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2015-10-21 18:19王立冬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

王立冬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百五十三年前,一场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现代化的序幕。而我国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是在建国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开始的。本文所研究的问题也是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由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特殊性,发展带来的代价问题也应该和西方现代化代价加以区分。也正因为我国特殊的社会环境和人文传统,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正确认识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倾向,也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现代化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069-01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错误思想倾向

当前的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轨的转折时期,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增多。要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艰巨任务不断鞭策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中国经历三十多年的改革,已经开始从自然经济的状态走出来,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急速而深刻的变化,当然会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思想和社会思潮,价值取向也趋于多样化。一些错误的思想必然影响人们的意识,从而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如果不加以正确认识与引导,造成的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

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在建国以后的很长时间,我们对发展生产力重视不够,社会的整体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在实行市场经济以后,人们的思想意识与价值取向己经出现了某种分化的倾向。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把社会发展簡单等同于经济发展,忽视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在一些人眼中,经济发展是硬指标,只顾单方面的发展和纸上的数据,忽视了统筹兼顾和可持续。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指标作为判断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一些干部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大搞数字工程、形象工程,展示所谓政绩,一些地方的干部管理部门也主要以“经济发展”标准来任用干部。

实行市场经济,无疑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举。但是,不少人将市场经济赋予过分浪漫的色彩因而表现出对市场经济的浮躁与狂热。前些年,经商热、股票热、房地产热四起,曾经强烈冲击到整个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多数人只是投机,而不是投资。人们夸大了金钱的作用,报了太多的侥幸心理。这些做法完全是对市场经济的庸俗化,假若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流通领域,靠“炒股票”“炒房”“炒地皮”来发展市场经济,那么,这样的市场经济很难说是健康的市场经济,甚至是对市场经济的逆转。市场并不是万能的,而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得有一个过程,靠激情行事是要受到惩罚的。一些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有速度,中国就不会出现大问题,中国是不会产生泡沫经济的,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严重误解。市场经济本质上需要的是一种理性精神,而不是放纵人的欲望、非理性的冲动。

一些人在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上的某种迷茫和混乱,解决社会上出现的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诚实信用缺失、利益争端纷扰、功利主义、拜金主义,这些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表明中国的现代化只是一种表象的模仿和生硬的嫁接,是一种绝对不得要领的粗糙的移植。人们太注重表面的美好,而忽视了真正现代化的内涵,对市场过分看好,难免太过于乐观。投资需谨慎,市场有风险。市场经济下从来没有低风险高收益的案例。在这中间显然有很多内涵的缺失,且缺少现代化所必需的特定程序和过渡环节。

市场经济的实行,打破了人们传统生活方式的宁静,同时也打破了人们原有心理的平衡。一些人面对新兴的市场经济,无论在思想上还是情感上,总觉得有些别扭,因而不觉有些感伤。应当承认,这种感伤情绪确实有它产生的客观基础,诸如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丑恶现象、道德滑坡、社会风气不正等,均是引起人们忧患不安的因素。要知道,良好的市场不仅不诱发道德风险,反而会减少道德风险。市场经济的实行必然要带来利益的调整,甚至损害某些人的利益,这也是引起人们对市场经济悲观的原因之一。但是,感伤主义的思想方法是与历史进步观背道而驰的。市场经济的建立,作为一种深刻的社会变革,无疑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由于市场经济起步不久,很难一下做到比较完善。因此,我们必须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市场经济,不能将眼前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归咎于市场经济。

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够顺利、健康地进行,除了许多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需要解决外,同时就还要吸取世界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注意克服目前前进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想倾向。如果不去积极主动地整合各种合理的社会意识,凝聚一切积极的思想力量,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文化的和谐,甚至会出现社会动荡。现代化建设不单单是经济方面的,应该是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全面发展。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如何,会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也会影响社会制度和体制的设计,更会影响社会发展的命运。

参考文献:

[1]俞思念.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实践[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1(3).

[2]陈辉,赵庆海.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和未来经济发展走向[J].商品与质量,2013(70).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我的女巫朋友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