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序贯治疗甲真菌病成本-效果分析

2015-10-25 09:41张立欣边莉张金芳师小萌王月美
中国药业 2015年22期
关键词:伊曲康唑真菌病真菌

张立欣,边莉,张金芳,师小萌,王月美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皮肤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序贯治疗甲真菌病成本-效果分析

张立欣,边莉,张金芳,师小萌,王月美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皮肤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序贯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甲真菌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各45例。单独用药组仅给予伊曲康唑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治疗。结果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相比临床症状、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及病甲消退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单独用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20.00%和15.56%,均明显低于联合用药组的6.67%和4.44%(P<0.05)。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相比成本降低,效果提高,C/E及ΔC/ΔE降低(P<0.05)。结论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序贯治疗甲真菌病疗效显著,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医疗费用低,药物经济学意义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序贯疗法;甲真菌病;成本-效果分析

甲真菌病(ON)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科疾病,主要由酵母菌、皮肤癣菌及霉菌感染所致,以指甲及趾甲为主要发病部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诸多影响[1-2]。目前,甲真菌病的治疗多以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为主,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广泛[3-4]。我院针对收治的90例甲真菌病患者分别给予伊曲康唑、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序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甲真菌病患者,均具有典型临床症状;行镜检可见阳性或培养成阳性;均签署知情权同意书。排除标准:半年内系统使用过抗真菌药物;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妊娠或哺乳期。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独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各45例。单独用药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9~56岁,平均(34.5±2.3)岁;病程3~8年,平均(5.7±1.1)年。联合用药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0~55岁,平均(33.9±2.5)岁;病程2~10年,平均(6.3±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单独用药组仅给予伊曲康唑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20140822,规格为每粒100 mg),每次200 mg,每日2次,连续1周,停药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5]。联合用药组给予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湖北恒安药业有限公司,批号为20140628,规格为每片250 mg),每次250 mg,每日2次,连续1周,停药3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6]。治疗期间监测两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一旦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则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成本-效果。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按照疗效积分评价,完全消失为4分,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为3分,临床症状与体征部分消失为2分,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为1分。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均阴性为4分,真菌直接镜检可见菌丝减少,真菌培养呈阴性为3分,真菌镜检及培养均呈阳性为2分;病甲完全消退,可见甲板光滑有色泽为4分,病甲消退程度在60%以上为3分,病甲消退程度在20%~59%为2分,病甲消退程度在20%以下为1分。得分越高,说明疗效更显著[7-8]。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转氨酶轻度升高、轻微皮疹、肌肉痛及关节痛等。成本-效果分析,所需费用越低说明药物越经济,成本(C)指的是实施某一治疗方案时所消耗的社会资源价值,效果(E)指用药后产生的效果率,C/E指成本-效果比,ΔC/ΔE指增长成本效果[9-1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至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分比较(±s,分,n=4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分比较(±s,分,n=45)

注:与单独用药组相比,*P<0.05。

组别单独用药组联合用药组t值P临床症状2.8±0.7 3.5±0.4 3.81<0.05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2.7±0.5 3.7±0.3 3.99<0.05病甲消退2.7±0.6 3.4±0.5 3.67<0.05

表2 两组患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n=4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甲真菌病成本-效果分析(n=45)

3 讨论

甲真菌病是由酵母菌、真菌或皮肤癣菌等诱发的感染性皮肤科疾病,甲板结构较致密,一般药物无法渗透,无法达到根治效果[11]。目前,治疗甲真菌病多以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为主,二者均可作用于真菌细胞膜组成成分麦角固醇的合成通路以达到抑制真菌的目的[12]。伊曲康唑为亲脂性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通过与真菌细胞色素P450合成酶相结合,对该合成酶的催化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有效抑制麦角固醇的生成,产生强力抑制多种致病性真菌,如常见的真菌包括皮肤真菌、霉样菌、双相菌、酵母菌等[13]。特比萘芬则可对角鲨烯环氧酶产生抑制作用,减少麦角固醇合成,胃肠道吸收作用较好,可有效地渗入角化组织,作用迅速,1~2周内即可产生效果[14]。伊曲康唑及特比萘芬作用协同,分别作用于不同位点可获得抑制真菌的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避免发生耐药性,能确保抗真菌的活性长期存在[15]。

本研究中,与单独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临床症状、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及病甲消退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合计及复发率均明显降低(P<0.05),提示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序贯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易产生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据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可知,联合用药组与单独用药组相比成本降低,效果提高,C/E及ΔC/ ΔE降低(P<0.05),提示两者联用治疗甲真菌病的的药物成本较低,但效果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推测其原因为伊曲康唑的每盒零售价要高于特比萘芬,当伊曲康唑的零售价下降至与特比萘芬近似价格时,才能获得相似的花费成本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伊曲康唑联合特比萘芬序贯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显著,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医疗费用低,药物经济学意义较高,可作为治疗甲真菌病的首选方法。

[1]李碌蓉,郑学毅,曾仁山,等.特比萘芬间歇疗法治疗趾甲真菌病疗效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17(1):31-32.

[2]傅媛媛,王亮,陈晓平.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研究[J].中国抗生素,2012,37(8):560-561.

[3]车煜华.特比萘芬联合复方酮康唑软膏治疗股癣的临床疗效[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8):345-346.

[4]叶伟,谭以和,莫家亮.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序贯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4):345-346.

[5]党育平,袁小英,李东光,等.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序贯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7):88-89.

[6]肖敏.伊曲康唑联合微波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6):645-646.

[7]谭方舒,杨崇艳,张宏.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11):119-120.

[8]凌建红.微波联合伊曲康唑在真菌性阴道炎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07-208.

[9]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44-545.

[10]李金凤,温天文,孙柏旺,等.伊曲康唑口服溶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J].中国药业,2012,21(Z2):78-79.

[11]刘海波,刘芳,桑红.特比萘芬治疗甲真菌病的系统评价[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6):608-609.

[12]师秀平.抗生素滥用致耳鼻喉真菌病3例[J].中国药业,2013,22(7):560-561.

[13]桑红.真菌病的诊治概况[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8):345-346.

[14]冯姣,陈军,范明,等.127例甲真菌病病原学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8):809-810.

[15]陈宇.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6):118-119.

F407.7;R978.5

A

1006-4931(2015)22-0151-02

2015-06-13)

猜你喜欢
伊曲康唑真菌病真菌
更 正 声 明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中国高等大型真菌的主要代表物种
77例儿童甲真菌病临床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伊曲康唑的特性鉴定
流化床包衣工艺在伊曲康唑速释微丸制备中的应用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肺部感染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