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探究

2015-10-21 13:14张广平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

张广平

[摘要]当前,改革转型进入关键时期,在企业面临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的情况下,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务实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让每位员工都能找到“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途径,从而营造紧张有序、团结奋进、宽严有度、乐观向上的企业风气和工作氛围,促进企业稳定长远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缓释压力;心理健康

员工心理健康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据媒体报道,中国每天会产生5000个职业病人,一项针对IT行业2000多名员工所做的调查表明,有20%的企业员工压力过高,至少5%的员工心理问题较严重,75%的员工认为他们需要心理帮助。种种迹象表明,处于改革与发展多重压力之下的供电企业,其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

一、当前供电企业员工心理现状

2013年7月18日,年仅26岁的某电力企业员工周某,在南宁某小区内疑因心理问题跳楼自杀。

2013年8月29日,某电力企业员工刘某在桂林某小区宿舍跳楼自杀。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某电力企业就有两名员工自杀身亡。以至于该企业专门成立了课题小组研讨如何做好员工心理辅导工作。电力是一家安全风险高、工作强度大、技术性很强的企业,其员工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自杀是精神绝望的一种极端表现,而在电力企业,更多的心理障碍患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则常常呈现出“亚健康”状态:

——焦虑。由于对自己职业安全、前途命运等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包括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

——抑郁。焦虑可能是短期现象,而焦虑的原因没有消除,就可能变为抑郁。

——紧张。精神总是很紧张,但又无法集中注意力,终日在恍恍惚惚中痛苦得无法自拔。

——冲动。如果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多数是对自己施加的惩罚,那么冲动就可能对外部环境进行的反抗,往往出现暴力犯罪倾向!

二、对当前电力企业员工心理障碍高发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那些看似“风光无限”的电力企业员工却容易“伤心”呢?

(一)当前电力企业员工心理障碍高发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现象。每一种心理障碍症状的背后,必然潜伏着一种让人“想不通”的社会现象。当今电力企业员工“心有千千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乃是整个社会心理燥动在电力行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发展加速的时期,不仅是社会问题频繁发生的时期,也是心理问题凸显的时期。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社会变迁的加剧,导致心理问题逐渐增多。

(二)心理障碍高发是中国电力企业行业转型不得不经历的“阵痛”。在经历社会变迁的同时,伴随着经济由高速发展到下行过渡期的到来,伴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转型,电力企业自身也正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同业竞争,硝烟味越来越呛人;自上而下、从外而内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几乎每天都可能越过“蓝线”,不得不经受新的“压力测试”。可以说,当前在电力企业出现大面积心理障碍群体,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电力企业转型期不得不为改革开放所支付的“成本”,是相当一部分电力企业员工不得不经历的“阵痛”。

(三)职业安全感的缺失导致精神抑郁。“今日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而今随处可见的诸如此类的标语,常常使合同制下的电力企业员工,随时面临着下岗、待岗的危险,加之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在职与不在职收入的悬殊,员工往往有一种朝不保夕的危机感,对个人前途和命运的渺茫感,这一切,往往造成一部分员工精神上有一种挫折感,大大提高了患抑郁症的可能性。

三、促进电力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引进国际通行的EAP。EAP,即员工帮助计划,是当今国际上非常流行的一种以人为本的员工保障系统。它是由组织出资,作为一项福利,提供给员工及其家属成员,由组织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来承担的一项系统的心理服务。尽管EAP的发展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世界500强中80%以上的电力企业都建立了EAP。美国通用汽车公司1万名加入该计划的员工,平均每人节约3700万美元。

(二)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据了解,瑞士联合银行伦敦分行通过雇佣生活方式管理公司(Enviego),为该行的6500名职员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生活方式服务”。这种服务甚至包括遛狗、找一个新保姆或在餐馆订一个餐位等家务杂事。由于这些服务非常专业有效,公司职员甚至乐意为享受这些服务而减少一小部分薪水。实践证明,专业机构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员工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网上咨询、信件咨询、一对一咨询、团体(小组)咨询等。员工可以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咨询公司预约,咨询内容(甚至员工姓名)对企业完全保密。咨询公司定期将培训、咨询中发现的与组织管理相关的问题反馈给企业,以便及时改进。

(三)营造宜人的工作环境。从人体舒适度的需要出发,如关注空气、噪声、光线、温度、整洁、绿化、装饰、拥挤度等方面,给员工提供一个悦目、爽心、舒适的工作空间,有利于达到员工与工作环境相适应,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可以在工作场所设置音响系统,工作时播放一些轻松舒缓优美的背景音乐,达到减压的目的。

(四)打通员工减压通道。建立相应的内部沟通渠道,让员工的心里话有渠道可以倾诉,消极情绪有地方可以稀释。工会等群众性团体要自觉担负起联系沟通职责,建立员工诉求的处理机制,能给员工一个“说法”。同时,要通过开展诸如征集意见之类的方式,注意疏导员工的不满情绪。还可借鉴国内外企业的情绪发泄吧方式,在工作场所设置一间隔音室,让员工可以在里面大喊大叫,或安装拳击袋让员工击打,使员工可以借此宣泄。

(五)普及心理保健教育。注重订购有关心理健康与卫生的期刊、杂志、书籍、光盘,让员工免费阅读。利用内部网、内部报刊,向员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有关心理卫生的课程或定期邀请专家作讲座、报告,树立员工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让员工学会缓解压力、应对挫折、保持积极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同时鼓励他们遇到心理困扰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

(六)构建快乐文化。某电力企业不到一个月时间,发生两起员工自杀事故,这使企业的高层百思不得其解:员工的待遇相当优厚,宿舍、办公环境都像花园一样,很多人都在羡慕,可员工究竟是怎么了?其实,越是优秀的企业,竞争的压力越激烈,员工的压力也越大。因此,企业文化中不能缺少了“快乐文化”。员工承受压力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同的员工的承受力也是不一样的,不可以同一標准去要求不同的员工。企业要引导员工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心,但也要引导员工在失意和失败时具备“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中国文化一贯讲究阴阳互补,张驰有道。深谙中国文化精髓的毛泽东在延安给抗大题词时,在写下“团结、紧张、严肃”的同时,没有忘记“活泼”,这就是一种以人为本。员工能够积极努力、又快乐轻松地工作,才会更利于企业的和谐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辅导员》

[2]《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3]《影响力》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