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课异构”为载体打造高效课堂

2015-10-15 14:39杨春华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3期
关键词:异构梯队同课异构

杨春华

[摘 要]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生的教研方式,总结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和发展内涵的精神,深刻领会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是教研部门与一线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教学改革;同课异构;高效课堂;教师素质

本溪市溪湖区是一所老城区,随着老城区改造和新的区域划分,我区学校和学生数量成递减趋势。目前溪湖区共有学校11所,全区教学班共有114个,学生共有3537人,教师共584人,其中有两所学校加起来不足50人,超过千人的学校仅有1所,同年级超过3个班级的仅有两所。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教研员和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逐渐把“同课异构”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专题研讨,揣摩内涵

“同课异构”最初是一种新生的教研方式,教研员本身也不是很明晰,为此我们和市教研部门一道对“同课异构”的内涵、开展的意义及方式做了极为深刻的探讨和研究,最后达成了共识。所谓“同课异构”,顾名思义,是选用同一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的自身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共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教师的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它能够反应出同课异构的魅力和内涵,反应不同教师的不同发展,为集体研讨提供研究平台,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总结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

二、积极探索,大胆尝试

课堂效率的提升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教师是课程发展的主力军。笔者认为,每位教师都是一块宝藏,而这块宝藏需要我们研训员去挖掘、去开发。为此,我们各科研训员对“同课异构”的内涵有了深刻理解之后,以学科为单位,各科研训员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现状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例如,语文学科是三大工具学科之一,承载的教学任务比较重,课型比较多,教师不容易把握,两位研训员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同课异构活动,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这几类课型的教学特点及模式,同时也带动了各基层学校的研究氛围,使这一活动能够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数学学科把同课异构的活动与练习课和复习课结合起来。从课改以来很多教师把课堂的重心都放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上,上课的效率明显降低,大部分练习都集中在自习课上,练习的形式比较单一,学生没有触类旁通的能力、没有独立梳理知识的能力,数学学科历经两个学年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不但使学科教师们对同课异构这一新生的教研模式有了积极的肯定,同时对数学三种课型的框架和上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英语学科的教材总的来说,单词量大,知识点多,特别是低年级的教材,有些偏难,教师把握起来很是困难,为此,开始时首先是在两个年级中进行,然后进行全学科的普及和探究,收效也很大;体育学科作为学生们强身健体、保障学习的学科,在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体育研训员根据不同年段确立了同课异构的重点,比如低年段确定的是常规训练和行进间的各种走和跑的训练,中年段确定的是各种球类的投掷,高年段确定的是跳跃式的训练;音乐和美术学科根据学科递进式提高的特点,不同学期分别确定不同的研究重点,美术是从绘画、工艺和欣赏三个层面进行研究,音乐是从唱歌、乐器和识谱三个层面进行研究。

三、横向把握,各有千秋

横向上是把教师分成三个梯队,即骨干教师、典型教师和青年教师这样的三梯队,对不同梯队的教师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模式进行引领。

(一)骨干教师重点引领

对于骨干教师来说要求相对比较严格,采取的方式是自备一节课,然后在网上收集一些名师和名家的相同的课进行比较和研究,大到课堂结构、小到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相关的比照,在比照中不断地修正和调整,使他们无论在教学理念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跟一些专家型教师逐步靠拢,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业务素质。

(二)典型教师全面引领

典型教师是各校的中间力量,起着很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对这一梯队的教师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根据现状,确定范围。

(2)精心思考,确定课题。

(3)独立钻研,写好预案。课题确定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平的教学预案。

(4)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各组负责人带领任课教师畅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对他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各组负责人对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拨。

(5)集中听课、互动研讨。首先由授课教师上课、说课,然后各组内互动研讨,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分析授课教师的闪光点和值得商榷之处,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不同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通过这样的活动,每位教师从备课、上课、听课到评课全程积极参与,让老师们真正体会到课有上头、有学头、有研究性、有思考性,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青年教师针对引领

青年教师由于是刚参加工作,对课堂教学的全面把握还是比较困难,为此,对这一梯队的教师采取的是以解决课堂中的疑难问题为切入点。首先选好问题,然后根据本班的学情和自身的特点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再集中说课,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比较凸显利弊,集中会诊,形成最佳方案。各人再借鉴他人的经验进行修改,然后依次施教,结束后再进行研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教师们能迅速掌握备课和上课的方法,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全面的把握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你给我一个舞台,我还你一份精彩。几年来,我们通过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方式,引导、帮助广大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改善教学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教师们创造性地研究教材,极大地发挥了教师的聪明才智,有力地促进了有效教学,提升了课堂效能和教学质量。

秋天的果实对于春天的花蕾来说诚然是圆满,但圆满背后必须凝聚着艰苦的付出、执着的追求和忘我的探索。我们将继续发扬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大胆创新的工作思路,点面结合,层层推进,把追求高效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追求目标,让全区研训天地呈现一片浓浓的绿荫。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异构梯队同课异构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政策评析
海上阅兵亮点众多,精彩纷呈
深度揭示小数本质的课堂教学——四位名师《小数的意义》同课异构的分析与启示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探索青年员工从“雏鹰”到“雄鹰”的成才之路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