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儿化疗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调查及护理方式研究

2015-10-21 18:15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护理方法影响因素

赵 平

【摘 要】目的:探究血液病患儿化疗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以及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血液病患儿,所有患儿存在化疗静脉炎,在对影响因素调查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法。结果:通过调查以及护理,所有患儿均获取了有效的治疗。结论:在对患儿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应选择正常的操作方法以及位置,同时还应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以免化疗性静脉炎的产生。

【关键词】血液病患儿;化疗性静脉炎;影响因素;护理方法

静脉炎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为化疗性静脉炎,对患儿输入化疗药物的过程中会使局部血管出现疼痛、红肿以及炎性反应等,是在化疗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临床中将其分为三期[1]。此研究对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血液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血液病患儿,男性患儿为48例,女性患儿为34例,年龄均在1-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8)岁。

1.2 方法

1.2.1 选择静脉

产生静脉炎的主要原因则为血管条件,所以长时间进行输液血液病患儿应采用PICC,以此来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产生。然而一旦患儿由于相关因素而未能进行留置,则需要选择外周血管穿刺方法从而使用化疗药物,对血管进行选择则为产生静脉炎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按照相关计划采用静脉,由于疾病自身因素使得患儿的血管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致使血管具有较差的充盈,而血小板自身所产生的异常现象致使患儿产生出血现象,同时皮肤存在瘀斑以及出血点,因此患儿的静脉较为细,具有较短的留置时间,为此需要提升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以免因为重复穿刺而对血管形成损伤。将血管选择完毕后需要减少其距离,在对患儿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应遵守穿刺要求,首先对皮肤进行消毒以及清洁,对穿刺位置予以相应的固定,而护士应对输液位置进行观察,查看其是否存在渗血现象,当产生出血现象时应进行封管工作[2]。与此同时,还应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以免污染现象的产生,进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除此之外,对于小患儿而言不应对其进行头皮静脉穿刺,穿刺的位置为四肢静脉血管,而良好的穿刺位置则为上肢静脉,由于上肢静脉的血管具有较小的压力,同时血流较为顺畅,产生化疗静脉炎的概率较小,而下肢静脉血管没有良好的回流状态,极易形成下至血栓静脉炎。此外,还应将关节位置进行避开,同时不应在感染、硬结以及受伤的位置实行穿刺,由于患有血液病患儿在使用化疗药物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应用强度较强化疗药物时应重新进行穿刺,不应多次使用同一条血管。

1.2.2 药物护理

在使用化疗药物之前应在静脉留置针位置进行药膏涂抹,使用药膏为冰王烫伤膏,此药膏的使用方法则为:和穿刺位置相距3-5cm处,在应用化疗药物前10分钟一次涂抹,随后每隔1小时进行1次涂抹,直至化疗药物输注完成。

1.2.3 治疗方法

选用5mg地塞米松以及10mg酚妥拉明在患儿肿胀的位置实行点状封闭,每隔一日实行一次,使用2次后能够缓解其临床症状。或者采用烫伤膏予以治疗。顺着静脉炎血管的方向,在已经产生静脉炎的血管上方位置处,将针眼进行避开,每隔1h进行一次涂抹,使用2-3天后则可缓解症状。

2 结果

所有患儿经过护理之后,其化疗性静脉炎均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患儿改善效果较为明显。

3 讨论

3.1 药物

患儿所采用的化疗药物对血管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则和化疗药物pH值以及渗透压存在直接的关系[3]。当化疗药物渗入到血管中时,血液对药物并未达到一定的稀释效果,大大超出了血管自身所具有的应激水平,使得药物在血管壁中逐渐形成堆积现象,从而造成血管壁的伤害,尤其是静脉采用的化疗性药物,此药物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例如长春新碱、顺铂等药物,此类药物对血管具备一定的刺激性,极易产生静脉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血管坏死现象。

3.2 血管

化疗药物直接在血管中的上皮细胞起效果,同时对细胞的代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对DNA以及蛋白质合成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通过一定剂量的化疗药物,对患儿会起到一定的刺激[4]。而静脉穿刺则会使血管内膜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现象,而血管内壁在此时则会逐渐削弱,大大降低了其弹性,从而增加了脆性,而静脉萎缩逐渐变薄,皮肤会顺着静脉的方向产生色素沉着,从而引发化疗性静脉炎。

3.3 物理

患兒由于经济条件或者血管因素等无法实行PICC,因此选择外周血管静脉穿刺,从而使用化疗药物进行治疗[5]。因为静脉留置针在血管中放置的时间较长,长时间使用药物后其自身的刺激性会使血小板出现集聚现象,同时会将E1以及E2进行充分的释放,从而加强静脉的通透性。

综上所述,化疗性静脉炎则是化疗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而影响此病的主要因素则为血管、药物以及物理因素。而主要的护理方法则包含了如何正确的选择经脉输液位置,护士的穿刺水平以及药物如何进行涂抹。其治疗方法则包括了局部封闭以及使用烫伤膏等。而充分了解并熟悉上述方法有助于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控制并缓解其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的恢复时间。

参考文献:

[1]柏翠,王晓艳,吕志芳等.血液病患儿化疗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新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5):42-43.

[2]金静晓,翁紫君.循证护理对减少血液病患者化疗期间并发症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30-31.

[3]李蓉萍,郭婷,郭艳等.硫酸镁冰敷法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J].护理研究,2012,26(21):1959-1960.

[4]陈顺珍,蔡玉兰,廖东群等.优质护理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经皮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3,8(2):246-247.

[5]吴丽萍.253例PICC导管的置管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5):685.

猜你喜欢
护理方法影响因素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分析
癌痛护理方法及效果探讨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肺挫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综合防治的护理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脑外科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