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应用于脑肿瘤卒中及脑出血的影像学鉴别效果分析

2015-10-21 03:12蔡振岩
关键词:脑出血出血量影像学

蔡振岩

(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CT、MRI室,河南 商丘 476100)

CT检查应用于脑肿瘤卒中及脑出血的影像学鉴别效果分析

蔡振岩

(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CT、MRI室,河南商丘476100)

目的 对CT检查应用于脑肿瘤卒中及脑出血的影像学鉴别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脑肿瘤卒中患者34例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头颅CT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统计发现,脑出血组最小出血量、最大出血量、平均出血量均较脑卒中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BF、BV、PS值均较脑卒中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肿瘤卒中、脑出血诊断和鉴别中,CT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特异性强,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CT检查;脑肿瘤卒中;高血压脑出血;诊断;鉴别

The effect of CT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stroke and cerebral 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

CAI Zhen-yan

(Shangqiu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MRI, CT room,Henan Shangqiu 476100,China)

临床上脑肿瘤卒中为脑肿瘤生长过程出现一种出血症状,出血量相对较少,临床上多为轻微症状。高血压脑出血则是由于脑实质内血管发生破裂而出血,压迫脑组织出血相关症状的一类疾病,多数情况是由于高血压所导致的[1]。近几年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渐完善,使得其在头颅疾病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CT检查应用于脑肿瘤卒中及脑出血的影像学鉴别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脑肿瘤卒中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脑肿瘤卒中患者34例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脑卒中患者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4.3±12.8)岁。脑出血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5.1±13.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的脑肿瘤卒中患者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展开头颅CT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检查方法

检查所需仪器为我院现有CT诊断机,对以上统计的患者在发病12 h内展开头颅CT检查,首先进行头颅CT平扫,层厚为10 mm,间距为10 mm,扫描时间为1~2 s,而后对患者展开灌注扫描,经CT后,记录BF、BV、PS值。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出血情况对比

经统计发现,脑出血组最小出血量、最大出血量、平均出血量均较脑卒中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出血情况对比结果分析(mL)

2.2灌注指标对比

经统计发现,脑出血组BF、BV、PS值均较脑卒中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灌注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3 讨 论

现阶段,脑出血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一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脑出血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非常高,近几年的发病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对人类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影响。脑肿瘤卒中是颅内肿瘤诱发的,一般而言出血量相对较少,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转移瘤所导致,存在原发病灶,在肺癌转移中的发生率最高,多存在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3]。譬如说颅内肿瘤破入脑室系统或者是脑组织由于肿胀向下嵌压脑干而导致脑疝,致使出血或者是坏死的发生,其为颅内肿瘤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致死因素。研究发现[4],脑肿瘤卒中患者一般不会合并高血压,而脑卒中患者则多数情况下有高血压病史。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原因多为原有高血压疾病、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从而导致脑内小动脉硬化,致使痉挛的发生,除此外,也经常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致使动脉栓塞,从而引起脑组织发生缺血性软化与坏死,进而导致出血的发生。患者的临床症状会不断的恶化,血肿周围正常的脑组织也会自近而远的出现海绵样变性、坏死等改变。对于存活的患者而言,神经功能能够部分恢复,但是多数情况下会留下永久性的损害,从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5]。

在临床工作中,脑肿瘤卒中与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准确诊断和鉴别会为临床早期有效治疗,改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的临床研究与实践证实,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渐完善,使得其在脑肿瘤、脑卒中、脑出血的诊断和鉴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出于对CT检查应用于脑肿瘤卒中及脑出血的影像学鉴别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脑肿瘤卒中和脑出血患者展开了CT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脑出血组最小出血量、最大出血量、平均出血量均较脑卒中组显著升高;脑出血组BF、BV、PS值均较脑卒中组显著升高。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6],充分证实了脑肿瘤卒中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出血量、CT检查灌注指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从而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改善疗效,提高医疗水平。

[1] 戴大鹏,孙晓阳.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增大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5(02):1123-1125.

[2] 戴大鹏,孙晓阳.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医学,2014,17(04):198-201.

[3] 杨虎银,丁涟沭,孙晓阳.基底节脑出血CT分型对手术方式及手术效果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16(07):653-656.

[4] 戴大鹏,孙晓阳.显微手术切除前颅窝脑膜瘤手术效果的多因素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7(03):1098-1099.

[5] 可宗军.23例脑肿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22(02):635-638.

[6] 杨 杰,刘 鸣,肖 家,等.原发性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病理检查与预后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18(03):182.

本文编辑:吴 卫

R743

A

ISSN.2095-6681.2015.24.120.02

猜你喜欢
脑出血出血量影像学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