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2015-10-21 17:15王宏森吴镝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宏观调控证券市场金融

王宏森 吴镝

[摘要]存款准备金即金融机构按照中央银行规定一定比率向央行缴存的存款,该比率即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会影响到货币的供应情况,进而影响到证券市场。因此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体系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辅助。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宏观调控;证券市场;金融

一、存款准备金率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作用

(一)历史数据

央行往往选择闭市后宣布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消息,目的在于防止股市过度的波动,同时也有打击热钱涌入和股民的盲目、过分热情等因素。关于2010年以来央行宣布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次日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的变动数据如表一所示:

可以看到我国对存款准备金率的工具应用非常频繁,目的是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以达到影响股市的目标。而在我国,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够完善以及宏观经济的特殊性,导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股市的影响并不与理论预期完全一致。

(二)与预期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1.利率非市场化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虽然近些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得到加快,但我国的利率调控离完全市场化还有一定距离,导致利率和货币传导机制产生了障碍。从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并没有引起非市场化的利率在理论上的反应,导致股市价格并没有产生预期的调控效果。

2.存款准备金制度尚有待完善。我國对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付息的,由于控制机制不足和贷款风险高,商业银行通过衡量风险和收益后还是选择将大量准备金存至央行,来获得无风险受益。因此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各银行实际上只是将存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调进或调出法定准备金账户。综上所述,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可能得不到社会上货币供应量相应的反应程度。

3.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传递功能弱。信息披露不规范致使证券市场上的信息质量差,大部分上市公司不愿意及时准确完全的披露法律规定的应当披露的信息。占有股市主体的散户其搜集信息的能力必然小于机构投资者,这使得普通投资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因而形成了投资者盲目、警惕的投资心理,造成了政策等信息的改变常引起股市的异常波动。

二、政策建议

我国的金融市场具有复杂性、特殊性,以及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多变性,为了经济健康、持续、平稳发展,摆脱不利局面,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建议以下措施:

1.加强多种宏观调控措施的协调与配合。由于政策工具和选择性工具具有自身的优缺点,因此要相互配合以达到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控目的。在国外很少利用存款准备金率调节经济,因为单纯依靠存款准备金率很难解决宏观问题。需要多种货币政策的配合,比如公开业务操作,控制货币发行、调整再贴现率等。

2.使用财政政策等其他政策作为辅助手段。单纯的依靠货币政策也不足以调节宏观经济,需辅之以其他政策的配合。比如最为常见的有财政政策。在目前经济新常态的前提下,应当实行适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部门在银行的存款,以增加社会上的货币量。

3.构建有效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央行应当拓展传导渠道,提升传导艺术,强化传导功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并使指导性计划更加科学和灵活。由于区域经济水平差距不小,因此应当针对区域经济特殊性制定区域货币政策,不断创新,提高货币政策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以提高政策效果和影响。

结论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改革,我国的经济水平快速的发展到了一定高度,金融市场日趋成熟,但是仍未形成一个理性的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加之货币市场还有一定缺陷,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并不能准确的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充分变化;金融市场的发展不但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的频繁干预,而且并不能真正的反映出供需状况和经济价值;而旧体制带来的局限性和复杂性又进一步削弱了金融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敏感程度;综上所述可知,在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有时并不能在股市中得到很好的反应。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国际上普遍的金融理论和政策工具进入我国后需要进行仔细的论证和研究,才能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沟通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金融监管,运用好政策工具的组合手段,使市场化的金融市场能够真正的在宏观调控下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因此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改进,来迎接当期和将来的挑战。

猜你喜欢
宏观调控证券市场金融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P2P金融解读
海内外证券市场数据
宏观调控“三部曲”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