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开展

2015-10-21 17:00赵明博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开展策略有效教学高中历史

赵明博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实现课堂有效教学遂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历史是高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实现不仅顺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更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就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开展,本文作了浅谈。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开展策略

新课程下的历史学科的内容已经基本摆脱了"繁、难、多、旧"的弊病,要求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信息已经大为减少,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提供了可能,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综合知识的能力等提供了时间,真正把学生当作了培养成对历史具有一定兴趣和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对象。

一、明确目标,明确新课程下历史教学特点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侧重于以归纳历史知识点为例教给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在基本的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础上构建的,基本的历史知识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阶梯,没有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就谈不上具有积累历史素养的基础。同时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任务和教育功能与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信息的要求并不矛盾。如果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忽视了历史基本信息的掌握而单方面地追求现代教学技术,那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历史思维、历史分析与综合能力都会成为一句空话。

二、加强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學习热情中获得能力。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历史是高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学生认为历史课就是记记背背,没有什么智力含量,只要努力记就一定能学好,课余时间学生基本上不学历史,而是把时间用在学习“主科”上。这就导致学生的历史兴趣淡薄,严重影响了历史学习效果。

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首先应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其次,采用丰富多样的教法,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如增加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历史故事、古诗,如给同学朗读苏联大清洗运动中的布哈林遗书,就使同学很受感动。又如,采用课堂讨论法。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开辟群众讨论,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如在讲二战中“敦克尔克大撤退”,让学生讨论如何看待交战双方的胜负,一部分学生片面认为“大撤退就是大逃跑,打败了才逃跑呢,当然是英法联军的失败。”经过一番激励争论,加之老师的点拨,要从整个战局的发展变化,用战略的长远的眼光来看此事。于是最终使同学们对此战役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双方都有胜负,但德法西斯企图将英法联军主力消灭在法国的阴谋破产。英法为以后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保存了实力。在讨论中,同学们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还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注重进修,培养教师历史教学的深度

教师的历史知识的教学必须要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规律性,大到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及其特征和规律,小到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值得注意的是,讲授历史知识必须与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单纯讲知识而不培养能力,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而应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

四、做好设计,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开展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由于基本知识内容的减少和难度的降低,历史知识信息的传授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掌握新知的同时,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人在准备做某件事时与蜜蜂筑巢的区别在于人事先有了一个设想或设计,教学也是这样,如果没有教学设计中关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设计,即使在教学过程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往往都会徒有其表,其效果将会不屑言之。好的教学设计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设计。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式的点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加强渗透,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阶段的年龄大约在15、16岁到18、19岁之间,正处于青年前期这一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正处于从初中的“心理断乳”向“渐渐长大”转变。在我国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深刻的社会变革,城市化的进程,升学及就业压力,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高中生的心理素质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外部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历史知识的掌握是社会学科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他又是学会做人的必备基础,任何一位大家的成长都离不开学习历史的经历。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多样化的休闲活动中,阅读书籍、观看电影、外出旅游、社会交流与交往等活动。都可能会接触到有关历史的信息,处于历史的体验之中。学好历史就与生活的范围、乐趣、感受等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历史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利用正确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历史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思想教育,是有关社会认识和历史认识观念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倩.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夏学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04(上半月刊).

[3]高云苹.浅析历史比较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类型[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猜你喜欢
开展策略有效教学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