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的钢琴启蒙教育

2015-10-21 17:00孔翠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钢琴儿童教育

孔翠

[摘 要]五六岁的儿童,正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理解音乐的能力,发展他们音乐想象力以及正确表现音乐的基础阶段。因此,正确、严格、扎实的基础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教学中的重点。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育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情操、提高整体素质而选择了学习弹奏钢琴。

初学钢琴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的儿童,他们年龄小,智力、体力都还处于发育阶段,这一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理解音乐的能力,发展他们音乐想象力以及正确表现音乐的基础阶段。因此,正确、严格、扎实的基础教育以及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教学中的重点。有人认为,初阶阶段的教学可顺其自然,由学生任意去发展,反正熟能生巧,最终总可以有所进步的。其实不然,任何知识、技能想完全靠自发去得到是不可能的。教育的力量也正在于此。我们知道,一张白纸,可以画一幅美丽的图画,但是必须方向正确、方法对头,经过不断加工、提高,才可能成功。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漫不经心、不断涂改,甚至方向错误,那么再画下去必然会事与愿违。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错误的理解、错误的方法,不仅大大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更有害的是,当一些错误在学生身上形成习惯再去纠正,就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相当艰难的过程,花费成倍的劳动,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严肃认真的态度,积极地、有效地将这一阶段教学工作做好。

下面,我仅就钢琴初级教学中一些重点问题,略做阐述。

一、“音”的基本知识

教初学的学生,哪怕是五、六岁的儿童,都应该把“音”的知识教给他们,这对全们将来的发展,有很重大的关系。我们见过不少学生,他们已经在弹奏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的练习,或巴赫的《初级钢琴曲集》,但是他们对音的概念却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模仿,然后记忆,也就是说,自己根本不会识谱。这种学习方法,在一个短时间内,看起來很省力,甚至过渡还相当快,但是他们永远离不开“拐棍”,不能独立,并有碍智能的发展。

“音”的基础知识,主要是音高和时值两个方面。在学习音高时,有不同的方法。有人主张先学高音谱表,巩固一段以后再学低音谱表,这种方法,开始时比较简单容易学习,但是他们对低音谱表比较生疏,而一般来说,弹奏钢琴的人,高、低音谱表都非常重要。因此我主张两个谱表同时教授,从中央C开始,高音谱的下加一线与低音谱表中的上加一线连结起来。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同时学习。在五线谱上认识的音,又必须将它们与钢琴键盘联系起来,教会他们分清键盘有三个黑键及两个黑键一组的区别,找到中央C,上下类推,谱子上的音就可以在键盘上反映出来。这样就将认谱与音乐听觉的训练结合起来了。

在教会学生音高的同时还必须教会他们时值的概念,并对他们进行基本节奏型的训练。最初可从四分音符教起,以后逐渐扩大至二分音符、全音符与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音符的时值又必须与节拍相结合,开始可以从四分音符为一拍的单位4/4拍开始,对此学生最易理解,而八分、十六分音符又可以用分苹果等比喻来说明。这种比喻,对五、六岁的儿童就可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教音符时值的同时,还必须训练他们打拍子和打节奏。使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尽可能地统一起来。

二、坐的姿势

当学生一坐在钢琴边上时教师就必须注意他(她)坐的姿势。教师要教会学生坐的重心稳定。弹钢琴时身体的重心要依靠臂部和脚来支撑。因此,个子小的孩子要是踩不到地面的话,可以准备一个适当的小凳子,使他的脚不至于悬空。要有重心,有稳固的支撑点,但又切忌重心过于靠后、靠下。一般来说,学生应坐到凳子的三分之一的地方,绝不能把座位都坐满,或者甚至把身子靠在椅背上。

