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型小学教师培养实践探索

2015-10-15 12:54陈树宝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2期
关键词:培养对象宁波市研修

陈树宝

“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项目”是浙江省宁波市培养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探索与尝试。该项目依托国内著名高校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学术与研究团队的前瞻性引领与实践性指导,实现了研修对象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实质性提升。

一、培养项目顺应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现实与未来诉求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2011年4月,宁波市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正式颁布实施《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会议强调,宁波在新一轮发展中要争优势、创一流,关键还是要靠科技、靠创新、靠人才,归根结底靠教育。办一流的教育,出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城市。会议提出了“在全省教育现代化中,宁波要率先实现;在全市现代化建设中,教育要率先实现”的“两个率先”的教育发展目标。强市必先强教,突出抓好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成为贯彻落实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关键所在。这为推进宁波市名师以上名优教师的高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支持。

目前,宁波市5万余名中小学教师中,由教育行政部门通过评选考核等途径产生的骨干教师共有2500多人,其中市名师和省特级教师等名优教师285人,占骨干教师总数的11.4%。成熟、骨干、优秀等关键词涵盖了这个群体的共性特征。这一由学科骨干教师成长而来、已被评为市级名师或省特级教师的优秀教师群体,他们在学科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系统的教育思想,如何在专业发展上从优秀走向卓越,实现新的突破,从而引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将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引导其专业发展方向,为他们终身、可持续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和发展平台,是思考和探索高端培养培训问题的核心。具有宁波地方特色的专家型教师培养项目——学科教育家(小学语文)培养对象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可以说,这一项目的推出,既是对社会呼唤更多优质教师的现实回应,又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水平的内在需求。

二、培养项目的实施路径与策略选择

教师专业成长有其自身规律,要求培训分层进行,通过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参训需求,搭建多种平台,让有差异的个体在理念与行为改进上都有所提升。宁波市学科教育家(小学语文)培养对象由小学语文学科宁波市级名教师和省特级教师组成,22名学员中,6人为省特级教师,16人为宁波市名教师。其中,有6位男教师,16位女教师,县市级教研室语文教研员8人,担任所在学校正副校长13人。这些培养对象,不同于其他培训群体。作为宁波市顶尖的高端培养项目,学员的学科教学和科研能力虽已有扎实的基础,但关键是让其如何通过项目的培养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梳理和凝练自我教育主张与教育思想,实现专业发展由优秀走向卓越,在突破中跃升到新的高地。基于此,在培养路径与策略的选择上作了探索性的尝试。培养项目以“蕴含学术元素、着眼综合修炼、催生教育思想”为宗旨,通过与国内知名高校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合作,采取导师带徒、小组工作坊等方式进行。研修尊重学员已有的教学和研究基础,注重学员的个性发展,精心设计研修方案,以专题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紧密结合设置课程内容,使培训课程与活动方式既能满足特定参训群体的实际需求,又能顾及项目培养目标适度提升,体现课程的前瞻陛、导向性。研修活动通过专题学习、教学诊断、经验分享等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通过实践智慧与理性思考的有机整合,帮助学员深刻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提高其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和语文教学科研能力,促使每位学员能够学有专长、研有特色。导师组成员全程、悉心指导每个学员的研修过程,指导学员确立研究课题与个人发展计划,结合阶段性的主题理论学习,强化具有个性特点的岗位实践。项目研修的高端平台为学员提供了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前沿理论与课程改革的最新信息,促进了对语文教育教学的全新认知,开拓了教师们的研究视野,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的教育教学难题。

在具体培养路径上,一是采用首席导师负责制,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组织管理能力强的教育名家担任首席导师,制订培养计划,审定任务书及小组内指导教师的分工,指导本组的教师实施项目;二是在培训方式上多采用小组工作坊,其内容采取专题化设计,每个学员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参加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坊,满足各自通识培训的同时,照顾其个性化的专业发展;三是采用到南京、苏州、福州等地异地访学等方式,开拓学员视野,拓展延伸已有知识,把握住时代发展脉搏与语文课程改革趋势;四是专题论坛与撰写论著,即通过论坛和论著审视自己的观点,丰富自己的教育理念,促成其专业发展由零散趋向系统,从朴素步人科学,由表层走向深刻。

同时,遵循学科教学、研究和指导优势为原则,以历练参训者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导向,选择上海与宁波本地优质学校作为培养培训基地,引导学员在实践历练中感悟理念提升能力。

三、培养项目的“三高”特色与实际成果

项目培养对象由宁波市在职在岗小学语文学科省特级教师、市名师组成,培养项目依托上海师范大学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和研究领域的优势,实行首席专家协调下的导师组带徒制,通过专题学习、教学诊断、经验分享、读书报告、学员论坛、蹲点访学等方式进行。导师团队阵容强大,实力雄厚,聘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专家吴忠豪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导师团队由上海以及江苏、浙江著名特级教师等构成。由此建构起国内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屈指可数的学术高地,为学员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审视省思自己的日常教学,重新获得一种思考、批判和进取的力量,为教师们实现自我超越提供前提保障。

