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激发“潜能生”成就感的途径及方法

2015-10-21 17:00郭杰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潜能生成就感激发

郭杰

[摘 要]面对的“潜能生”,要求老师做到相信学生,体谅学生和热爱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赏识教育,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就”机会,实现学生对“成就感”的迁移;开展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更好地使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积极的、现实的、起作用的兴趣,有效地激发了“潜能生”的成就感。

[关键词]激发;潜能生;成就感

阿瓦提县第二中学是一所汉语初级中学,学生来自于阿瓦提县五乡三镇,生源广但成绩参差不齐,而这些学生中35%学生(均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律性、自觉性强,成为学习中佼佼者,其余65%有自律性,但自觉性不强,大多数就成了“学困生”和“问题生”,我们把这两种学生统称为“潜能生”。

什么是成就感?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力求实现有价值的目标,获得新的发展地位和赞扬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如何激发“潜能生”的成就感呢?

以下从“学困生”和“问题生”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激发“学困生”成就感的途径和方法

1.感知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1)相信学生,体谅学生和热爱学生。由于阿瓦提县是正在发展中的一个农业大县,流动人口较多,而我校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留守青少年,所以在接待学生的过程中以耐心,细心,责任心为原则,多关心学生,热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感受到我们的真诚,感受到我们和家长一样关心孩子,期待他的成绩提高。经常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和任课教师沟通,积极的做好回访,主动的向家长反馈老师的建议及学生存在的问题。(2)在教学要求上设定成功目标。由于这些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心理发展及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就大不相同,所以一定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差异配合教务安排好老师,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会用不同的方法去和他们接触,多给学生鼓励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心理上减轻学习的压力,同时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及时做出调整。(3)多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作为老师,应给学生足够说话的机会、提供参与的机会和发现问题的机会。以学生语文学习为例,语文学习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面的学生发展创造条件,实施弹性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笔者经常会问全班同学“谁还有不同的看法?”对于学生的观点特别是一些标新立异的观点或思维的闪光点,笔者都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给予鼓励性的评价。(4)督促学生做好成长档案。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袋,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更为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要求班主任老师督促学生建立好自己的成长档案,并有班主任保管,定期让学生自己对照自己目前的表现进行自查,查出得和失,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更好地督促学生成长。

2.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1)巧用生活中的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知识源于对生活的积累,即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根据笔者调查,在物理和化学课上都巧妙地运用了生活常识,比如物理老师在讲解光学时,问光的漫反射在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应用,要求学生举出例子并做详细说明;化学老师在有机肥时,问种棉花需要哪些肥料,都包括哪些成分;生物老师在讲解光合作用时,讲到在现实生活中在那些地方用得到等。老师都给了贴近生活的话题,打开了学生话匣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造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走访的2014级学生中。每班48—50人,班主任把全班同学分成八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监督,相互督促,基本上形成主动学习的好氛围。几乎每节课都能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即对某一问题的见解和看法,老师做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当他们后来发现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获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肯定时,都喜欢上讲台,争着上讲台,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这样做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3)开放教学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所谓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就是角色的互换。即老师可以暂时当学生,聆听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充当临时老师,可以对出现临时、突发性问题进行处理,并果断地作出应对策略。这样做不但有效地培养了这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而且教会了他们学会做人和适应社会的能力。(4)引入合作与竞争的机制,给学生成就感。专家认为:两人组成一对时最适合认识性问题的解决,四至六人组学习最适合应用性和扩展性学习。

二、激发“问题生”成就感的途径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多赏识少责骂。(1)赏识培养自信。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2014级八班有一个学生常常在上课睡觉,但课下给班主任提供班级学生思想动态,诸如某某同学预谋和某人打架、抽烟、喝酒、上网等。针对这个学生的行为,班主任老师及时肯定了后者行为,表扬他以后可以去当“警察”,也指出了上课睡觉的不良行为。同时希望该学生在上课专心听讲的基础上,监督其他睡觉或开小差的同学,及时任命该生为班级纪律监督员。这样做不但纠正该生的不良行为,而且有效地预防了班级突发事件的发生。之后,随着该生的变化,成绩一步步上升,自信心也越来越足。(2)赏识挖掘潜能。赏识教育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2014级七班艾某是一个民族学生,很喜欢打篮球。班主任老师表扬了他的球技,在民族团结教育月让该生联系阿瓦提县第三中学开展篮球赛活动。该生在活动前后表现得非常好,组织有序,活动开展得很完满。活动结束后,体育老师建议班主任将其任命为体育委员,在之后“阿瓦提县百日文体活动日篮球赛”,该生表现突出,多次被县文体广电局派出参加阿克苏地区组织的篮球赛。(3)赏识唤醒激情。赏识教育就是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2014级十一班李某爱好书法,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都在练字,通过班主任仔细观察,该生字写得不错,就让该生担任办报设计组组长,负责班级黑板报、班级文化布置、校园黑板报等书写。在板报评比中,该生设计的板报排名居全校二十七个教学班之首。经过一段时间,该生上课认真听讲啦,成绩也有了明确的提高,其书法作品参加县级、地区区书法大赛,均获得了很好的名次。

2.创造机会,让实现学生实现“成就感”。2014级学生35%是所谓的“问题生”和“学困生”。学校成立了“翰墨轩”——书法兴趣小组、“植物室”——种植花卉、“跆拳道室”、“钢琴室”、“形体室”——体操舞蹈、“绘画室”等,给这些学生创造了大量的机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其中“翰墨轩”个别组员已经在自治区级书法中获得二等奖。“形体室”成员参加阿瓦提县“文化进社区”活动,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3.开展多种活动,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1)评价主体多元化。要有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员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在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评价主体之间互动,自评、互评、他评使评价成为学生、家长、教师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打破了评价的时空,不局限于评价的时间、地点,可以延伸到课外、社会中、家庭里,这样加强了教师、学生和家长间的沟通。(2)评价内容的多样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生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兴趣与积极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3)评价过程动态化。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結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将一次性的终结评价改为多次全程式评价,力求以丰富的,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各种记录来呈现学生的成长轨迹,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张扬个性,使学生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

通过全面深入了解潜能生的形成原因和具体表现,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科学化的建议与对策。在教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就感,通过对学生的表扬激励,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能积极、上进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潜能生成就感激发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