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北掌水库泄洪设施方案比选

2015-10-20 06:40刘科良
山西水利 2015年6期
关键词:泄洪洞溢洪道导流

刘科良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1 工程概述

北掌水库位于汾西县南掌村南对竹河的一级支沟上,距离汾西县城约15 k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6.66 km2,总库容 465.5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42.2 m,坝长266.6 m。

北掌水库为中部引黄工程汾西县的调蓄水库,其水源主要为中部引黄交汾灵支线2号输水隧洞,分水口为汾西县对竹镇北掌出洞口,桩号51+247.5,高程924.3 m,设计引水流量1.563 m3/s。主要供水任务包括永安镇、对竹镇、?香镇、和平镇、僧念镇、佃坪乡、团柏乡、邢家要乡8个乡镇的城镇生活、工业和农业灌溉用水,共4 010万m3,其中城镇生活供水130万m3,工业供水1 110万m3,农业供水2 770万m3。

2 泄洪设施方案

北掌水库作为调蓄水库,对竹河一级支沟南掌村南部的沟谷内基本无基流,30年设计洪水流量为161.5 m3/s,洪量36.7万m3;300年校核洪水流量为285.6 m3/s,洪量74.2万m3,洪量相对较小。鉴于本水库洪量较小,设计采用导流泄洪洞+溢洪道方案和单设导流泄洪洞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2.1 单设导流泄洪洞方案

考虑北掌水库作为调蓄水库,且布置在支沟内,控制流域面积较小,区域内洪水较小,所需泄洪量偏小的实际情况,确定导流泄洪洞设计原则为:在满足施工导流的前提下,结合运行期的泄洪要求,尽可能采用较小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断面。

导流泄洪洞布置在水库右岸,进口布置在大坝上游右岸紧邻大坝的冲沟内。导流泄洪洞在平面上呈曲线布置,由引渠段、进水塔闸室段、无压洞段、出口消能段及排水渠道组成,隧洞全长430.6 m。

引渠:为施工导流,在河道主河床与导流泄洪洞进口之间开挖引渠,长69.7 m,梯形断面,渠底高程942.5 m,渠底宽 2.5 m,开挖边坡 1∶2,此段不衬护,开挖后进行平整夯实。

进水塔:采用矩形塔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顺水流方向底板长9.54 m,垂直水流方向底板宽6.1 m,塔底板高程942.5 m,塔顶(检修平台)高程同坝顶为973.5 m,塔高32.0 m。塔壁及底板均采用C25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壁厚1.0 m,底板厚1.0 m。进水口底高程951.5 m,采用喇叭形进口,上唇曲线设计为椭圆曲线,左右边墙设计为1/4圆形,半径1 m。塔内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布设事故检修门(拦污栅与事故检修门共用同一门槽)和工作门,其中事故检修门孔口尺寸2.0 m×2.0 m,底高程951.5 m;工作闸门孔口尺寸2.0 m×2.0 m,底高程942.5 m。工作闸门后塔壁设一个0.8 m×2.0 m的通气孔。

洞身段:进水塔后接无压洞,隧洞洞身横断面为城门洞形,按围岩类别及流量进行断面设计。隧洞底宽2.5 m,直墙高2.2 m,净高3.0 m,顶拱为弧型,其半径为1.377 m,圆心角120°。洞底进口高程942.5 m,总长 275.3 m,纵坡1/100。

隧洞D0+000—D0+236.2为Ⅴ类围岩洞段,长236.2 m,采用C40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400mm。一次支护采用直径25 mm系统锚杆、挂钢筋网及喷120 mm厚C20混凝土组合式结构,钢筋网为直径8 mm钢筋,网格间距150 mm,系统锚杆设置在顶拱120°范围内,长2.0 m,间排距 1.0 m,梅花型布置,在局部围岩破碎段辅以钢拱架进行支护。

隧洞D0+236.2—D0+275.3为土洞段,长39.1 m,采用抗渗标号为W8的C40钢筋混凝土衬砌,衬砌厚度500 mm。一次支护采用挂钢筋网和喷150 mm厚C20混凝土组合式结构,钢筋网直径8 mm,网格间距150 mm。必要时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钢拱架支护。

消能段:采用底流消能工,消力池池长15.5 m,池深1.2 m,池底宽4 m。

导流泄洪洞泄流能力计算:当进水塔泄洪时按有压进口计算,且考虑到导流泄洪洞为无压隧洞,按照无压隧洞条件,最大泄量计算如下:根据《水工隧洞设计规范》,无压隧洞洞内水面线不宜超过直墙范围,且在掺气水面线以上的空间,宜为断面面积的15%~25%。按照导流泄洪洞洞内最大水深,即水深在直墙段顶部(此时的净空率为17.5%)时,核算无压洞的泄量为 30 m3/s。

