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护理观察

2015-10-21 03:12殷丽颖
关键词:稳定型肝素心绞痛

殷丽颖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循环内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3)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护理观察

殷丽颖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循环内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3)

目的 探究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并实施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处于稳定型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综合征,如治疗不及时易引发心肌梗死或猝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本文为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对策,实施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TO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肝素过敏患者、凝血障碍患者、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及具有出血倾向患者、严重肾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1.5±4.6)岁;合并高血脂18例,合并高血压17例,合并糖尿病2例;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以及硝酸酯制剂等。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将低分子肝素0.4 mL,自患者腹壁前外侧进行左右交替性的皮下注射,每隔12 h注射一次,连续治疗一周。在此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具体如下。

人性化护理:在注射低分子肝素时,要避免患者过度暴露,保持操作手法轻缓,防止患者注射部位毛细血管受损,采取垂直进、拔针法,避免组织受损。每次注射结束后,为患者使用无菌棉签按压注射孔,避免患者出现皮下大面积出血。

心理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多表现为憋气、胸闷、疼痛等症状,致使患者常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听其主诉,依据其心理顾虑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配合护理,指导其进行听音乐、阅读以及下棋等休闲活动,以缓解或分散患者的疼痛感及不良情绪。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关注其大小便颜色,每日检查自身的皮肤黏膜、牙龈、鼻内以及消化道是否发生出血情况,或存在出血指征;检查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瘀斑、血肿以及紫癜等不良症状,如有异常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予以处理。患者的饮食方面要避免进食辛辣、生冷、富含维生素等食物,会对其抗凝效果产生影响。日常活动中要避免跌倒、碰撞,防止出血;对于穿刺复位可给予适当热敷。

1.3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患者胸痛症状已消失,心电图T波倒置转为直立或ST段恢复程度在50%以上,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恢复正常程度在50%以上;有效:患者胸痛发作次数的减少程度在50%以上,心电图ST段恢复程度在50%以下,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恢复正常程度在50%~8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n,%)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属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猝死率,是因冠状动脉远端毛细血管栓塞所引起的心肌缺血而诱发[3]。低分子肝素的抗血栓作用具有持久性,且对于血小板影响较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同时低分子肝素可对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释放激活剂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发挥显著的纤溶功效,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内皮不受损,增强其抗栓效果[4]。但低分子肝素属于抗凝类药物,在小血管受损后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因此在为患者治疗期间,护理工作不容忽视。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充分说明该疗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1] 刘丽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24-25.

[2] 王 敏.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9): 311-312.

[3] 周艳菊.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16):106-107.

[4] 朱 梅.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3):114-115.

[5] 陶贵惠,解冬梅.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6):49-51.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24.054.02

猜你喜欢
稳定型肝素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心绞痛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药理学机制及适应证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