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甲基强的松冲击疗法加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

2015-10-22 12:43梁跃波蒲向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强的松脑膜炎脑膜

梁跃波 冉 敏 蒲向阳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儿科 重庆 409000

病毒性脑炎是临床上儿科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85%~95%的病毒性脑膜炎由肠道病毒引起,当病毒感染导致肠道性疾病后经血液循环进入脑脊液侵犯脑膜,引发脑膜炎症改变[1]。病毒性脑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治疗方案为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防治并发症。部分患儿病情较重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临床报道采用激素冲击疗法能有效改善预后,但应用激素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却限制了其使用[2-3]。为降低激素不良反应,本次研究采用短程甲基强的松冲击疗法加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03—2013-03我院就诊的小儿病毒性脑炎病例,均符合急性重型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频繁抽搐、脑膜刺激症状及意识障碍。脑脊液检查细胞数<100×106个/L,CT 或MRI检查显示脑实质、脑干密度异常。排除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外化脑、结脑、隐脑、流脑。共纳入34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9例。对照组男7例,女8例;年龄1~8岁,平均(4.69±1.63)岁;病程5~14d,平均(7.32±2.13)d。观察组男10 例,女9 例;年龄1~10 岁,平均(4.79±1.54)岁;病程5~12d,平均(7.29±2.18)d。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抗病毒、降温、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控制抽搐、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及支持治疗,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同时肌内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10μg:1 mL/支,批号:S19990035)10 万IU/(kg·次),1 次/d,连续治疗5 d;阿昔洛韦(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0.25g/支,国药准字H20046139),5 mg/(kg·次),3 次/d。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采用短程甲基强的松冲击疗法治疗,缓慢静滴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集团容声制药,40mg/支,国药准字H20030727),20mg/(kg·d),连续治疗3d后,改为甲基强的松口服1~2mg/(kg·d),早晨顿服,以后每隔7d减少15mg,直至减完。

1.2.2 观察指标:记录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热、抽搐、脑膜刺激征(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病理征(巴宾斯基征)、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的恢复时间。

1.3 疗效评价标准[4-5]显效:抽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24h内体温不超过38℃,生命体征稳定;有效:抽搐次数减少,头痛恶心减轻,意识有所恢复且体温不超过39℃;无效:治疗7d后,频繁抽搐未能控制、高热不退、意识不清,病情呈现出不断加重趋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热、抽搐、脑膜刺激征、病理征、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的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表1 2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发热(d) 抽搐(h) 脑膜刺激征(d) 意识障碍(d) 颅内高压(d) 病理征(d)对照组15 4.23±1.42 34.72±6.22 3.76±0.49 3.85±1.224.23±1.51 4.12±1.32观察组19 2.14±0.56* 19.42±6.31* 1.98±0.51* 2.03±0.71* 2.56±0.97* 2.03±0.86*

2.2 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n(%)]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的常用药物有脱水剂、抗病毒、脑细胞神经营养和激素等[6-7]。重型病毒性脑膜炎中由于通常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重型脑膜炎病情的进展和转归与炎症反应、免疫紊乱等密切相关。当重型病毒性脑膜炎发生后,血管壁纤维素发生性变、产生广泛的静脉周围小块脱髓鞘病灶,导致炎性细胞浸润,脑组织水肿、出血,最终使脑细胞胶质增生甚至坏死,临床表现为高热、抽搐、意识障碍、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等[8]。

甲基强的松龙为人工合成的中效类糖皮质激素,其抗炎作用为强的松的20倍,由于无需经肝脏转化就能发挥疗效,因此起效更快,而且已有研究证实短期使用不会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产生抑制,不良反应更小,能有效抑制病毒所致的自体免疫系统过敏反应、退热,从而减轻炎症对机体组织的损害,临床主要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热等炎性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有学者将其运用于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能有效稳定颅内压、防治继发性脑水肿的发生。在重症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期大剂量使用后能有效缩短病程、保护脑细胞并改善预后[9-10]。本文也证实在干扰素、阿昔洛韦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加短程甲基强的松冲击疗法,能有效缩短发热、抽搐、脑膜刺激征(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病理征(巴宾斯基征)、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等病毒性脑膜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消失时间,还能大大提高疗效,联合治疗的总有效率94.74%。说明采用短程甲基强的松冲击疗法加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能有效加快临床症状的改善、缩短病程,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建议采用短期大剂量给药方案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 吴保敏.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7):396-399.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59-763.

[3] 魏涛,李君.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4):33-34.

[4] 杜光瑜.清开灵联合干扰素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33):31-32。

[5] 吉荣环,马香涛.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13,33(3):81-82。

[6] 陈冬梅,李素宁.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9,95(5):99-100.

[7] 李永芹.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1-2.

[8]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4.

[9] 宋竹涛,张海燕,袁晓霞.两种激素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重型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1):27-29.

[10] 何美玲.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85(11):36-37.

猜你喜欢
强的松脑膜炎脑膜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Vaccination
异甘草酸镁联合强的松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价值分析
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治疗IV型伴V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匹多莫德分散片防治小儿肾病综合征复发疗效分析
脑膜异常强化的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