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及心理状态中的效果观察

2015-10-21 03:12姚人银杨锦妹梁振月梁翠丽
关键词:循证心绞痛冠心病

姚人银,杨锦妹,梁振月,梁翠丽,梁 婷

(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第十临床教学医院(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临床护理・

循证护理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及心理状态中的效果观察

姚人银,杨锦妹,梁振月,梁翠丽,梁 婷

(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第十临床教学医院(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钦州535000)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及心理状态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9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患者心理状态等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知程度、心绞痛发生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循证护理;冠心病;心绞痛;心理状态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与当今人们生活方式、疾病控制、社会因素等密切相关。心绞痛主要是因为心肌需氧量超过冠状动脉血流供养而导致心肌缺血的一种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绞痛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1]。对患者给予全面的护理可以避免心绞痛反复发作,有效减少患者心肌梗死或者心脏猝死的发生。本次研究对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观察循证护理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以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9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已排除心功能2级以上、言语障碍、严重心律失常、严重意识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7例。其中对照组男50例,女47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2.2±3.5)岁。研究组男52例,女45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63.2±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提出循证问题

开展循证护理之初,建立循证小组,严格遵循循证护理的基本原则,采取查找资料的方式同时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循证问题。

1.2.2循证支持

从循证问题出发,寻找循证支持,以冠心病、心绞痛、心理状态等为关键字进行单独或者交叉组合在文献数据库中查找相关文献。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分析评价。同时结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定合理的且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1.2.3循证护理

开展循证护理首先进行认知干预,可通过集中讲解、发放健康教育卡的方式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冠心病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的健康宣讲,使患者及其家属对冠心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患者服药期间对药物服用方法、用药目的、常用的治疗药物以及药物疗效的观察等知识向患者宣讲,使患者保持良好的用药习惯,科学用药。也可告知患者康复保健的内容,使患者在常规的治疗之外通过康复保健加快恢复速度[2]。

另外需对患者展开心理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尤其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躁、恐惧等心理状态,影响正常的治疗。暂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将关于疾病的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解释说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临床症状和心理障碍恶性循环,同时可以向患者讲述接受冠心病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对冠心病患者需展开行为干预,指导患者进行适度锻炼,每天安排适当的活动量。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选择中等适度的运动,每天可以进行早操、步行锻炼、太极拳等;也可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分散注意力,防止患者注意力过度集中于疾病[3]。另外指导患者规律作息,改善患者的饮食结构,鼓励患者食含纤维素高的粗粮以及新鲜蔬果,防止出现便秘。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密切关注,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主治医生反映,采取应对措施。

1.3评价标准

1.3.1心绞痛发生情况判定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对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心绞痛稳定状态(AS)、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疾病认知程度(DP)、心绞痛发作情况(AF),一共19个问题,逐项进行评分,评分与患者机体功能正相关。

1.3.2心理状态评定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心绞痛状态较为稳定,其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知程度、心绞痛发生情况、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心绞痛情况比较(±s)

组别 n AS PL DP AF研究组 97 67.3±3.1 72.4±3.6 58.9±4.6 82.3±2.6对照组 97 60.1±2.7 65.2±4.1 49.6±3.2 70.1±5.1

2.2心理状态

将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进行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治疗前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研究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分)

组别n  护理前  护理后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研究组 97 57.47±6.23 54.56±4.38 46.23±5.11 43.72±5.11对照组 97 58.26±5.98 54.12±5.12 55.13±5.13 51.26±6.32

3 讨 论

冠心病心绞痛对人类身体健康有着严重危害,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其发生主要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和中断所致,使患者心肌出现急性缺血,从而导致心绞痛。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情绪、疾病、行为模式等都会直接导致或者诱导心绞痛发生。冠心病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也需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能够快速康复。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护理过程中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查找相关循证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对患者展开护理。护理过程中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对患者运动、饮食和心理等要素开展护理,确保患者各方面取得良好护理效果。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研究组心绞痛情况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中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及心理状态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玉芳.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5):95-96.

[2] 薛志萍.循证护理对冠心病遵医行为及心绞痛发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质,2013,32(9):1945-1946.

[3] 刘红丽.观察循证护理对老年心绞痛患者医嘱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04):1838.

本文编辑:吴 卫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24.146.02

猜你喜欢
循证心绞痛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