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2015-10-24 03:59蒋佩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指标体系

蒋佩云

(湖南城市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蒋佩云

(湖南城市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为了统计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现状,找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高师德水平,文章构建了高校院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湖南CS学院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赋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实证研究,测度了高校教师师德的综合水平。结果表明:目前高校教师师德总体水平较差,在职业理想、职业职责与职责态度等方面的现状均不容乐观。基于此,提出了加强师德培训与指导、完善师德考评、培养教师的服务与创新意识等措施。

高校教师;师德;评价

一 问题的提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高校师德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受到了政府与广大学者的关注。

首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一直以来受到了政府的重点关注。2005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使得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1]。2011年,经教育部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2]。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切实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3]。

其次,国内学者在高校教师师德的内涵、存在问题及对策、师德评价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师德内涵研究方面,有学者从《规范》出发,阐述了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等师德重要品质的具体要求[4-5];在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方面,葛文光(2012)等在分析目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约束、激励与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6-10];师德评价的研究则较少,吉贻祥(2006)、瞿鹤鸣,吴佳(2007)等以《规范》为框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评价法等主观方法开展实证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1-12]。

再次,在国外,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里特是西方第一个对教师提出道德要求的学者,他反对用强制手段进行教育。20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把研究和制定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13-15]。此外,国外关于师德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16];二是注重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17];三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18]。

上述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规范》虽然规定了师德评价的内容,但过于抽象,较为完整和成熟的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形成;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定性评价较多,定量评价较少,评价结果说服力不强;在研究对象上,针对普通高校的研究较多,有关高校教师师德的研究则几乎没有,这些均为本研究的开展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基于此,本研究从高校教育的要求、高校教师的特点出发,选取评价指标,对此进行验证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开展实证研究,找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

二 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师德评价数据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来收集。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等人口学特征进行调查,第二部分从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立项、职业纪律与职业态度四个方面出发,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18个判断层分别设计18个问题。对每个问题采用李克特5分制量表打分,其中“1”表示非常不满意,“2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表示不满意,“3不利用职责便利谋取私利。”表示不确定,“4”表示较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

(二)样本选择与调查人员确定

选择湖南CS学院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该学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湖南省高校学院的办学水平。该院的教师队伍涵盖各种年龄层次、学历层次与职称类型,具有代表性。

在调查人员方面,主要选择该院的教师、学生、教育部门的管理人员与外部教育专家等。采用360度评价法,收集收集师德评价的相关数据。

(三)研究方法选取

在指标体系的验证方面,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指标体系的效度;在权重确定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19];在师德实证评价方面,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分析该院的师德水平。

三 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选取与说明

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用来客观测量高校教师师德水平,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代表性等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反映高校教师师德的内涵与特征,体现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要求。

表1.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U)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政治思想、职业理想、职业职责与职业态度四个项目出发选择评价内容,初步构建高校教师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二)信度与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信度测试用来检验对测试工具的有效性,本文使用内在一致性信度来检验所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否可信。克隆巴赫系数是对内在一致性信度的测量,测试中每个项目的得分与总分的变化越一直,这个系数的值就越大。这个系数值越大,就越可以确信这个测试是内在一致的,或者是在测量同一事物,也就是每个项目测定的值的汇总。根据收集的数据,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可靠性分析表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alpha系数为0.861,说明各问题内在一致性强,所设计的问题能准确地收集研究所需要的数据。

2.效度检验。效度用来衡量测试工具是否能测量要测量的内容。本文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对其效度进行检验,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指数

从表3可以看出:各项拟合指数的结果都符合标准的要求,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很好,因此可以利用本文选取的指标来综合衡量与测度高校教师师德水平。

四 实证研究

本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教师师德进行测评。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确定评判对象的因素论域U。U={u1,u2, u3, u4, u5},具体见表1。

其次,确定评语等级论域。对高校教师师德按非常差(1分)、较差(2分)、一般(3分)、较好(4分)、非常好(5分)五个等级评分,由此构建的评语等级论域如下(见表4):

