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期的应用观察

2015-10-21 03:12李亚洁
关键词:监护心肌梗死重症

邢 洁,李亚洁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监护室,河南 濮阳 457003)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期的应用观察

邢 洁,李亚洁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监护室,河南濮阳457003)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肌梗死监护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重型心肌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行重症监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观察时间、抢救费用和并发症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平均抢救时间(18.02±6.14)min,ICU观察时间(2.17±0.38)天,抢救费用(216.37±49.28)元,和对照组平均抢救时间(35.61±7.03)min,ICU观察时间(4.02±1.19)天,抢救费用(341.64±58.72)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3.57%,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3例,尿路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16.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重症监护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措施,能够明显缩短临床抢救时间,减少抢救费用和ICU观察时间,降低并发症。

临床护理路径;重型颅脑外伤;重症监护;抢救

大面积心肌梗死病情严重且进展迅速,患者有严重的濒死感和恐惧感,高死亡率极高,及时抢救是保障重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1]。医学研究表明,发病1 h内进行抢救,可明显提高抢救率,降低患者死亡风险。临床护理路径是应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护理、医疗整体工作计划,包括根据病情制定的护理流程图和详尽的治疗和照顾计划。可避免在抢救过程中的盲目行为,减少抢救时间,增加抢救效果[2]。本研究应用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大面积梗死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大面积梗患者11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18例,年龄45~72岁,平均(50.365.37)岁;对照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47~73岁,平均(51.655.73)岁,患者入院时皆有胸骨下压窄性疼痛,排除外伤性疼痛,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无严重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经确诊后,均符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关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诊断标准[1],患者或家属有一定文化程度,能够接受并理解新的护理方式。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现场和门诊急救后进入ICU抢救观察。

对照组行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干预:①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成立由相关专家和经验丰富护理人员形成的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制定小组,根据相关成熟抢救经验和临床研究文献制定详细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涵盖在重症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具体措施和流程,指导有序落实各项护理措施。②落实临床护理路径措施,接受重型患者以后,由一名经验丰富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另有一名护理人员填写临床护理路径表,对抢救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填写护理措施变更分析,并在抢救工作完成后,详细填写抢救时间、接受科室等各项指标信息。③责任落实,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措施,每完成一项工作,均在临床护理路径表中的相应位置打“√”,并由执行护士签字确认。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ICU观察时间、抢救费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抢救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和ICU观察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抢救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抢救指标比较(±s)

组别 n 抢救时间(min) 抢救费用(元) ICU观察时间(d)观察组 56 18.02±6.14 216.37±49.28 2.17±0.38对照组 56 35.61±7.03 341.64±58.72 4.02±1.19 t - 14.1026 12.2287 11.0824 P - 0.0000 0.0000 0.0000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2例(3.57%),明显低于对照组9例(16.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n(%)]

3 讨 论

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病死率高的心血管疾病,若延误抢救时机,会给患者造成生命危险[2]。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特定疾病抢救操作流程为基本护理框架的新型护理模式,使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有循可依,特别是在对危重患者的抢救中,争取更加宝贵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结合本研究,科室首先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在护理操作中,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要求,逐条完成大面积患者抢救过程,并作好记录,由执行护士签字确认,增加责任管理,保证护理安全。本研究结果提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和住ICU观察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57%明显低于对照组16.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开展护理工作,使护理作用具有充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安全性,减少了不必要的护理步骤和内容,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缩短了抢救时间,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预后有了明显改善。这和申晓芬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3-4]。

综上所述,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综合抢救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减少抢救费用,提高患者治疗预后。

[1] 胡经文,刘美丽,王文茹,等.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随访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 593-596.

[2] 娄秋英,冯国和,张邢炜,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45-47.

[3] 申晓芬,李 黎,杨 爽,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西部医学,2012,02:162-164.

[4] 刘秀君.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对疾病认知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5,6:3.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5

B

ISSN.2095-6681.2015.24.190.02

猜你喜欢
监护心肌梗死重症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重症不惑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