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建设

2015-10-21 17:15刘彦河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党员队伍基层组织农场

刘彦河

[摘要]本文浅谈了农场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对其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剖析,以及对今后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路和对策进行探索。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1+1+N;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现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本人对全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我场党员队伍的现状和自身的主要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一)农场基层党组织的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目前全场共有基层党支部26个。近年来,我场以“1+1+N”活动为载体,把加强农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大事来抓,基层组织建设普遍达到了加强,农场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抓发展保稳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普遍增强。但是我场基层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个别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没体现出来,支部搞两张皮,各干各的工作,不能达成共识做到行到统一。二是党员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随着新农场劳务产业的迅速发展,农场剩余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以务工的形式向城市大量转移,导致农场基层队伍中党员难发展,后继乏人和年龄老化问题越来越突出。三是一些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会难开展,难组织,年轻党员外出打工,长期不回,在家党员年老体弱,有的长期生病不能参加。

(二)农场干部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作热情不高。一方面,随着干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角色转换,农场党员干部不再是“为民做事”的主人,而是“由民作主”的仆人,身上的权力和“光环”已逐渐退去,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理不再有优越感;另一方面,部分的基层干部对于当前农场工作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再加之农场经济薄弱与必要的公益事业支出的矛盾比较突出,难以做到让群众满意,内心感到苦闷。二是创新能力不强。部分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对自身的职能定位,还停留在满足于完成上级布置的常规性工作和突击性任务,习惯于延续了几十年的老一套工作方法,尚未将精力转移到潜心研究本场经济的增长点上来,缺乏对壮大农场经济的战略性、前瞻性思考。三是工作协调不够。部分主干工作作风简单,缺乏民主气氛,综合素质偏低,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四是工作作风漂浮。少数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或无所事事、吃喝玩乐;或利用干部的身份为自己谋取私利,不了解群众需求,不关心群众疾苦,疏远了干群关系。五是后备力量薄弱。多数农场青年出了校门就进厂门,纷纷外出打工自谋职业,使农场后备干部后续乏人的现象进一步加剧。

二、当前农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的结果,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场生产方式的变化,实行双层经营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弱化了农场基层组织指挥生产的权力,致使相当一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党员履行义务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约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农场党员影响较大,党员流动性增大,拜金主义侵入基层组织的政治生活,一些先富起来的农场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观念却日益淡漠,农场党员的素质还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新情况、新问题,适应能力,预见能力,解决能力却比较差,不能较好地为群众服务;二是随着农场改革开放的扩大,农场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整个农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没能及时加以改建,以及一些党员本身文化低,年龄大,思想素质较差,给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障碍。三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一些党员价值取向多样化。在多样化的价值观面前,在形形色色的人生哲学、社会浪潮面前,一些党员的人生价值选择出现困惑,产生了误区,人生观转向,道德观混乱,是非观模糊,价值观扭曲,正确的理想信念谈化、动摇甚至丧失。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党员的价值观念向拜金主义和利益主义倾斜。少数党员由于缺乏清醒的政治头脑,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迷失方向,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把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追求,变成了金钱和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向钱看的信条。

(二)农场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对滞后,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教育流于形式的较多,脱离党员的思想实际,缺乏战斗力和说服力。二是对流动党员、外出务工党员管理力度不够,管理办法基本没有。以致有些党员长期脱离组织,不过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不履行党员义务,成了名符其实的“下岗”党员。三是黨内生活质量不高。一些支部长期以来只强调党员义务,不注重党员应有的权利,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使党员对组织失去了信任感,也有的党组织不敢开展面对面的思想斗争,致使好人主义蔓延,影响了支部的整体形象。

(三)党员干部降格以求放松学习。调查表明党员的许多思想困惑是由于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放松对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发生扭曲造成的。有一部分党员分不清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对党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还有的党员思想片面,对改革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清,导致无根据的怀疑或悲观失望;甚至个别党员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理想信念动摇,沉醉于灯红酒绿之间,做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俘虏。

(四)党员干部队伍血液不新,影响了党员先进性的发挥。一是有的支部书记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路子”搞关门主义,一些优秀的中青年积极分子想入党被拒之门外。二是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重选择、轻培养、重吸收、轻教育,有的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没有真正入党。三是“出口”关没有“疏通”,大部分基层党组织重吸收,轻处理。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好人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对一些明显违法违纪的党员不及时处理,损害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加强农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大力加强农场党员队伍建设。一是紧紧围绕农场党员队伍现状,加大培養力度,注意将农场乡土人才纳入组织发展视野,加强对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了解,做好在务工返乡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和规范农场党员教育阵地,努力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加大对农场党员党的基本理论和根本宗旨,农场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文化科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力度,不间断地实施党员干部“素质工程”。三是要充分结合党员的自身特点,结合经济建设、结合改进作风,积极探索针对性强、特色鲜明、能有效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活动载体赋予农场党员管理新的内容和形式,为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宽阔的舞台,使农场党建工作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四是严格党员管理,严格组织发展程序和党风生活制度,把好“入口”疏通“出口”对长期不发挥作用、不过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受组织约束的党员和违法违纪、损害党的形象的不合格党员、坚决进行组织处理,纯洁党员队伍。

(二)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一是要加强对干部的宗旨教育、政策法制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提高干部政策水平、法律意识,全面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做到“按章办事”,“依法治场”。注重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遇事同群众商量,反对强迫命令;注重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思想引导;注重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注重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一班人的作用;注重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反对以权谋私。

(三)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农场服务功能。一是管好用活现有集体经济,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经济社会效益。二是因地制宜,创新思路,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的有效手段,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子,靠搞活土地使用权增收,靠资源开发增收,靠资产经营增收,靠实施农业产业增收,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三是加大对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股份合作等具体措施,进一步深化责任制,做到经济上支持,思路上拓宽与政策上倾斜并重,聚各方面力量促发展。同时,在集体经济发展上要逐步实现由送钱送物向送科技、向送服务的转变,由单纯“输血”向提高“造血”功能的转变。

猜你喜欢
党员队伍基层组织农场
关于加强疗养院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农场假期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农场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一号农场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坚持标本兼治 纯洁党员队伍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