2.2 导流泄洪洞+溢洪道方案

导流泄洪洞布置同前方案,为无压隧洞,设计断面由最小经济施工断面控制,断面型式为城门洞形,断面尺寸 2.0 m×2.5 m( 宽×高),最大泄量20.12 m3/s。

溢洪道布置在大坝左岸台阶地上,进口位于坝轴线上游约96 m,溢洪道轴线距左坝肩最近点约19 m。溢洪道为开敞式正槽溢洪道,宽顶堰溢流,堰顶高程971.5 m,堰宽10.0 m。溢洪道由引渠段、控制段、渐变段、泄槽段、消能段组成,总长217.0 m。溢洪道为土基上溢洪道。

引渠段:根据地形水流条件,进口为喇叭口,采用浆砌石结构,底高程971.5 m,两侧弧线曲面导墙顶宽0.3 m,边墙高 1.5~3.0 m,边坡 1∶0.3。 引渠段开挖断面为梯形,进口底宽约为10 m,土质边坡1∶1。

控制段:体型为平底宽顶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堰顶高程971.5 m,长10.0 m,溢流堰上游设2.0 m齿墙,齿墙底宽0.5 m。两侧边墙顶宽0.5 m,高3.0 m,底板厚1.0 m。混凝土为C25钢筋混凝土。控制段地基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微红色、鲜红色低液限黏土,地基土具湿陷性,为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Ⅲ级(严重),采用素土挤密桩进行处理。

泄槽段:为M7.5浆砌石结构,底板厚0.6 m,两侧边墙厚0.5 m。为防止变形,底板和边墙连接处设纵缝,沿水流方向每10 m设1条横缝,纵、横缝均为平缝,缝内设橡胶止水带,沥青砂浆封堵。泄槽底板设直径50 mm的排水孔,间排距2 m,梅花型布置。泄槽段地基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微红色、鲜红色低液限黏土,地基土具湿陷性,为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Ⅲ级(严重)。采用3∶7灰土进行换基,厚度0.5 m,换基范围在地基轮廓线往外各0.5 m。灰土垫层和浆砌石底板之间采用厚0.3 m碎石垫层过渡处理。

消能段:采用挑流消能工,末端与主河槽衔接(主河槽为岩基)。挑流鼻坎为连续式,反弧半径10.0 m,坎顶高程940.67 m,射角度20°。挑流鼻坎段边墙高1.5 m,墙顶宽度0.3 m。鼻坎边墙和底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提高挑流鼻坎的抗冲耐磨能力,在其迎水面设30 cm厚C35钢筋混凝土,其余部分均为C25钢筋混凝土。

溢洪道泄流能力计算: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计算得溢洪道最大泄量为24.8 m3/s,此方案最大设计泄量为 44.9 m3/s。

以上两个方案均满足泄洪要求。

根据上述两个方案的泄量曲线,经过洪水调节计算,成果见表1。

表1 洪水调节计算结果

溢洪道+导流泄洪洞方案,溢洪道投资估算170.8万元,导流泄洪洞投资估算380.3万元,总投资551.1万元。单导流泄洪洞方案投资估算449.7万元。

3 方案比较

3.1 单设导流泄洪洞方案

单设导流泄洪洞方案隧洞底宽为2.5 m,净高3.0 m,断面比较宽裕,利于施工,且投资比导流泄洪洞+溢洪道方案节约了101.4万元。但无超泄能力。

3.2 导流泄洪洞+溢洪道方案

该方案有较大的超泄能力,遭遇超标准洪水时,可保证大坝安全。但导流泄洪洞断面较小(底宽2.0 m,净高2.5 m),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溢洪道处于土基上,可能会出现不均匀沉降;投资相对较大。

4 结论

北掌水库作为中部引黄工程的调蓄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仅6.66 km2,沟谷内基本无基流,综合考虑水库的功能、技术经济条件,最终确定采用单设导流泄洪洞方案。

猜你喜欢
泄洪洞溢洪道导流
专利名称: 导流筒钼质固定装置
导流格栅对发射箱内流场环境影响研究
GFRP筋替代钢筋在溢洪道泄槽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风电叶片成型所用导流网导流速率研究
非均布导流下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模拟
青山嘴水库工程(溢洪道)
基于流体体积函数法的阶梯溢洪道消能研究
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深孔泄洪洞进水塔动力分析
不同来流条件对溢洪道过流能力的影响
猴子岩水电站深孔泄洪洞掺气减蚀设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