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探讨

2015-10-21 17:00聂改存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聂改存

[摘 要]小学数学大师们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灵动的课堂、师生之间的精彩互动、充满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文化底蕴、创新思想及人格魅力让我们叹为观止,为我们一线老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学的实际来谈一谈该如何创设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数学素养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感觉对教学很有帮助。

1.导入更吸引人。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应注意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兴趣更易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讲台下流露出消极厌烦的情绪或自己做无关的事。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讲解很难对未亲身经历过的学生产生兴趣。运用电教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数学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将课堂还给学生,注重知识的生成,体现“生本”理念

以往的教学课堂都是老师的讲授,学生在听,等于是老师把知识强加于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那么这样的教学显然没有把学生当成主体,教学效果不明显,但是要达到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某位老师执教的《认识厘米》一课都是将知识还原成原始的认知状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求知欲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老师先出示2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让学生去判断哪条线段长一些,有什么方法吗?激发学生去思考,学生想到用直尺,老师说在古代没有发明直尺的时候是用手或手臂去测量的。接着老师让学生用学具小棒来测量事先准备好的线段的长度,这时候男女生的测量结果出现了差异,老师这样设计很自然地使学生感悟到测量得有统一的标准。进而建构1厘米的单位概念,并让学生比划、感知1厘米有多长,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要测量7厘米、10厘米、100厘米的线段要用多少根1厘米的小棒呢?让学生意识到用小棒测量比较麻烦,接着由学生来呈现尺子的构造,最后去直尺去量一些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感悟到测量方法的灵活性,让学生体验自己发明创造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还沉浸在知识的宝库中不肯离开,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都说低年级孩子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可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却是那样的专注和主动,“我想再听听你的奇思妙想”、“这回你真的很有高见!”“看,有什么奇迹?”……像这样的话语不断出现,孩子们能不愿意去学吗?最后一个孩子说“还没学够!”这就是对老师的最真实的评价!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教材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教材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教材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發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四、朴实自然,不加修饰,却蕴含着浓浓的数学味

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回归生活,与生活相结合,最终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正应了我们常说的学习即生活,让学习回归自然。执教的《指尖上的数学》一课正好体现了这一理念,没有课件,只用一只手掌、一张白纸,却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在的课堂上变得那么生动有趣,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却是那么有内涵,引人入胜,充满了浓郁的数学气息,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充分体现了他对学生数学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名师的课堂让我震撼和感动,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对照名师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不禁思考,数学课到底要给学生带来什么?绝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知识本身的魅力,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给学生无形的文化熏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的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课中及时合理的调整教学节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智,持久深入探究,提升学习的效率,最终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

参考文献:

[1]张庆孝.浅析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

[2]金春夫.发挥学生主体性,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7).

[3]丁国平.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1,(9).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