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对中俄能源合作发展的影响

2015-10-21 17:34王爽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能源合作俄国

王爽

[摘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条贯穿欧亚的广阔经济带,是跨国跨地区经济合作的创新模式,是跨国跨地区的战略平台。中俄两国既是重要的经济伙伴,也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会促进中俄双方的能源合作,促进各领域多元化发展,提升两国在经济现代化领域的合作和发展。

[关键词]新丝绸之路;俄国;能源合作

当前,中国能源进口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能源安全问题面临复杂严峻形势。在此情况下,中国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不仅明确了新时期周边外交的战略布局走向,而且为中国能源进口贸易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

“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明确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与普京总统签署了《中俄两国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开启了中俄合作的新时代。

2014年1月,中国石油(601857,股吧)正式加入亚马尔LNG公司,这是继中俄原油管道后,中国石油在对俄油气合作中的又一重大突破。两千多年前,古老东方勤劳勇敢的人民沿着丝绸之路自东向西将丰富的货物运往亚欧大陆。如今,北极圈内丰富的油气资源将沿着能源新丝路自西向东输往中国。丝绸古道与能源之路,时隔千年,奏响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新乐章。同为世界大国,中俄能源合作一波三折,但深化合作成主流。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国。俄罗斯石油产量和天然气产量均居世界第二,能源产品在其GDP中的比重占40%。作为世界发展中大国,中国正在迅速工业化,需要稳定可靠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而一个日益强大的俄罗斯也需要进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市场。因此,互惠合作在两国发展战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二、通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

近些年,中俄加快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一条条欧亚运输新通道正在形成。2014年,以“渝新欧”为代表的途经俄罗斯联通中国与欧洲的货运集装箱班列已通车数百列。中国参与建设的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今年起将逐步落实,并最终延长至北京,构建7000公里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贯通中国西部和西欧的“双西公路”跨越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将于2017年投入使用。

1、石油运输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双方签署了俄方通过东、西两线对华增供原油的合作协议。每年增供原油总量达到2200万吨,包括从东线在现有中俄原油管道年供油1500万吨的基础上逐步增供,2018年起达到总供油量3000万吨;从西线通过中哈原油管道每年对华供油700万吨至1000万吨。未来俄还将通过海运向中俄天津炼厂每年供应原油910万吨。至此,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应原油将有望增加到4900万吨。

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的石油管道,能确保俄罗斯石油向东出口。鉴于建设的规模以及东西伯利亚新油田的开发和设备安装,到目前为止,整个石油管道长度的线路和大部分的输油站已经建好。泰舍特-斯科沃洛季诺段的管道石油运输能力已达到每年5800万吨。现在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的石油管道系统的加宽工作开始了,泰舍特-斯科沃洛季诺段的管道运输能力将达到8000万吨。这个项目计划在2019年完成。

2、天然气运输

2014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双方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这个项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在天然气领域合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俄在30年内将每年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向中国供气380亿立方米。

“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项目,它的第一期的总长度约为4000公里。这是中俄去年签订的天然气协议的一部分输气管道。这条输气管道进一步向东发展并与“萨哈林-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输气管道连接,可为外国消费者打开俄罗斯恰扬金、科维克金等气田通道,而这些气田的天然气储量超过了3.5万亿立方米,并且还可能额外供应管道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还有“阿尔泰”输气管道,能为中国打开直接通向俄罗斯最大的西西伯利亚石油天然气省的通道,该地区的天然气储量超过46万亿立方米。

目前,中国天然气的管道进口全部来自中亚,在中亚有三条跨国天然气管道建成投运,2014年9月,第四条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正式开工。中国现在大多数天然气进口以及自身的天然气田都来自西部,而用气市场则在东部,对中国而言,伴随着中俄之间油气合作的深入,东线建成将大大改善供气格局。2014年9月,东线天然气管道俄境内已开工,将于2018年竣工。这一举措意味着全球陆上供气重心将向亚太转移,未来还可能向其他亚太国家延伸。

三、中俄两方深入开展能源技术合作

中俄在非传统油气勘探与开发、新能源技术开发与利用方面,有广阔合作空间。中国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正在不断成熟,资本力量雄厚;俄罗斯页岩油气储量巨大,产储比优势明显。随着两国扩大能源贸易规模和实施运输通道建设,将深化两国能源合作水平。在核能合作方面,可推動水堆技术、浮动核热电站及快堆项目。中俄新能源技术利用方面同样有广泛合作空间。如俄罗斯已有计划升级国家公共交通,实现油改气,并下调燃气相关税收,对电动汽车实行零关税;而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对成熟,有较好投资能力。目前,中俄新能源汽车企业间合作已经逐步达成,俄方也在税收、土地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类似的新能源技术及利用合作也将成为富有前景的合作领域。

中俄能源合作以其规模大、领域广、投资多、周期长而堪称世界之最。加深能源合作不仅是中俄面向未来的战略举措,也是两国关系重要的基础性因素。能否健康和可持续开展能源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对双方国家利益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中俄能源合作对全球能源格局和走势也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新丝绸之路把欧亚两个大陆连在一起,促进了两个大陆的共同发展,也促进了世界多样化的发展。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中俄能源合作之路必将成为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连接友谊之路。

猜你喜欢
能源合作俄国
中哈能源合作法律制度的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中俄能源合作模式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中亚能源合作
加强能源资源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着力点
俄国白银奇葩罗赞诺夫
科学社会主义史上论述俄国社会问题的首篇重要文献——研读《论俄国的社会问题》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