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联合乌拉地尔在脑出血围手术期的镇静强化降压疗效观察

2015-10-15 03:22于雪芳刘振锋梁彦涛
关键词:乌拉丙泊酚血肿

于雪芳,刘振锋,梁彦涛

(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600)

丙泊酚联合乌拉地尔在脑出血围手术期的镇静强化降压疗效观察

于雪芳,刘振锋,梁彦涛

(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江苏宿迁223600)

目的 观察微泵输注丙泊酚和乌拉地尔在脑出血围手术期的控制性强化降压,镇静干预对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9例,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丙泊酚联合乌拉地尔治疗,对照组乌拉地尔治疗,二者均通过微泵持续泵入控制血压。比较两组血肿变化、神经功能评分及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血肿大小、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出血围手术期使用丙泊酚联合乌拉地尔强化降压,可有利于降低血压升高引起的并发症与减少血肿增大几率,改善患者预后。

高血压脑出血;丙泊酚;乌拉地尔

目前,临床多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其简便、快速、对脑组织损伤小,疗效得到肯定[1]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多于发病8 h后实施,围手术期患者躁动,持续性高血压是造成术前及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重点探讨丙泊酚联合乌拉地尔镇静强化降压治疗对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防止再出血、减少神经功能损伤方面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首次发病且在发病后≤2 h,就诊者;CT检查明确为小脑幕上脑出血,出血量30~60 mL,收缩压≥180 mmHg。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0例。

1.2方法

实验组入院后立即予以丙泊酚1 mg/kg静注,同时给予1~4 mg(kg·h)的丙泊酚持续输注,维持Ramsay 镇静评分[2]Ⅲ级,并持续输注乌拉地尔,初始速度为2 mg/min,根据血压调整用量。对照组采用输液泵持续输注乌拉地尔治疗,两组均维持收缩压在140~160 mmHg,治疗时间段是入院后至手术前。两组在脱水降颅压、脑保护和止血治疗等方面相同。

1.3观察指标

入院时急查头颅CT,入院后8 h再复查头颅CT,由2名医师共同诊断并计算每位患者颅内血肿量。若8 h内血肿增大需急诊开颅手术者,将术中抽取出的血块,作为血肿的量,比较两组患者血肿量的变化,两组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均不进行镇静强化降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评分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根据巴士量表(Barthel index of ADL)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治疗后8 h两组患者的颅内血肿量对比

实验组血肿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8 h两组患者的颅内血肿量对比情况(±s)

表1 治疗后8 h两组患者的颅内血肿量对比情况(±s)

注:两组比较,*P<0.05,**P>0.05。

组别  测量方法 n  入院后8 h血肿量/mL实验组 CT 45 40±5.1*对照组 CT 32 43±4.3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实验组死亡4例,对照组死亡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周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 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死亡实验组 45 45.28±6.23 20.11±3.12*# 4对照组 35 44.53±4.65 28.25±5.38* 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评分比较

ADL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周两组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 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 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死亡实验组 45 13.23±5.15 56.12±6.13*# 4对照组 35 14.35±4.56 48.02±5.27* 5

3 讨 论

颅内血肿的占位效应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增高,血肿释放的凝血酶及血肿分解物(如血清蛋白)可以引起继发性脑损害,这两种因素可反射性的升高血压,使急性期血肿进一步增大。进而使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增加[3-4]。据报道在脑出血早期,特别在24 h内,有近38%的患者存在血肿扩大[5]。因此,在脑出血急性期采取有效降压措施对预防早期再出血相当重要。丙泊酚作为临床常用静脉用麻醉、镇静药,具有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及剂量依赖性降压作用[6],其适当的输注速度可以维持平稳的血压。本研究使用丙泊酚联合乌拉地尔镇静强化降压产生满意的协同效应。此外,丙泊酚还可以使脑出血患者镇静,减少躁动、也便于临床操作。在动物实验证实丙泊酚具有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7]。丙泊酚可通过收缩脑血管使脑血流下降,降低颅内压及脑组织代谢率,抑制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的过量产生,对缺血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8]。在本研究中,镇静强化降压治疗组在发病后8h的颅内血肿量均低于对照组,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周后两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说明两组的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而治疗后实验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DL评分明显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丙泊酚联合乌拉地尔早期强化镇静降压治疗能够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更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其作用考虑与丙泊酚能维持平稳的血压及其脑保护作用有关。

[1] 杜 杰.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2):251-252.

[2] Hansen FJ,Cowen J,Polomano KE,et al.Beyond the ramsayscale:need for a validated measure of sedating drugefficacy in theintensive care unit[J].Ctit Care Med,2010,22:732.

[3] 苏同刚,袁邦清,黄绍宽,等.立体定向置管尿激酶溶解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132 例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4):230-231.

[4] 马长城,王振宇,谢京城,等.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立体定向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5): 525-526.

[5] Mager SA,Brun N,Begtrup K,et al. 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Ⅶa for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N Engl J Med,2005,352(8):777-785.

[6] 邢书生,张永明,曹金华,等.丙泊酚给药速度对麻醉诱导期血压心率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13,34(3):370.

[7] 于荣国.异丙酚对大鼠脑星状神经细胞抗坏血酸释放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23:918.

[8] 王祥瑞,孙大金,杭燕南,等.异丙酚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16(6):292-294.

[8] 许霁虹,张 铁,刘晓江,等.不同剂量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20:451.

本文编辑:徐 陌

R614

B

ISSN.2095-6681.2015.16.071.02

猜你喜欢
乌拉丙泊酚血肿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丙泊酚复合不同药物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现状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影子回来了
认真王国奇遇记
寻找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