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改革的思考

2015-10-24 08:44苏小兰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时代感启蒙科学教育

苏小兰

【摘 要】近几年来,在新课程改革下,大力加强了教师的一系列学习方式,帮助教师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素质,同时也为实现教育改革的奋斗目标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成功中让我深刻体会到既要加强幼儿科学教育的时代感,又要突出幼儿科学教育的启蒙性,总之,在改革中处理好“广与浅”、“多与少”、“新与旧”的关系,就可以实现时代感与启蒙性的统一。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时代感;启蒙

一、加强幼儿科学教育的时代感

幼儿科学教育要体现时代的脉搏,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幼儿的特点、兴趣、爱好进行设计活动内容,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把情感、认知、行为、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以幼儿的积极体验为中心,将教育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情景性和活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1.幼儿科学要顺应幼儿天性、满足幼儿求知欲望,拓宽幼儿科学教育的范围,引导幼儿更广泛地接触科学。

(1)幼儿好奇和好动、生来酷爱大自然。他们常常可以为了玩水、玩沙、拣石子、采野花、堆雪人而忘了吃饭、回家。他们还经常随手就折坏了自己的玩具、打碎了镜子、挖出了刚种下的树苗、弄死了鱼缸里的金鱼,他们的这些举动并不仅仅是因为淘气,而是对周围世界的好奇与探究。这一切都充满科学。科学其实就在他们身边,幼儿喜爱科学。我们要利用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引导幼儿广泛接触周围世界及早播下爱科学的种子。

(2)满足幼儿求知的欲望。幼儿是一生中提出问题最多的时期。日常生活中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大都涉及到动物、植物、天文、地理、人体、社会等各个学科。可见,幼儿瞪大好奇的眼睛注视着周围的一切,他们渴望了解周围世界,提问的内容大大超出了教材的范围。因此,我们应满足幼儿求知欲望,带领他们去寻找答案。

(3)了解今天幼儿的现状。社会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大量信息通过多种渠道进入了幼儿的头脑,使他们的视野大大开阔,让他们不仅可以接触双脚能走到的地方,还可以借助多种手段感知变化无穷的世界。幼儿认识的范围广了、起点高了、途径多了,幼儿科学教育更要从今天幼儿的实际出发拓宽范围。

(4)思考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他们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因此幼儿教育必须有超前意识,了解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未来社会不是只需要科学家,而是要求每一个人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创造意识、吸收新信息能力等。这些都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点,我们因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综上所述,幼儿科学教育必须要改革,不能再固守以前的模式,不必局限于教参的条文,应从教育需要、幼儿实际、环境条件等为出发,拓宽幼儿科学教育的范围,凡是幼儿感兴趣、想了解、能感知、无危险的,都可以大胆带领幼儿去尝试。

2.在快乐的活动中学科学,让幼儿去经历、去尝试、去发现,充分品尝科学的乐趣。

(1)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好活动与材料。大自然为科学教育提供了最为广阔、最有趣的活动。大自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对幼儿充满魅力与幻想,是幼儿快乐之源。它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克服原来那些只通过图片、教具来学科学的观点,还要尽可能为幼儿创设有利的条件,让幼儿去接触自然。如带领幼儿在户外玩“找影子”、“画影子”、“做手影”等等,借此让他们发现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在花池边看一看、数一数、闻一闻,观察花朵的特征。这样可以免去找图片、搬花盆等很多麻烦,同时还可以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2)直接接触、动手、动口、动脑是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幼儿认知从“感知—动作”开始。幼儿学习必须从直接接触、充分感知、动手操作、反复尝试、获得体验和积累经验开始。因此,幼儿科学教育要尽可能让每个幼儿都参加活动,每项活动都应亲自动手动脑。例如通过与小朋友一起玩“沉与浮”的小实验活动,他们每实验得到一种结果,都兴奋得招手叫老师或同伴过来分享,然后津津有味在讲述他的实验过程。从中看到他们那种宽松自由的气氛,还有那融洽亲密的关系,这正是我们要培养的科学态度。

(3) 帮助幼儿获得成功。成功是自信心和求知欲的催化剂,屡屡的失败将埋葬兴趣、信心和智慧。帮助幼儿成功是激发兴趣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教师要抓住幼儿的每一点成功,适当地帮助其完成作品、回答问题,让其感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使幼儿自己得到心理暗示:“我真棒”。激发兴趣的方法其实很多,只要在活动中尽可能地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学科学。使他们感到学科学不再是一种义务、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二、正确处理几个关系,实现时代感与启蒙性的统一

1.处理好广与泛的关系

广与泛,是科学教育的两个侧面,并不矛盾。范围要广,涉及各个学科,凡是幼儿感兴趣、想了解、能感知、无危险的都可以去尝试。要求即要浅易,不强求幼儿学习那些抽象概念、背诵定义,而是要帮助幼儿整理感性经验,形成初级概念。

2.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

要求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活动要多,内容要丰富、手段要多样,目的是激发幼儿兴趣、陶冶情感、发展其能力、积累经验和体验。反之,教学活动的教材要少些、要精些、要有序,目的是帮助幼儿整理知识经验,形成概念,提高其思维水平,学习探索方法,形成认识框架,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3.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

要增加新科学内容,吸收新的科学信息,渗透新的科学观念管理,体现时代的脉搏,反映科学的进步,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毕竟物质世界是永恒的,自然界基本规律是不变的,周围世界仍是幼儿学科学的主要对象,因此,大量科学教育内容还是旧的,不变的,不能只为了追求新异而舍本求末。应在旧的教材中融进新信息、新观念等。而新的教材,也因由旧到新,展示其发展过程。也可以说是旧中有新,新中有旧,新旧搭配,恰到好处。

总之,要搞好幼儿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紧追时代教育浪潮,加强幼儿科学教育的时代感和综合利用适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幼儿今天的成长,更有利于幼儿未来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代感启蒙科学教育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中国建筑的传统化和时代感
STEM对我国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言意共生,语文的“启蒙”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