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应用案例之三:平台+供应链协同 抓住刚需推应用

2015-10-26 21:34焦轩
浙江经济 2015年23期
关键词:宁波供应链协同

“平台+”应用案例之三:平台+供应链协同 抓住刚需推应用

物流企业如何吸引上下游企业加入平台?唯有刚性需求。如何增加物流企业与管理平台的粘合度?交易、结算,就能确保数据的准确录入。宁波四方物流通过研发供应链协同系统的应用,成功推广了应用。

抓市场刚需,实现互通互联

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推出四方物流平台。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伟说,他们想建设一个车货交易平台,但发现“欲速则不达”,一个月只有几千条的交易量。当时的市场对车货交易的匹配并不敏感,对上游制造业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安全可靠的“物流管家”。

经过深入的调研,他们发现,像得力这样的企业痛点在上下游供应链的协同。得力集团是一家年销售额100亿元以上的全国文具制造领军企业,销售遍布全国主要省会城市的40家分公司和5000家经销商。企业物流规模很大,仅销售物流的每年费用就超过一个亿,物流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的一个难题。尽管企业有先进ERP软件系统,但物流管理要与其众多的服务商对接,由于缺乏上下游协同的物流管理平台,一直无法实施有效的信息化管理。企业与物流商之间操作主要通过纸面单证交接,信息沟通基本通过QQ、电话、传真,缺乏物流过程的有效管控。

“当时部门的工作人员时刻都在接电话,有时候半夜三更也会接到电话,内容无非是咨询货有没有发出、运到哪了……”回忆起往年的情景,得力集团物流主管张萍无奈道。

找到了市场的刚需也就找到了平台的价值所在,四方物流的供应链协同系统应运而生,并通过这套系统,快速吸引了上下游企业的加入。

抓住结算环节,集聚大数据

盯住上下游供应链协同的刚需,宁波四方物流平台开发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系统。一套对接制造企业的资源管理系统(ERP),一套对接物流企业的TMS系统。两套系统通过LOGINK标准交换,打通了上下游供应链。

系统运营不久,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物流企业还是习惯线下交易,平台只是帮助他们取代了QQ、电话、传真的环节,数据交换无法形成规模。”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智慧物流发展部总经理袁作庆说。

图/金川

于是,四方平台增加了电子对账功能,上下游的运费结算通过电子数据进行。“这就抓住了平台应用的牛鼻子,物流企业要向供应商结算运费,必须把真实的交易录入系统。”袁作庆说。

现在,只要打开供应链协同系统,点击对账结算,输入物流企业名称,账单瞬间自动生成。“对账结算方面的效率提高最多,在90%以上,”张萍一边盯着平台一边告诉记者。物流企业一般一个月结一次账,原来财务要审核一大堆的单据,等全部审核完需要半个月的时间,现在使用电子对账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由此带来最直接的是人力成本的降低,20%左右的人力资源节省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他们更看重是实现了物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这种管理不仅有人力上真金白银的“节流”,更关键是企业获得的安全感,因为一切都变得“可视化”。

正是由于解决了市场的刚需,强化了推广的刚性,四方平台迅猛发展。截止到目前,四方的会员企业突破10000多家,每年3000万条的数据通过国家平台2号服务器交换,会员企业通过四方物流平台形成的交易量累计达28亿元,网上支付结算额累计达8亿元。这无疑沉淀着海量的数据。

依托国家物流平台,实现做大做强梦想

运输计划效率提高51%、物流配载效率提高21%、装载发货效率提高75%、跟踪牵收效率提高40%、对帐结算效率提高85%,这是应用供应链协同系统后,物流企业共享到的变化和成果。

作为四方物流的合作伙伴之一,山东京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区域总经理孙博东这样告诉记者,每一项效率的提高实现是客货服务质量的提高,进而在推广和争取其他客户的时候,合作成功案例就是最好的营销,良性循环带来的客户资源才是企业最大的宝藏。

基于标准的统一,通过国家物流平台集聚了更多的优质资源,更使这些物流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先发优势。与此同时,上游的供应商如果要更换合作的物流企业,肯定会优先在接入平台的物流企业中选择。

“这就意味着与更多物流企业的信息交换,而国家物流平台正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徐伟说,“国家物流平台的交换标准无疑是最具说服力的,接入国家物流平台才能实现做大做强的梦想。”同样,国家物流平台通过和像四方这样的第四方物流平台不断互通互联,也必将集聚更多的有效数据,加以统计分析,为应用指导甚至重构物流生态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宁波供应链协同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