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育人视域中指导儿童绘画

2015-10-15 13:14徐小惠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用线色彩绘画

徐小惠

儿童的绘画,是其生命之初所发射出来的一束启蒙之光,折射着智力的萌发、情感的雏形、性格的动向、体质的发育,等等。儿童绘画教学,不仅仅是个美育问题,更是在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素质教育。

一、儿童绘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卢梭认为:“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大自然中的。我们愈是违背这个老师的指导,我们所做的东西便愈不像样子。因此,我们要从我们所喜欢的事物中选择我们的模特儿。”目前,国外儿童绘画教学就是遵循了大自然的教导,面对学生的疑惑,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真实感受。这个“自然”并不单单指向自然界学习,更深一层的涵义是他们遵循了儿童自然的天性。当前,我们的儿童绘画教学在蓬勃发展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偏离儿童教育规律。用卢梭在《爱弥儿》里的话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很多家长在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就给其规定了要学素描,其实家长都不理解什么是素描。在儿童五六岁这个创作能力最佳的年龄段过早地给孩子带上枷锁,就会禁锢儿童的思维。

二是教学局限于课堂,不利于拓展儿童的创作思维。在儿童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适时、适量地进行教学,这是儿童美术教育应该努力的方向。如三年级绘画课《树》的教学,A班教师制作了各种各样树的课件让学生欣赏,然后将生活中的树用绘画符号进行展示。结果发现学生的作品思维比较定式,表现自己对树的感受的作品并不多。于是在B班级,教师让视觉引领教学,带学生来到校园,让他们从视觉、触觉等诸多角度整体感受。结果在学生的作品里,其内心情感与表达方式都不是唯一的,这充分说明大自然中的真实事物比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学生的影响更深远。

三是作品评价,缺乏儿童情感培养。看看谁的画最漂亮?这是教师和家长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其实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儿童在作品中呈现的感受和情绪。在绘画过程中,当孩子开始关注家里的色调搭配和妈妈的服饰搭配时,说明他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审美能力,达到了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功效,即美化生活的功效,具有审美能力是孩子取得美术进步的明显标志。

二、儿童绘画教学方法的优化

对儿童进行绘画训练,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透过绘画能力可以窥见儿童智能的发展水平,所以说绘画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志。儿童学画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其兴趣和毅力,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一是故事教学法。线画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用于表现形式的绘画手段,它在绘画艺术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用“线”画画是儿童生来就会的,只要把笔尖点到纸上移动,点就变成线,再根据意愿画出来。如一年级美术课《让我的飞机上蓝天》,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画画:有一架造型新颖的直升机,有多个螺旋桨,不仅新颖,还有多种功能,平时直升机停在海边沙滩上,如果工作起来可以潜入海底,飞到宇宙中。看,直升机上还有字呢,写着“装枪屋”,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分辨出是一架军用直升机……通过以上讲故事的方式,学生画得很轻松,其作品也千姿百态,充满了童真童趣。

二是启发式教学法。儿童的线画有多种“风格”,有的用线秀丽,有的用线粗犷,有的用线工整,有的用线拙朴,有的用线飘逸,有的用线刚劲有力……“线”的各种美感在儿童画中都能体现出来,这种对儿童画表现“风格”的分析、评说,不过是成人从审美角度来评价儿童画,不是儿童有意识追求的结果。如在执教一年级美术课《有趣的雨》中,教师启发学生将对不同雨的感受与生活中的线条联系起来,结果学生的作品很有生命力。绵绵细雨用点,小雨用细柔短线,大雨则是有力的斜线,有的学生用蜗牛线表现雨落进池塘的水晕。同样是水晕,还有的学生用层层的弧线表示,这些表现形式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感受。所以,儿童线画中的美感趣味与儿童的心理发育水平、性格、爱好以及对事物的感受能力等息息相关,是他们情感、个性的自然流露。

三是游戏体验教学法。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阿尔修勒博士研究发现,色彩对于儿童来说有其固定的意义。如喜爱红色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往往较为刚烈,比较调皮,感情比较丰富。色彩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一年级美术课《看谁涂得更好看》是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大红、橘红、柠檬黄、草绿、翠绿、湖蓝、群青和玫瑰红这8种颜色,并能用油画棒、水彩笔,运用点、线、面等不同的涂色方法画一幅有美感的作品。课前教师为学生收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图片,如柠檬、红苹果、菠萝、毛毛熊、树叶、气球等,并准备8种颜色的单独图片,请学生来玩连线游戏。通过游戏,学生瞬间进入了一个充满色彩的世界。学生的作品有色彩线条游戏、彩线漫游等,作品造型简洁、活泼,色彩搭配丰富。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中的色彩知识教学,关注色彩在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影响。

四是色彩感受教学法。儿童绘画中的色彩运用是儿童的本能表现,是情感的自我满足。儿童依靠色彩直觉以自己的方式去解释大自然,这种色彩的自由运用和表现充分展现了色彩的生命力。如在三年级教学中,教师特地设计了一堂色彩课《树》,通过名画导人,先请学生欣赏一幅来自瑞士画家克利的《落日风景》。这是一幅暖色调油画,以红色为主色,又可以叫红调子,学生解读到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和激情。随后教师出示两幅名画。一幅是瑞士画家克利的《威尼斯小屋》,是冷色调油画,全画以蓝色为主,也可以说是蓝调子。另一幅是凡·高的《向日葵》,以黄色作为主色。让学生感受黄色的活泼、温馨与明快,品味蓝色的凉爽、清净与深沉,从而体会这一动一静的色彩,体验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欣赏后,学生各选一个主色调进行创作,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及运用色彩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儿童的这种色彩表现性,是人的精神在自由状态下呈现的物质形式,构成了儿童色彩表现的特点。

总之,指导儿童绘画,要在全面育人的视域中进行。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给儿童讲述知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引导儿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儿童的绘画兴趣和能力在充满趣味的氛围中逐渐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儿童各阶段生理、心理特点,用启发和引导的方法,教儿童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完善他们的人格。

猜你喜欢
用线色彩绘画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猜脚印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最快回到家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嗨!我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