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冠心病的社区规范化治疗及管理

2015-10-15 03:22俞建新
关键词:规范化稳定性冠心病

俞建新

(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24)

稳定性冠心病的社区规范化治疗及管理

俞建新

(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24)

目的 探讨社区规范化治疗及管理用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为社区医疗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本社区稳定性冠心病患者3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居住范围将其分为观察组158例和对照组157例。观察组居住在社区南部,按社区规范化予以管理;对照组居住在社区北部,按常规管理。管理1年后就其用药依从率,合理用药率,相关知识认知率,危险因素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用药依从率,合理用药率,疾病知识认知率,危险因素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规范化治疗及管理用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中能够提高管理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稳定性冠心病;社区规范化;治疗及管理;临床价值

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栓塞等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坏死,不仅危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且需要长期的用药和生活指导,对社区管理有较高的要求。而现阶段社区治疗及管理存在规范性较差,风险高等诸多的缺陷,无法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1]。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社区规范化治疗及管理,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社区医疗工作的发展均具有重要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2011年~2014年收治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3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居住范围将其分为观察组158例和对照组157例。其中男194例,女121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3.8±6.6)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8±1.5)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稳定性冠心病,均为本社区常住居民,且其病情稳定,认知能力正常。自愿参与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协会的相关要求[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管理模式予以管理,主要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统计、疾病宣传、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组织体检、定期随访,相关数据收集及生活质量评价等内容,其管理内容及操作方法均按常规进行。

观察组按社区规范化予以管理,其具体操作如下:(1)健康宣教。在发放张贴传单的基础上,以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态为依据,由社区医护人员制定针对性的宣教方案,并单独进行宣教;(2)生活指导。①饮食指导: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调整饮食,均衡补充和控制能量、脂肪、胆固醇、蛋白质、盐、糖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取;②戒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明确吸烟的危害,取得家属认可并协助患者戒烟;③运动:制定科学的运动训练内容,鼓励其坚持有氧运动和抗阻力运动,并适时调整运动内容和运动量;(3)用药指导:①以临床医师诊断及给药方案为基础,结合其身体状况和并发疾病等情况,确定并调整用药方案;②向患者及家属明确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并定期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随访,鼓励其坚持用药;③根据患者病情,预防性给予调血脂,抗血压,控制血糖及代谢综合征的药物,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1.3评价项目及标准

研究评价项目及标准如下:(1)管理效果:分组统计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合理用药,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危险因素发生的原因,并计算其所占比率,以作为管理效果的评价内容;(2)生活质量:采用WTO制定的QLQ-C30生活质量核心问卷,按照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等项目进行评分,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管理效果

两组用药依从率,合理用药率,疾病知识认知率,危险因素发生率等管理效果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管理效果比较[n(%)]

2.2生活质量

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评分为(64.9±3.6)分、(66.8±4.2)分、(71.6±4.8)分和(71.5±4.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生理  心理  环境  社会关系观察组 64.9±3.6 66.8±4.2 71.6±4.8 71.5±4.3对照组 58.8±4.1 59.8±4.8 63.6±5.2 62.3±4.7 t 25.448 27.895 32.254 29.648 P 0.046 0.042 0.032 0.036

3 讨 论

稳定性冠心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日常用药、饮食、生活习惯及运动锻炼等因素对其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2]。因此社区治疗和管理对疾病的进程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现阶段我国社区医疗管理制度和操作均存在诸多待完善的地方,现行的管理方法无法满足患者、家庭和社会的需求[3]。因此对社区规范化治疗及管理用于稳定性冠心病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社区规范化治疗及管理在统计、宣传、指导等冠心病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动员家属等多种方式影响患者的心理,使之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和生活,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管理和治疗中,并以患者身体状况和病情为基础,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用药、饮食、锻炼、宣教方案,从而提升其对冠心病的认知,进而自觉用药和调整生活习惯,为疾病的治疗管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奠定基础[4]。本研究证实,社区规范化治疗和管理较常规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依从性,降低危险因素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优势。本研究不仅对冠心病患者社区管理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而且对冠心病的预后和社区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次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综上所述,社区规范化治疗及管理用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中能够提高管理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1] 董正亮,戴克思.社区康复指导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23(08):138,140.

[2] 耿 磊.冠心病社区康复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及意义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23(19):162,164.

[3] 李 璐,周 鹏,侯霁芯.强化慢病管理门诊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心脏杂志,2015,23(02):326-328.

[4] 王春霞,刘琪辉,汤晓岚,等.社区医生开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规范化治疗培训的效果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25(04):246-249.

本文编辑:孙春宇

R654.2

B

ISSN.2095-6681.2015.16.061.02

猜你喜欢
规范化稳定性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PEG6000修饰的流感疫苗脂质体的制备和稳定性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基于FLAC3D的巷道分步开挖支护稳定性模拟研究
点播影院迎来规范化,4K HDR迎来普及之潮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作战体系结构稳定性突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