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农村居民增收问题研究

2015-10-21 17:15范成涛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连云港

[摘要]农民可支配收入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农民增收决策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对今年以来连云港市农村居民收入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地方党委政府在今年所采取的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进行分析,找出连云港市农民收入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连云港;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三农”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743元,同比增长10.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

一、农民增收基本情况

(一)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54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46.6%,同比增长9.4%,为收入增长的第一大动力,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4.4个百分点。

(二)经营净收入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3672元,同比增长10.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7.7%,为收入增长的第二大拉动力,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3.9个百分点。

(三)财产净收入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68元,同比增长21.9%,财产性收入基数较小,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也较低,仅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1个百分点。

(四)转移净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1458元,同比增长10.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5.0%,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6个百分点。

二、主要措施

(一)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一是逐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实施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市财政筹措安排各项强农惠农富农资金达150亿元,年均增长16%。二是农业结构调整稳步实施。夏粮生产喜获丰收,平均单产393.5公斤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蔬菜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花卉苗木等特色主导产业,高效设施农业达109.89万亩。三是发展高效设施渔业。推进全市池塘标准化改造,全市标准化池塘改造面积达到25万亩,占比超过70%。

(二)大力開展农民就业创业。一是制定配套扶持政策,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春风行动”,组织招聘现场进百镇、用工岗位进千村和培训信息进万家等“三进”服务,乡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实现全覆盖。前三季度,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62万人,全市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18万人。二是鼓励农民多形式、多领域、多渠道创业兴业。在扶持政策带动下,1-8月全市新注册私营企业8500户,同比增长23%;个体经营户15184户,同比增长18.4%,新吸纳就业人员4.6万人。

(三)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稳步推进。全市1401个村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占应开展确权登记颁证行政村数的97%,涉及耕地面积372.58万亩,确权登记颁证进度全省领先。二是规范发展农村产权交易。2013年以来,全市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所成功完成1780笔产权交易,实现交易额4.8亿元。农村产权交易促进了农村生产力要素流动和优化组合,为农村生产力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新一轮扶贫开发强力推进。一是突出扶贫片区开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制定石梁河库区片区扶贫规划、集中连片扶贫开发三年推进计划,先后启动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帮扶项目137个,总投资31.5亿元。将沂河淌两岸作为市级重点扶贫开发片区,市级财政今年新增专项资金200万元,扶持沿线低收入农户发展鸭鹅、肉羊等草饲动物养殖。二是切实提高养老金最低标准。将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105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实现四连增。落实低保标准自然调整机制,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325元提高至380元。三是加强农村低保。截止9月30日,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59033户、106425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9149亿元,人均月补助水平207元。

三、目前存在问题

(一)受农业补贴政策调整,农民收入减少。农业补贴分配方式有所改变,将部分补贴拿掉发给种田大户,使得普通农户补贴收入有所减少。

(二)农民就业形势不佳。宏观经济运行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部分实体经济生产经营遇到困难、企业效益下降,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减弱,农民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转移就业人员职业技能素质不高、转移就业稳定性差、就业收入增长空间后劲不足等问题。

四、农民增收的建议和对策

(一)狠抓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深入实施特色产业基地、市级农业园区、畜牧规模养殖等创建活动,狠抓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产品市场等三大载体建设,挖掘和释放农业内部增收潜力。重点打造“一带一路”连云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为我市外向型农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二)加强就业创业扶持。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突出农民转移前技能培训、在岗技能提升,鼓励本地企业开展定单培训、定向培训,加大农民培训后本地就业的宣传引导,以扩大内需就业积极应对当前农民转移就业的实际困难。扶持农村劳动者创业,将创业扶持对象的范围由原来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扩大至各类城乡劳动者,扩大小额贷款范围,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全面落实贴息政策。建立农民创业服务平台,在所有乡镇建立农民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农民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

(三)进一步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土地、产权、金融制度改革,鼓励农民流转土地增收,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与农产品价格挂钩增长机制,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项目,通过持股分享农地增值收益。

(四)组织新一轮扶贫开发。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一户不能落”的要求,把增加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作为中心任务,坚持精准扶贫,深化和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着力实施基础设施、民生事业和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联动开发格局,更加注重全面改善和提升农户的生活质量、公共服务、文明程度、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更加注重增强内生动力,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进经济薄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简介

范成涛(1985-),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统计师,南京大学本科学历,中国矿业大学MPA硕士学位。单位:国家统计局连云港调查队,研究方向:住户调查统计。

猜你喜欢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连云港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5.连云港卷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因素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优化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灵武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