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2015-10-15 03:22
关键词:人性化心血管依从性

马 莉

(运城市第三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马 莉

(运城市第三医院,山西运城044000)

目的 探讨在血管科护理中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4年7月我院血管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8%vs64%,96%vs72%,92%vs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血管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显著,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人性化护理;血管科;护理效果

血管科(血管内科)是各大医院内科为了诊疗心脑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范围包括心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常见心脑血管疾病[1]。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此病的高发人群,约有50%以上的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自理[2]。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所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不仅会直接影响疗效,还会导致病情恶化,降低存活率。因此,在血管科护理中开展优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血管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笔者选取我院血管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5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4年7月我院血管科收治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符合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50.42±5.27)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6.25±0.50)年。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55.05±4.98)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43±0.3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措施如下: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热情接待患者及其家属,主动与患方沟通,向患者介绍医院住院环境及诊疗环境,消除其心理恐惧,促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心理情绪需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消除患者心理障碍,以免影响治疗效果;遵医嘱按时按量指导患者服药;注意观察静脉滴注过程,确保药物无外渗;对于年纪较大的患者,护理人员需提前告知患者各种注意事项和活动禁忌。针对可能导致的高血压、心脏病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所引发的心理恐慌要预先进行心理指导,讲解病因、治疗方法及治愈的成功率,确保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增强治疗信心。高脂血症患者日常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但要保证每天正常的能量供应。

1.3疗效判定标准

好转: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能够自理;有效: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无效: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未有任何改善甚至加重[3-4]。总有效率=好转率+有效率。

1.4观察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度等级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度;对两组患者开展为期16周的随访观察。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经人性化护理,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n,%)

2.2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经人性化护理在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对比(n,%)

3 讨 论

血管科主治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泛指因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的心脏、大脑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此类疾病病程长、易反复、治疗不彻底,因此,加强住院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张将患者健康作为护理中心,是一种个性化、创新性、整体性、有效性的综合护理模式,可使患者在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得到满足,处于舒适状态,从而降低不适程度,为临床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人性化护理干预后,在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人性化护理在血管科疾病治疗中的干预效果比较理想。下面本文将结合临床实践将血管科人性化护理方法总结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时刻注意患者精神状态变化,主动与其沟通,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帮助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叮嘱患者按时接受各种检查,定期监测各项指标,按时、按量服药。(3)了解患者口腔情况,叮嘱患者切忌食用过冷、过硬、过热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造成牙龈出血或消化道出血。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病程长,患者需长期服药控制,因此为避免长期服用西药带来的副作用,宜中西药合用以减轻副作用。中药副作用要远远小于西药,而且长期疗效更佳,如果两者合用,既能发挥西药的近期疗效,因相对用量减少减轻副作用,又能提高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在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期间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1] 张洁云.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病房应用的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07(28):286-287.

[2] 麦小兰.浅谈在心血管内科采用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的护理效果[J].中外医疗,2012,31(5):163-164.

[3] 何佩芳.人性化护理对心血管患者住院天数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08(27):108-110.

[5] 苏 涛,马旭东,周宏原,等.补肾清火方结合正畸治疗慢性39例[J].陕西中医,2013(11):1506-1507.

本文编辑:李淑雁

R47

B

ISSN.2095-6681.2015.16.185.02

猜你喜欢
人性化心血管依从性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