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培育

2015-10-21 18:19贾璐璐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贾璐璐

【摘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要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培育,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与主导设计话语权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文章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基本问题出发,在厘清其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并从技术、市场、制度三个维度系统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机制,并以此对我国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243-02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和发展现状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

2009年9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相继召开的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视为“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提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发展过程中要体现出国际视野和略战思维。同年又提出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的三条科学依据,即“产品的需求市场要稳定且有发展前景,具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明确界定,即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内的,未来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2013年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发展速度加快,创新能力提升以及产业集群逐步形成的良好态势,有效地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第一,在2013年整体经济低迷情况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传统产业发展速度,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国家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回升,尤其是上半年在工业经济总体弱势中逆势上扬,部分产业增长速度达到工业经济总体增速的两倍左右,成为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总体盈利状况良好是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大收获。部分行业利润增速及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均高于同期工业总体增速。有关专家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远高于工业发展速度将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助推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

第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能力有所增强是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又一大亮点。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比例占工业领域的70%以上,在国家认定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新兴产业企业的比例占70%以上,在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中新兴产业企业的比例占50%以上;各地均出现了一批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额比例超过5%甚至超过10%、具有国际先进研发设施和工程化验证条件的创新型企业;涌现了超千万亿次计算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大规模基因测序等重大成果。

第三,2013年各地战略性新兴產业集群发展迅猛。珠三角地区形成了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等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京津冀地区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

第四,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模式也出现了重要变化,特别是民营企业逐渐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报告显示,民营企业数量占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数比例超过70%,在国家实施的重大产业专项中,民营企业获得支持的比例占到50%以上。民营企业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等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

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市场主导的内生路径、政府作用下的外推路径、市场选择与政府扶持共同作用的发展路径以及内源式发展和外源式发展路径相结合。

(一)市场自选则下的内生路径

即在自然市场的环境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依靠其自身力量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求生存的过程中,得到市场拉动进而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兴产业不仅原有优势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同时也将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新兴产业从萌芽到其市场地位的确立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而且也极易受到市场选择中的盲目性、市场波动性以及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的影响。

(二)政府干预下的外推路径

政府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在于从其萌芽发展到市场地位的确立所需要的时间较短,因此发展速度较快。另外由于政府的政策不会轻易波动,因而往往确定性程度比较高,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初期这一路径对于技术亟待突破、市场竞争力不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分重要。然而这一路径也有其不足,例如由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缺乏自然市场竞争和市场自然选择的经历,产业素质相对于市场自发方式可能比较低,其自身优势的固化和加强程度也可能相对较低,由此其对外界的抗干扰和应变能力以及自发展自创新能力也随之弱化。

(三)市场与政府共同推动的路径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多发生在市场与政府共筑的环境中,因而不同程度地受外部市场环境和政府政策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市场自选则路径下相关产业往往受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刺激,促进其要素的充分优化配置以及技术的创新。而政府的适当干预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然而就其发展而言,市场作为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处于主导地位,而政府的推动则更多地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四)内源式和外源式相结合的发展路径

内源式发展路径是指产业将自身的固有优势与市场的特殊要求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外源式发展路径是指从外部直接引进技术,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购买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内源式发展路径使得新兴产业可以通过研发和创新获得自主专利及知识产权,这也使得其承担的研发成本比较高同时存在潜在的技术风险。外源式发展路径中引进技术的所需成本通常只有自主研发和创新成本的1/5至1/3,且引进技术因较为成熟而风险较小,然而由于一些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的进口难度比较大而且成本较高,使其无法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三、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机制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是产业发展的两大动力机制,而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可以破解产业发展的约束性条件、优化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因此技术、市场与制度的协调互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的重要视角。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战略性新兴技术的创新及其产业化。战略性新兴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市场空间大等特点。其技术的突破对产业发展起到先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群、产业配套体系和经营模式的快速发展,带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的重点是新能源与低碳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等领域。这些领域是国际科技创新与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发展具有市场潜力大、投资风险高、经营模式不成熟等特点,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往往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的目标是加快从新兴市场向大规模市场的转化,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培育具有三种机制:

第一是应用示范机制,政府通过推进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建设的方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应用,在示范工程项目建设中不断完善技术体系与产业配套体系,降低市场风险,提高产业成熟度。第二是规模化发展与价格形成机制。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项目示范等方式对新产品进行市场支持,促进新产品的规模化使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显著提高产品性能,最终使新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的成熟市场。第三是经营模式创新与政策退出机制。经营模式创新是新兴市场转化为大规模市场的重要环节。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通过经营模式创新,形成稳定可预期的盈利模式时,意味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化机制进入了良性循环,产业体系与生产要素开始进行市场化优化配置。与此同时,政府早期的扶持政策也进入了逐渐退出并让位于市场化机制的阶段。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度刺激机制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是一项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市场竞争、经济资源配置等的系统工程,系统化的政策制度设计与支撑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度激励机制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标准、市场、投资、产业、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经济要素的配置机制。其政策体系可以划分为发展规划、科技投入、创新政策三个层次,运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是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创新平台、产业调控等,其主要目標是调控产业布局、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主导设计、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促进产业化等。

四、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对策建议

(一)强化投入期产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获取先动优势

产业激励政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有助于降低产业风险。一要积极实施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和消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多个环节给予财政补贴。二要加快制订有针对性的政府采购政策和消费者补贴政策,拉动国内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二)有效组织公共研发,形成多样化技术储备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演进过程。需要政府不同的政策支持。政府政策的目的在于构建环境,寻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社会环境资本,如区域文化传统制度条件与知识产权保障等因素。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孕育期和成长初期,主导设计的不确定性高,政府应通过科技计划等方式,加大公共科技投入,以达到最佳的公共效应和政策引导效果。

(三)以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设定,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设计走向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期,市场不确定性高,专业化设备投资大风险高,产业配套能力弱,主导产品没有经济规模,政府作用在于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投资沉淀成本以及用户使用创新产品的转换成本,帮助企业提高创新效率,促进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期,新兴产业技术不断成熟,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商业金融创业投资和其他社会化资金大量进入,市场中存在多种相互竞争的技术,产品创新速度快,不宜再有大量的财政科技投入。政府应重点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创业投资环境融资环境和产业发展条件,制订产业发展指南准入制度和监管措施,提升市场发展潜力,逐步形成成熟的市场化盈利模式,让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更多市场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杨丽娜.2013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回顾[N].经济日报, 2014-1-6(1).

[3]柳卸林,程鹏.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11:全球[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狄乾斌,周乐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路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11(7):92-96

[5]乔晓楠,李宏生.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机制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2):9-15

[6]邓龙安,刘文军.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自适应创新管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2):7-11.

[7]黎春秋,熊勇清.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外部效应的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5):32-37.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区域发展篇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