上身直立,服不塌陷,这样使学生在弹奏时,可以从腰或者更下一些的部位用上力量。上身略向前倾,使重心略靠前,便于将力量向前传送至手指。

座位的高低,可根据学生的高矮决定,原则是要使学生的肘、前臂、手腕、手与键盘保持一个相同的水平高度,或者略比键盘高一点。座位的远近,也要视学生胳膊的长短来决定。

脚的位置,一般可以放在跳板附近。这个位置比较适合演奏,也有利于使用跳板。

因此,坐的姿势在初学阶段特别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对学生严格要求,让他们弹琴前,就先检查座位是否合适,及时调整。只有坐的姿势正确,身体保持放松,才能为正确的弹奏奠定基础。

三、手型

只要学生开始接触钢琴,用手指在钢琴上弹奏,就必须注意手型,手型对弹钢琴是很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

弹琴要求手放松,自如地呈半圆型,手指略向里弯曲。我们可以让学生轻松握拳,然后慢慢放开,直至手呈一个半圆形。这就是演奏钢琴的基本手型。过于平直或过于弯曲都会造成紧张。

不同手指有不同的长度,手型要与此相适应。肖邦的全音练习(大指弹E,二指弹#F,三指弹#G,四指弹#A,五指弹#B),手指的位置正好适合弹琴的手型。

这里还必须强调指出,良好的手型,是钢琴演奏中发声和技术发展的基础。正确的手型是在弹奏中形成的。从弹单音开始,就把手臂重量放下去,在手指支撑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手型。

四、初学阶段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尽早地同时训练弹奏黑、白键。初学阶段在弹奏乐曲或练习曲时,不仅要弹没有升降号的C大调,也应尽早地学习一些有少量升降号的大小调。早一些接黑键。弹黑键与弹白键的方法相同,比较早地接触黑键可清除弹黑键的特殊感和恐惧感。

2.大脑、听觉、视觉、运动神经的综合训练。即使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在最简单的课程中最应该尽早地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大脑、听觉和运动神经各部分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一开始学习,就锻炼学生能一边看乐谱认谱,一边又能准确地在键盘上弹奏,并能认真地去听钢琴发出的声音。同时也要训练学生背谱、记忆的能力。在背谱时,既有听觉记忆,又有视觉记忆,这些训练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记谱、记忆、演奏技能的发展,以及大脑各部位的控制能力都会大有好处的。

3.层次感。在初学阶段就应培养学生演奏的层次感。可选择左、右手任务不同的乐曲来弹奏。比如,左、右手的奏法不同,分句不同,旋律和伴奏处于不同地位并执行着不同的任务等等。这些训练都是大有益处的。简单的复调课题也可在初学阶段加入。这样的乐曲,训练学生对音乐层次的听觉,锻炼两只手机能的独立性有积极的作用。

也可以为学生选用一些联弹的教材。联弹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和听觉,锻炼演奏中的合作能力。

4.内心节奏感。内心节奏感是音乐感觉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近于下意识的节奏感觉,必须经过训练才能逐渐形成。

广义的音乐节奏,不是节拍机式的机械节奏。跟着节拍机去演奏,势必会失去音乐的灵魂。培养内心的节奏感非常重要,演奏者在演奏时要凭借自己内心的节奏感,去掌握节奏的平衡,一旦失去平衡,就要有意识地去纠正、调整,使之恢复平衡。

5.训练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学生初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不是盲目的、被动的,要在发展他们形象思维的同时,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一个人的理解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更多地要靠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此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要教会学生认真地读谱,要看清所有的符号:音符、节奏、奏法、指法、句法、强弱记号、表情术语等等,并要求严格按谱子去演奏。绝对不能采取似是而非或“差不多”的态度。

教师还要教会学生练琴的方法。例如分手练习方法,放慢速度练习的方法,重点练习困难部分的方法及分段练习与整体相结合的练习方法等。

6.培养演奏的信心。学生在一接触钢琴时,教师就要注意他们的演奏欲望、表演勇气和自信心。同时,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能通过演奏去表现音乐内在精神实质,克服只注意外在表演的倾向。

综上,我们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备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猜你喜欢
钢琴儿童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留守儿童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