表4.各判断层的隶属度

U370.15 0.19 0.33 0.22 0.11 U380.11 0.14 0.24 0.37 0.14 U410.18 0.24 0.35 0.19 0.04 U420.04 0.07 0.11 0.51 0.27 U430.19 0.28 0.27 0.15 0.11 U4 U440.05 0.09 0.17 0.41 0.28

再次,构建模糊关系矩阵。以U1为例,根据表4中的相关数据,则U1的模糊关系矩阵为:

同理,可得U2、U3、U4的模糊关系矩阵。

第四,确定各判断层的权重。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项评价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对教育领域、社会领域以及教育智能管理部门专家的咨询与调查,对同一层次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经整理与汇总,确定其权重,具体如表1所示。

最后,进行模糊变换,得出评价结果。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

根据式(2),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得各个评价项目的判断结果,具体见表5:

表5.各评价项目评判结果

根据式(2),可得湖南HG学院师德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具体如下:

由式(3)可知:该学院师德水平非常高的可能性为12.75%,较好、一般、较差与非常差的比例分别为18.40%、26.10%、27.70%与15.05%。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学院的师德水平较差。

利用表4的数据以及表5与最终的评价结果,可以分析师德水平较差产生的原因。政治思想水平较高,主要是由于大部分教师政治思想觉悟较高,是非观念明确,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在职业理想方面,总体水平一般。主要是由于部分教师受到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过分追求个人价值与个人事业的成功,而对教育事业缺乏足够的热情与激情。对学生的关爱不够、部分教师不遵守学术规范以及大部分教师缺乏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与志向则是导致职业职责水平较差的主要原因。最后,职业态度水平差主要是由于服务意识与创新意识的缺失引起的。大部分高校学院都是从中职转型而来,部分教师墨守成规,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缺乏创新意识。此外,教育不仅是生产,同时也是提供服务,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教师的服务意识均不强。

五 结论与建议

开展高校学院教师师德评价有利于找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正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从评价结果来看,目前高校学院师德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如何进一步推进师德建设,提高高校学院教师师德水平,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师德培训与指导,坚定职业信仰。加强师德培训与指导,明确教师的职业道德与理想,使教师深刻领会到教书育人的真正含义,并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坚定教师的职业信仰与理想。

(2)完善师德考评,突出职业职责重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体系,突出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遵守学术规范等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将其与职称评定与职位晋升的挂钩,并作为绩效工资、奖金发放的依据,促进优良师德的形成。

(3)培养服务与创新意识,端正职业态度。创新是一个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保障,要加大宣传,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同时,要及时监督教师的服务水平,使服务意识深入人心。

[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512/201212/xxgk_145826.html.

[2]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201/xxgk_129190.html.

[3]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305/xxgk_152333.html.

[4]李建军.传统师德理论的教育实践及现代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06-111.

[5]林彬.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把握与多维推进[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76-79.

[6]李四芬,李上文.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3,(8):218-221.

[7]陈潮光.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理论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2):123-125.

[8]周敏,熊仕勇.关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6-99.

[9]郑利军.管理准一背景下高校师德建设的文化思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72-174.

[10]葛文光,薛宝颖.关于加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5):142-145.

[11]吉贻祥.高校师德评价的理论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1):222-225.

[12]瞿鹤鸣,吴佳.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44-148.

[13]Bergem,T.Examining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Morality [J].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1993,(3):297-313.

[14]Partovi F.Y.Determining what to Benchmark:a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pproach[J].Int.J.Oper.Prod.Mgmt,1994,(6): 25-39.

[15]Paul Keanrns.Measuring and Managing Employee Performance: A Practical Mannual to Maximis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Through People [M].Great Britain, 2000.

[16]Fallona,C.Manner in Teaching:a Study in Observing and Interpreting Teachers’ Moral Virtues [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0, (7):681-695.

[17]Day,C.School of Reform and Transitions in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and Identit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2,(37):667-692.

[18]Inderani Basak.O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Criteria i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2,(1):200-216.

[19]张运.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53-55.

(责任编校:张京华)

G641

A

1673-2219(2015)04-0141-05

2015-01-19

湖南城市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师德标准与师风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K14B004)的主要研究成果。

蒋佩云(1989-),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英语翻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师德指标体系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