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穴治疗颞颌关节炎

2015-10-21 18:15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临床疗效

赵 芳

【摘 要】目的 观察单穴治疗颞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1993-2013年收治的189例颞颌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单穴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89例患者中治愈113例,好转6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6.3%。结论 对于颞颌关节炎患者给予单穴治疗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少,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单穴;颞颌关节炎;临床疗效

颞颌关节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症状是一侧(少见双侧)面部酸胀或疼痛,张口时加重,或者不能张口,部分患者伴有张口活动时出现关节弹响。本人自1993年—2013年采用单穴治疗颞颌关节炎189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89例病例均经过本院口腔科门诊或五官科门诊诊断,确诊为颞颌关节炎,并且均排除颞颌关节有器质性病变(比如颞颌关节盘移动位、关节盘穿孔,颞颌关节骨折等)。其中男76例,女113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6个月。本组均有面部疼痛,其中不能张口157例,伴有关节弹响21例。

2诊断标准

本组189例均符合《口腔颌面外科学》中颞颌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3治疗方法

取患侧下关穴。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微微闭口。选用华佗牌0.40×40mm针灸针,直刺下关穴,轻微捻转,患者感觉面部发胀即可,得气后在针柄上套1.5厘米左右的温灸纯艾条,点燃后施灸,连灸三壮。燃尽后起针,每日一次。嘱咐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要进行过度开闭口的活动,尽量进食细软的食物。

4 疗效观察

治愈:面部无疼痛,张口自然,弹响消失。本组共113例,占59.8%。

好转:面部无疼痛,大张口时有轻微不适感觉或者有轻微的弹响。本组共69例,占36.5%。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没有改变。本组共7例病例,占3.7%。

治疗总有效率96.3%

5典型病例

孙某:女,40岁,护士。2002年5月21日初诊。主诉:右侧面部疼痛5天,伴不能张口。5天前因在本院口腔科治疗牙病,大张口一个小时左右,治疗结束后即感觉右侧面部疼痛,第二天,右侧面部疼痛加重并且不能张口。经本院口腔科诊断为颞颌关节炎(排除牙病引起的疼痛),遂介绍到我科治疗。查体:右顳颌关节无红肿,局部有压痛,张口困难,舌淡,苔薄白,脉弦。诊断:右颞颌关节炎。治疗:取右侧下关穴,针刺,得气后加艾灸,一次治愈。随访一年无复发。

6讨论

颞颌关节炎的发病原因复杂,引起颞颌关节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颞颌关节的无菌性炎性所引起,主要表现为颞颌关节局部疼痛、张口困难等。患了颞颌关节炎之后,需要及早治疗,如果演变成慢性的,容易反复发作,治疗的时间也会很漫长。本组共收集治疗189例颞颌关节炎患者,其中86例患者是因为在本院口腔科治疗牙病,长时间大张口后引起,(一般牙病需要3天左右复诊,所以患者均得到及时诊断以及对症治疗,因为病程短,大部分经过3—5次的治疗即可治愈。效果明显优于病程长的患者)。有部分病例是由于不良的咀嚼习惯造成,因为长时间一侧咀嚼造成一侧颞颌关节过度的负重,超出生理限度则可造成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甚至破坏。(本组共有这类病例16例,经过治疗后有9例好转,7例无效);还有部分病例有明显的咬合关系紊乱,如牙尖早接触、后牙缺失、重度磨耗、智齿错位萌出等,本组没有收集这类病因引起的颞颌关节炎。

祖国医学认为颞颌关节炎属于“口噤不开”,多由于情志不畅、不良饮食或咀嚼习惯、创伤以及关节本身原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致机体气血虚弱,营卫不固,风、寒、湿、热诸邪乘虚入中,闭阻于肌肉、经络、筋骨之间,致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久病筋脉失养,致关节活动不利,开口受限。由于颞颌关节疼痛病变局限,部位较深,根据祖国医学“药之不达,针之所及”的理论,所以单取下关穴。下关穴位于颞颌关节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取之以通经活络,开关止痛,艾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艾灸具有调和阴阳、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温阳补虚,补中益气、回阳救逆等作用。艾灸是一种在人体某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实验证明施灸点皮肤外温度上升可以高达130℃左右,皮肤内温度最高在56℃左右。皮下与肌层内的温度变化和表皮不同,艾灸刺激不仅涉及浅层,也涉及深层。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病变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浮肿、粘连、渗出物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艾灸温热透达,缓解痉挛,消炎止痛,针灸并用,可以有效缓解和改善颞颌关节功能。现代医学证明,针刺可以增加脑内内阿片肽的释放,提高痛域或者耐痛域,使疼痛缓解,艾灸通过其温热效应,促进血液循环,松弛局部肌肉,解除肌肉痉挛,松解颞颌关节周围肌肉粘连,改善韧带、关节囊、髁状突之间的功能活动,利于韧带、关节囊、髁状突之间的结构关系的恢复,消除炎症;并且温热效应对感觉神经有抑制作用,可以使神经兴奋性降低,有明显的镇痛作用。针刺治疗,取穴越多,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痛苦越大,《针灸大成》中强调取穴须得要领:“故不得其要,虽取穴之多,亦无以济人”;《标幽赋》中也指出“取五穴用一穴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所以取单穴治疗疾病,因为操作简便,对机体损伤微小,具有安全而不疼痛的特点,非常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由于颞颌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在治疗上还缺乏根治的方法。临床上有采用翼外肌封闭疗法或者钙离子导入、红外线、超短波、激光、腊疗、按摩及局部热敷等治疗方法,还有少部分患者采用口服镇静及解痉药。这些治疗方法,或者不被患者接受,或者效果不理想。而本病的治疗,因为取穴单一,患者痛苦少,容易被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接受。针刺治疗,没有任何副作用,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穆.针刺听宫穴治疗颞颌关节炎100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3.01.

猜你喜欢
临床疗效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研究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