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

2015-10-15 03:22高慧刚
关键词:膀胱炎间质性耻骨

高慧刚

(井陉县医院普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300)

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

高慧刚

(井陉县医院普外科,河北石家庄05030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7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37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86例与对照组18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膀胱即时灌注术、膀胱水扩张术与中药汤剂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膀胱即时灌注术、膀胱水扩张术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每天排尿次数均减少、夜排尿次数均较少,每日平均排尿量均增多,治疗组三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临床治疗无影响。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与膀胱即时灌注术、膀胱水扩张术联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缓解排尿情况,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疗效

间质性膀胱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1],主要有耻骨上区、膀胱区疼痛,尿频、尿痛、尿不适等临床症状,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病因尚不明确,是泌尿外科临床研究的课题之一[2]。单纯西医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不理想,为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疗效,本次研究选取间质性膀胱炎患者3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7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间质性膀胱炎患者37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根据相关诊断确诊,实验室尿常规检查中,段尿细菌培养显示阴性,排除由结核、结石、肿瘤、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的下尿路症状疾病,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盆腔、耻骨上区疼痛不适,尿频、尿急等临床症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86例与对照组185例。治疗组男142例,女44例;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7.8±2.1)岁;病程5~57个月,平均病程(24.3±1.7)个月。对照组男142例,女43例;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7.9±2.1)岁;病程5~57个月,平均病程(24.4±1.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基本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膀胱即时灌注术、膀胱水扩张术与中药汤剂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膀胱即时灌注术、膀胱水扩张术进行治疗。中药汤剂处方组成:冬葵子10 g,川楝子10 g,滑石20 g,栀子15 g,当归10 g,牛膝15 g,陈皮15 g,柴胡10 g,沉香10 g,王不留行15 g,白芍15 g,石膏9 g,黄芪12 g,以上诸药,加水煎煮,1剂/d,分2次服用。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耻骨上区疼痛、尿频、尿急、尿不适等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耻骨上区疼痛、尿频、尿急、尿不适等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耻骨上区疼痛、尿频、尿急、尿不适等临床症状未缓解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70.8%,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n(%)]

2.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两组每日排尿次数均减少、夜排尿次数均较少,每日平均排尿量均增多,治疗组三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排尿(次/d) 夜尿(次) 平均排尿量(ml/d)治疗组 治疗前 15.7±2.0 4.6±1.2 130.2±14.7治疗后 9.6±1.5*# 1.8±0.3*# 224.7±13.8*#对照组 治疗前 15.7±1.9 4.6±1.3 130.6±24.5治疗后 11.7±2.4* 2.7±0.9* 197.3±24.6*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临床治疗无影响。

3 讨 论

间质性膀胱炎是一种以尿频、尿急、尿不适、耻骨上区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泌尿外科临床常见病[3]。间质性膀胱炎患者排尿次数增多,排尿量减少,病因尚不明确,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不理想[4]。随着中药研究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逐渐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中医认为,间质性膀胱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湿浊之气不化,阻碍气血运行,导致血瘀,脾肾阴虚,功能不足,引发患者阴道不适,尿道刺痛等临床表现[5]。本次研究所用汤剂中,川楝子具有治疗膀胱疝气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川楝子中的川楝素可通过对神经的抑制作用达到镇痛的效果;柴胡具有抗溃疡、抗炎、镇痛作用,对纾解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因病痛而引起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具有显著疗效;白芍也有镇痛作用,可与其他镇痛药物协同应用。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与膀胱即时灌注术、膀胱水扩张术联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缓解排尿情况,且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1] 何旭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29(12):621-622.

[2] 李明舜.二甲基亚砜用于间质性膀胱炎治疗的临床意义评价[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3):231-235.

[3] 顾荣磊.二甲基亚砜辅助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剖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3,23(6):394-395.

[4] 冯建晓.阿米替林辅助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7):373-374.

[5] 叶木木.二甲基亚砜与阿米替林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比较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34(8): 564-567.

本文编辑:孙春宇

R694.3

B

ISSN.2095-6681.2015.16.121.02

猜你喜欢
膀胱炎间质性耻骨
间质性肺炎知多少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对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正常妊娠期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变化临床观察
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耻骨联合分离的痛,您了解多少?
膀胱炎是怎么回事
行为治疗在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孕期耻骨疼痛有什么应对方法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