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培养中“蒙台梭利”早教的影响研究

2015-10-21 18:19李颖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早教影响

李颖

【摘要】蒙台梭利教学是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教育模式,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典范。而蒙台梭利的音乐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中的一种,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启发性的音乐启蒙教育思想。本文主要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的概念,分析了蒙台梭利早教在幼儿音乐培养中的应用和影响。

【关键词】幼儿音乐培养;蒙台梭利;早教;影响

中图分类号:G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206-02

蒙台梭利,是著名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其主要研究的是智障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其教育方法的核心指导思想是以“儿童为中心”,她主张以日常生活的训练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来促使儿童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进而自行构建完善的人格。蒙台梭利的音乐启蒙教育是在蒙氏感官教育的基础上,通过音乐启蒙教育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乐器操作能力和身体律动能力以及秩序感的培养等,进而来提升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一、蒙台梭利教育概述

(一)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基础

蒙台梭利教育是蒙台梭利在深受福禄贝尔、卢梭和裴斯泰洛齐等的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的影响下,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经验而形成的独特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1.儿童观

(1)儿童具有发展的内在吸收力心智。蒙臺梭利非常重视遗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因此她在其著作《童年的秘密》中写到“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是生命力量的呈现。它的生命力就是按照遗传确定的规律发展起来的”。同时,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其另一本著作《有吸引力的心智》中写到儿童的生长发展是借助于“吸引力的心智”来实现与周边环境密切的接触和情感的沟通、联系,并在自发的活动中来获得行为方式,生命力与个性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2)儿童发展的阶段性与敏感性。蒙台梭利教育中国认为儿童的生长发展是遵循一定自然程序的,其将儿童的发展分为1-3岁,6-12岁和12-18岁这三个阶段。儿童在生长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各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等的发展才能进入下一生长阶段,并且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与阶段之间其本质上是不同的,心理特征的不同,就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来进行教育。

同时,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在通过自发活动来得以发展的同时,还有生长的敏感性,是生长发展阶段所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是积极的活动能量。儿童在生长发展阶段具有语言、感觉、行为规范和肢体协调等的发展敏感期,正是因为儿童具有发展的敏感期,教育就因根据儿童发展的敏感期来进行相应的调节,使之符合儿童发展的敏感期,以此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正常发展。

(3)儿童的发展要通过工作来得以实现。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儿童在环境的互动中,通过自发性的活动来完成的。儿童主要的活动并不是游戏,且游戏并不能培养儿童严肃、认真、求事和责任感以及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习惯。只有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即工作)才是儿童最为主要和喜爱的活动,才能促进儿童全方面的能力发展和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

2.教育观

(1)自由教育。蒙台梭利教育中注重并强调儿童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做什么,并决定自己的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其工作的结果就是儿童的发展成果。在自由的条件下进行“自我创造”,并取得成功。同时,教育的任务在于为儿童提供环境,让儿童在适宜的环境中自由的发展自身的自然能力。

(2)提供环境。环境在教育中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要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和有组织安排的物质环境。让儿童在这一环境下,借助于各类材料、教具和设备等进行自由活动,自由表现,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和认识到自由的力量。

(二)蒙台梭利音乐教育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能接受的是音乐的启蒙教育,等到儿童成长到一定阶段后才能对其培养真正的兴趣。蒙台梭利的音乐启蒙教育未进行综合、系统的介绍,大多分散于她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发现孩子》《童年的秘密》和《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全书》等著作中。

蒙台梭利的音乐启蒙教育是基于教育思想上建立的。并且其认为2-5岁的儿童是进行音乐探索、体验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抓住关键时期,并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为其营造聆听音乐的机会,并让其聆听丰富多样的音乐类型。

蒙台梭利的音乐启蒙教育强调的是让幼儿通过唱歌、动作和打击乐器等来进行音乐的学习,从节奏、音高和音色、曲式等基本要素来入手学习。教师要在唱歌、乐器演奏和乐器创造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教具,进而来唤醒幼儿的节奏感,促进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发展。

二、“蒙台梭利”早教在幼儿音乐培养中的应用

(一)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在幼儿音乐培养中的应用

幼儿的听觉器官是所有感官中发育最早的器官。音乐与听觉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进行幼儿音乐培养的过程中,听觉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都循环在上课、下课、吃饭、做游戏和上厕所等行为,教师可在学生进行这些行为的过程中,有目的的播放一些特定的音乐。从而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熟知这些音乐,并在幼儿的心中形成暗示性的信号,在某个音乐响起时,幼儿就知道该该做什么事情。

教具是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中最具特色的,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自动纠错性”。教具的种类丰富、繁多,颜色鲜艳、形状多样,且玩法各异,符合幼儿的心理。并且每次在进行游戏时,幼儿要排队,有秩序的领取教具,并在游戏结束后要及时、有秩序的将其归还,并要尊重和维护教具。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的“长幼有序”“先来后到”的社会伦理与社会秩序。

(二)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实践乐感对比

通过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的幼儿在乐感上较之与未接受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的幼儿来说有明显的优势。

1.节奏感强。接受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的幼儿节奏感很强,明显的优于其他同龄幼儿。简单的节奏模仿训练,接受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的幼儿能很快的进行正确的重复。

2.思维敏捷,身体灵活。接受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的幼儿,当教师作出一个动作后,幼儿能很快的用自己的表达方式来表现出来,而其他幼儿则会出现肢体不协调,左右颠倒的情况。

3.音乐记忆力与乐感较强。接受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的幼儿,当教师在教授一首新的小曲子或是儿歌时,教授一遍后其歌词和曲调就已经成功的印到幼儿的脑海中,并能通过其具体表现看出,幼儿已经过了“听懂”音乐语言的过程。而其他幼儿由于思想层面的拘束和协调性的缺乏,进而导致其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音乐培养的促进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协助幼儿活动自由,避免限制孩子的自由性的活动受到压抑或是干涉,孩子必须通过自由活动才能真正的表现自我”。音乐活动作为幼儿自由的表现和自由创造的最佳方式,让幼儿在关键时期接受美好的音乐教育,在其听觉的敏感期和心理敏感期进行音乐的熏陶,进而来培养儿童的高情商。音乐教师是幼儿音乐培养的引路人,音乐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与教学效果。因此,音乐教师要运用优美、智慧的语言来感化幼儿的心理,进而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因此,在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中,教师将音乐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带领幼儿做音乐广播体操,让幼儿在活动肢体的同时也感受了音乐的美。并且通过音乐暗示来提醒幼儿这一环节该做的事情,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专注力、耐心和表現欲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是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幼儿为核心,充分的分析和了解了幼儿在敏感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进而来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质,并通过有准备的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教具来培养幼儿独立、自信和创造力等各方面的能力,进而促进幼儿后期的音乐学习。

参考文献:

[1]习玥.谈“蒙台梭利”早教对幼儿音乐培养的影响[J].音乐时空, 2014(7).

[2]刘国宁.浅谈蒙台梭利教育模式[J].新课程学习(中),2014(4): 78-79.

[3]王梦.浅谈蒙台梭利教学[J].现代交际,2013(8):159-160.

[4]谢麒.论蒙台梭利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0(2):59-61.

[5]孙文云.聆听·感受·表现:来自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思想的启示[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4(2):86-89.

[6]孔祥花.幼儿音乐教育现存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早教影响
勿将“早教”与“早教班”混为一谈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这些从来没人告诉你的早教常识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早教QA
早教QA
早教真那么神奇么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