
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从严治党之下,“懒政”怎么办
论公务员勤政建设的重要性
根治融资难需要多方发力
依法行政论域中的“懒政”现象及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