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调查

2015-10-21 17:00李扬洪剑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现状

李扬 洪剑

[摘 要]本文以安康市中小学课余训练状况作为调查对象,以安康为例,选取安康市汉滨区、旬阳县、石泉县、白河县、紫阳县10所中小学的学生和教练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资料了解安康市课余训练的状况。分析影响安康市中小学课余训练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为安康市中小学的课余训练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安康市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现状

课余体育训练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前提条件。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承担着为国家培养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的重要责任,也为国家和民族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优秀体育人才。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汉滨区、旬阳县、石泉县、白河县、紫阳县10所中小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根据本研究的需要设计和发放问卷,查阅文献,进行实地走访对教练员学生和领导进行座谈访问。发放问卷对象:中小学教练员和参加课余训练的学生共发放问卷238份问卷,其中教练员42份,参加课余训练的学生196份。

二、结果与分析

1.学校领导对课余训练的重视程度

安康市被调查地区共有10所中小学,这些学校中有4所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开展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在中高考中重视升学率,就导致了体育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加上传统观念,人们的思想也不重视体育方面的发展。

2.运动项目布局不合理

本文调查课余训练项所开展的运动项目多集中在田径、篮球这两个运动项目。对于一些优势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项目开展的很少,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条件的有限。从以上项目我们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的主管部门忽视对中小学运动项目布局的管理,训练项目单一。二是其他一些运动项目的开展受到场地器材环境的影响。三是这些项目上缺乏专业的教练员。

3.经费问题

训练经费是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工作所必须的物质保证。经费的不足直接制约着课余训练的正常进行。教练员训练的工作量大,对其补贴几乎没有,部分学校对教练员的工作量计算还不能与其他学科老师同等,导致教练员对工作积性极大减退。

4.场地器材问题

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被调查对象中有65%的学校没有规范的200米田径场地,体育器材简陋,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设施与国家训练的种类和数量与标准设施相差很远。学校体育场的条件设施差,将对学校课余训练带来一定的影响。

5.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调查中发现,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没有科学的训练计划,导致课余训练开展受到限制。学校的课余训练常以比赛为主,在训练的时间上是短期训练。二是在课余训练中,中小学的课余训练没有形成正规的模式。

6.中学课余体育训练教练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过程的主要监控者,教练员必须要有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学校领导要注重教练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扩大教练员的知识面,这就要求为基层的教练员多提供和创造一些学习的机会、条件。教练员有计划的进行专业的培训,学习一些新的训练理论知识,在训练中和实践相结合,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三、结论与建议

1.結论

(1)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项目主要是以田径和篮球为主。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校的条件比较差,项目不均衡。

(2)中小学的课余体育训练长期训练的学校占的比例很小。一般都是在赛前临时组队进行突击训练。

(3) 学生在课余训练的积极性不高,训练的次数和训练的时间难以保证,不能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安排教学内容和系统的训练。

(4) 教练员年龄、学历、比例不协调;训练工作热情度不高,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能力还有待提高;教练员的科研水平低,对运动员选材方面缺乏科学性。

(5)校领导对课余训练不重视,场地器材不能满足课余训练的需要,经费不足、教练员的职称和待遇很低,影响了中小学课余训练的质量。

2.建议

(1)“体教结合”建立适合安康市实际的课余体育训练体质

体教共同管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妥善处理好训练与学习的关系,做到训练和学习都有计划和保证的进行。不耽误训练同时也不减少学习的时间。只有学生学习成绩稳定了,才能专心的去进行课训练。

(2)健全管理机制。建议在课余训练中,学校要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学校的管理机制,制定科学和系统的训练评估体系。

(3)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根据安康市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队员特点等实际情况,调整项目布局,发掘有潜力的运动员,找出及适合本地区的特点,又符合运动员个体发展方向的课余体育训练运动项目。

(4)完善教练员的培训机制。完善教练员的培训制度,应定期的给教练员出外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理论素养,从而提高课余训练成绩。

(5) 领导重视提高。领导应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视和支持。

参考文献:

[1]罗映清.学校体育学[D].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8.269.

[2]周国海.中学生田径课余训练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 20(1):66-68.

[3]毛浩波.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意义与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5):138-139.

[4]赵晓虎.中学生参加课余训练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报,2004,22(4).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7,05-25.

作者简介:李扬(1985-10),女,陕西商洛人,体育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