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高效预习指导

2015-10-21 17:00刘丽梅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重要性初中语文方法

刘丽梅

[摘 要]当今的初中语文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对语文课前预习并不是特别重视,因为教师没有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语文的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习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预习,课下自主先把课文阅读一遍,在自主预习过程中享受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乐趣。教师应该探寻高效的预习指导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预习指导;重要性;方法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課标》的突出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很好地教授学生课前预习的方式、方法,积极引导,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反之,无论教师如何努力,教学效果都不会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预习的重要性

1.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著追求。

2.自我的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3.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教学有的放矢。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4.人人获得了练习机会,学习素质提高。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分析,课堂上往往只有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当有动脑。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自学的过程,造成学习素质欠缺。进行了预习,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习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了。

5.培养了阅读书籍兴趣,课外知识丰富。由于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文中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阅读能力,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二、如何提高语文课前预习的效率

课前预习地位举足轻重,但要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还得从方法入手。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预习原本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方法切实,在预习时要做到如下几点。

1.掌握基本预习步骤。语文课前预习主要是让学生对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得到一定的收获,同时肯定也会产生一些困惑。平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预习步骤,对提高预习效率有很大的作用。①读。预习一篇新课文,我们首先要读准生字,读顺句子,读通全篇。可以默读与朗读相结合,在读中悟意,在读中感受。②画。预习时,可以画一些课文中的关键字词,重点句段,并在旁边适当做做批注;可以学习如何给课文分段,写写段意;还可以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留着后面解决。③查。预习时,多查查工具书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字典、词典等,能够便于学生在音、形、义方面掌握字词等。④思。学离不开思,预习时还应多思考在字词、内容表达、思想内涵等方面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在上课时提问,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精心设计预习内容,预习的作业追求多样化。很多学生不愿意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预习作业不太受学生的喜欢,合理的预习内容往往能够体现合理的预习方法,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预习作业。

(1)预习作业应当有针对性。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大部分就是阅读、词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相应特点做好预习的具体工作,预习的作业一定要有针对性。

(2)应当有启发性。启发性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思考,预习作业富有启发性能够很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性的预习作业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思考。

(3)应有适当的难度。预习的作业最好能够因人而异地布置,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在指导预习时,应当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点进行难度不大的问题设计,不能够全班“一刀切”,学生所能够解决的问题一般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而且都是循序渐进的。预习的过程也是同样的过程,如果是过难的问题,那么学生的预习工作不仅很难完成,而且他们在预习过程中会渐渐失去耐心,失去兴趣。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语文语言性学科的特点,尽量布置一些学生通过手头的资料就可以获得一定答案的问题,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预习。当然,也需要在预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地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还能够让他们学到很多知识。

3.善预习目标检测。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其效果如何我们也应建立和完善合理的预习目标检测、评价体系,可以分为自我检测评价、小组检测评价和教师检测评价。如预习时可以试着做些练习题,看通过自己思考得来的答案是否正确,这样既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又实现了自我目标检测。小组检测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而教师如果认真检查,学生会因为自己努力得到老师的肯定而更加认真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预习兴趣。当然,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教师应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在课上进行有针对的检测和评价,以鼓励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重视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通过使学生掌握多种预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语文预习中感受到语文课程的优美隽永,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华.试谈对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认识[J].学周刊(B版),2011(3):155.

[2]曾维玲.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教学初探[J].科学咨询,2012(5):34.

[3]刘春燕.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4(A5):55.

[4]开杰.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J].教学论文,2009.5.29.

猜你喜欢
重要性初中语文方法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