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教学成为“源头活水”

2015-10-15 14:16武红军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3期
关键词:源头活水拓宽语言文字

武红军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成长的一部分。语文课堂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基础,更要增强其生命意识和生命色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更应该是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妙趣横生而又绚丽多彩的,这样才能真正彰显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其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

语文课堂;生命力;源头活水

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钥匙,它的名字叫作“活”。而“活”作为语文教学策略的精髓,作为打开学生语言文字学习的金钥匙,应该得到所有语文教师的重视。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实现学生生命的涌动,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

一、活用教材,拓宽文本教学空间

新课改后的语文教材,融汇了很多中外的名家名篇,不仅可读性强,而且语言的魅力丰富,教育意义深远。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的知识底蕴不足,生活经验缺乏,很多内容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灵活地使用教材,拓宽文本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能近距离地与名人、名家对话,体悟他们的喜怒哀乐。

(一)以文本为例,体会语言魅力

文学作品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体现其审美功能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文本入手,从语言文字切入,利用“读”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进而揣摩文章的色彩和内涵。在感受文字间流淌的喜怒哀乐的同时,体悟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极具感情色彩而且内涵丰富的外国文学作品,但对于小女孩命运的“悲”之所在,应引导学生沉浸到文本中去,找出小女孩在大年夜里——离开世界前的情感变化,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特色,进而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其丰富的情感。

(二)以文本为基,拓展想象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要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想像空间,激起联想,引发思考,这也是文学欣赏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如《荷花》一课,根据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读着这么优美的句子,教师不妨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去听听蜻蜓和小鱼会对自己说些什么。这种立足文本的想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空间,也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以文本为源,拓宽解读深度

语文教学是认知和情感的统一,“知之越深,则爱之越切,爱之越切,则知之越深”。但由于学生在不同年龄段对作品理解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要结合学生成长的规律,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匠心独具地选择、设计教学环节和学习形式,实现内容和形式贴切统一,恰到好处,进而拓宽解读深度。如《落花生》一课,书中有一段话说:花生不像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使人一看便生爱慕之心。粗略读文,许多学生会以为作者赞美花生,反过来批评苹果和石榴爱慕虚荣。深读体会,作者是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强调花生的踏实和默默无闻,并没有反对石榴和苹果之意。这个深刻含义,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细读细品的基础上正确领会。

二、激活主体,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激发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语文教材本身就很生动,有很多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兴趣点,易于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本身的因素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如学习过程中,把学习的一些内容变成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内容生活化、游戏化;阅读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选择方法和形式,如古诗词诵读,可配音乐来体会意境;古典小说品读,可与影视作品的比照来加深对形象的认识等。这种主体能动的发挥,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中的独特体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而一堂语文课教学要想活起来,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实现其内涵的深入挖掘。

(二)创设和谐氛围,师生平等互动

新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这样的课堂不仅能使学生学得轻松,而且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语文课堂需要教师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引领学生个性体验,允许学生“与众不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于创新的精神,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意义地激活课堂气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注重评价,丰富学生成功体验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每个学生在思维、记忆、分析、理解、创新等能力上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无论他们之间存在何种差异,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期待赞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充满正能量的评价,让学生在赞扬声中体验成功。如教师的“你很棒!说得真好!了不起的孩子”等等恰当的表扬,教师课堂上会心的微笑、期待的眼神、和缓的语气及温柔的抚摸等都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使他们自觉地进行语文训练,体验成功喜悦,并不断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激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是语文教师始终的追求。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实践、总结,让语文课堂有色彩,有意蕴,有生机,显活力,让语文课堂真正如源头活水,滋养学生的生命成长。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源头活水拓宽语言文字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拓宽思路,多角度求解
课外自主阅读: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源头活水”——写作教学策略之课本素材的利用
浅谈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原文呈现,注入节选文本的源头活水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