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影响

2015-10-15 03:22梁倩梅
关键词:心血管病肢体依从性

梁倩梅

(山西省运城市中医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影响

梁倩梅

(山西省运城市中医医院,山西运城044000)

目的 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患者的健康行为依从性,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遵医用药、饮食控制、情绪调整、病情监测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肢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心血管病;早期康复护理;生活质量;影响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而提升,由于患者年龄大、体质差、病情复杂,为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1]。实践表明,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能够提高患者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4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4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各类心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患者经心电图、影像学检查后确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同时排除认知障碍、肝肾功能病变、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9.5±1.8)岁;冠心病18例,高血压13例,心力衰竭4例,心绞痛5例,其他2例。试验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0.6±2.1)岁;冠心病20例,高血压11例,心力衰竭5例,心绞痛3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内容是做好基础护理操作,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具体来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要求护理人员态度亲和,为患者创建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介绍疾病知识和主治医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遵循定时、定量用药原则,观察药物毒副作用,及时对症处理。还要获得家庭支持,使家属能够体谅理解患者、悉心照顾患者,给予安慰和鼓励,加强用药监督。

1.2.2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饮食干预。研究表明,饮食习惯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对于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的人群而言,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更大,血栓形成率高、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为此,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要求饮食清淡、易消化,以低盐、低脂为主,合理控制每日能量摄入,适量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2)运动干预。适量运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促进心血管疾病恢复。老年患者的运动要配合治疗情况,首先向患者告知运动干预的重要意义,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依从性;然后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指标,观察不良反应。运动后心率每分钟增加10次以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量;增加20次左右,可以维持运动强度;增加20次以上,则要暂停运动,或者降低运动强度。(3)功能锻炼。①语言功能。对于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首先要求患者根据医护人员的口型进行发音训练;然后采用图片、文字结合的方式,训练患者的听力、朗读,从简单的字词过渡到短语、句子;最后指导患者组织语言来描述图片中的事物。②吞咽功能。对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加强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感染风险;进行摄食练习,最初以流食吞咽为主,刺激患者的吞咽反射,能够自主咳嗽后进行直接进食练习。③肢体功能。对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从床上训练开始,包括卧位-坐位转换练习、耐力练习、平衡力练习;然后逐步转变为床下训练,包括坐位-站位转换、站立练习、步行练习等。训练过程中要保证患者耐受,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将被动练习、主动练习结合在一起,观察患者的反应、询问主观感受,并作出调整。④生活能力。当患者的语言、吞咽、肢体功能训练完成后,日常生活能力练习从进食、如厕、洗漱、穿衣、装饰等方面开展,要注重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的结合,护理人员全程陪护,及时进行指导。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的健康行为,分别评估遵医用药、饮食控制、情绪调整、病情监测等行为上的依从性。(2)采用SF-36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3],以肢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三项作为代表,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健康行为比较

试验组患者在遵医用药、饮食控制、情绪调整、病情监测等行为上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健康行为比较 [n(%)]

2.2生活质量比较

经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肢体功能  心理健康  社会功能试验组 42 82.4±3.6 76.2±4.1 61.7±2.8对照组 42 78.5±2.9 73.3±3.8 57.9±3.2 t 5.467 3.362 5.792 P<0.01  <0.01  <0.01

3 讨 论

心血管疾病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具有发病急、病程长的特点,中老年群体多见,致死率、致残率较高。患者发病后,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对心理带来严重伤害,增加了治疗难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遵医用药、饮食控制、情绪调整、病情监测依从性分别为97.6%、95.2%、92.9%、88.1%,均高于对照组的85.7%、78.6%、73.8%、69.0%。在生活质量上,患者肢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和朱清萍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4]。

[1] 翟慧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94-1996.

[2] 李廷明,曾德利.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02(6):1365-1367.

[3] 孙美雪.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30(17):2360-2361.

[4] 朱清萍.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2(6):194-195.

本文编辑:李淑雁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16.177.02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肢体依从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