培养项目以“蕴含学术元素、着眼综合修炼、催生教育思想”为培养宗旨,力求打造一支理念先进、造诣高深、素质优良、影响较大,能反哺教师队伍成长的教育家型的学科高端人才。

两年中,项目研修有序展开依次推进,从阅读教学内容的确定、写作教学的研讨、课例与课题研究方法到专题研修课程设计和实施,学员们始终沿着语文课程的前沿方向,行走在语文研修和专业成长的路上,将学术思考和理念实践两相结合,参悟到了语文教学的门道,寻找到了学术研究的路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研修为宁波市处于顶尖层面的骨干教师提供了高端研修的平台,满足了这类精英教师群体专业再提升的内在需求,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学习激情与创造力,进一步发挥了他们的辐射引领作用。“两年前的冬天,我有幸参加宁波市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高级研修班,在上海师范大学导师团队高屋建瓴的引领下,我聆听着智者的声音,感受着语文之美的濡染,在思想的盛宴之中,我收获巨大。这是我人生中的最大幸运。”“尽管我们心中明白自己离学科教育家还有很大距离,但我们有信心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向着卓越型教师挺进。对教育的热爱给了我们毅力,给了我们勇气,给了我们腾飞的双翼。”学员的研修感悟,足以见证项目研修的及时性与必要性。

二是学员在研修中快速成长,已经或正在成为全市基础教育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区域中坚力量。在22名学员中,有1人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正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有2人被评为2014年省特级教师,有2人人选“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学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据统计,两年来,学员方蓉飞、顾可雅、罗树庚等已经或将出版个人专著12本,发表论文93篇,还有39项课题在省市级立项,其中33项已经结题。另外,还开设公开课110节,作专题讲座287个,培养指导青年教师276人。

三是联手国内著名高校对本地名优教师进行专业再提升培训,是宁波市培养高端教师的又一种新的尝试与实践。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项目培训的实践,引发国家、省市级媒体关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扩大了宁波市师训工作的影响力。宁波《东南商报·教育周刊》分别以《努力培养宁波本土学科教育家》、《栽培自己的学科教育家》为题,详细报道了学员课堂教学实践研修与专题论坛的实况,全景展示了项目研修的系列成果。《浙江教育报》在2014年2月26日以《宁波着力培育本土“学科教育家”》为题作了概要报道后,便在同年3月26日围绕卓越教师培养推出整个版面的专稿,在实践案例板块中以《合作分享成长共融》为题,系统介绍了宁波的实践探索与获得的成果。

四是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项目培训的实践与积累的经验,为后续的中小学数学学科教育家培养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在具体策略与路向选择上提供了借鉴,并与省“双名工程”和宁波市的“卓越工程”实现了有效衔接,丰富了教师培训尤其是高端教师培养的实践路径与理论思考。“卓越工程”推进过程中,小学语文等学科教育家培养对象学员,将在自己由优秀走向卓越的专业发展之路上,肩负双重任务,合作分享,成长共融,发挥专业特长的示范引领,担当起“卓越工程”培养人选的导师角色,实现一代又一代的代际传承,追求卓越,在岁月的淘洗中逐渐汇成富有特色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宁波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四、几点思考

一是凡是卓越的教师,首先应具备自己独特的风格,而风格来源于思想。针对精英教师培训群体,学科教育家高端培养项目如何立足于学员实际,基于课堂,又能超越课堂,凝练提升个体富有探索性的思考与实践,借助专家团队的前瞻陛引领,以学员已有的本学科扎实知识和储存的丰富经验为基础;打开、表达作为经验的知识;审议经验,形成自我对学科的解释体系;传播、共享自我的解释体系,呈现实质性的物化成果等,这些应是项目实施中重点关注的“点”。

二是如何整合放大高端培养项目导师团队的效能,各展其长,形成合力,以及充分发挥宁波本地实践基地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深入研讨。

三是研修项目为受训精英教师群体提供了发展与成长的平台。这仅仅是客观的外在条件,要促使自我借力提升实现跨越,更需依赖个体内源性需求的激发与驱动,从中获得持续的内在动力,同时也需借力团队力量的托举,从而实现教学专业人员向教、研、训三位一体的转化,逐渐铸就成为卓越型教师。

四是从优秀走向卓越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个体的成长离不开政策与外部环境的支持,离不开所在学校领导与教师团队的配合与协作。

猜你喜欢
培养对象宁波市研修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头雁领飞众雁随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一图看懂2020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图看懂2019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