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

2015-10-26 21:34桑士达管竹伟姚升厚谭建荣
浙江经济 2015年23期
关键词:生物质能生物质发电

桑士达 管竹伟 姚升厚 谭建荣

稳健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

桑士达 管竹伟 姚升厚 谭建荣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抉择,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对目前唯一的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的浙江而言意义更大。能源消耗大省的浙江不可再生能源匮乏,而可再生能源相对较为丰富。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浙江继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着力开发利用之后,在发展生物质能源上迈出新步、前景看好,初显山增绿、天护蓝、民创收“一石三鸟”之功效。浙能龙泉生物质发电工程光伏发电项目投用,捷足先登、首开“生光”先河。

生物质发电运行情况良好

生物质直燃发电,是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热能和电能的绿色能源工程。作为浙江省级重点工程项目的浙能龙泉生物质发电厂坐落于龙泉市查田镇金圩工业区,占地面积18.661公顷,项目总投资3.37亿元,建设2台75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直燃锅炉配2台15MW汽轮发电机组,设计年运行6000小时,年发电量1.8亿千瓦时。项目由浙江能源集团下属企业浙江兴源投资公司(51%)和浙江天地环保工程公司(49%)共同投资,2013年3月开工,2014年12月投运。每年可利用25万吨废弃木屑、竹屑、菌菇棒等农林弃物和竹木制品加工废物,平均每吨发电600多度。每年可替代6.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6万吨;也为农民增收7500万元,周边的庆元、云和等地长期受益。为进一步推进绿色能源理念,项目公司在生物质堆料棚屋顶实施了1.44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用于补充企业自用电。从而使之成为国内首家生物质能源与光伏发电同时运行的清洁能源绿色电厂,自年初投产至今,机组运行情况良好。截至9月底已累计发电7791.6万,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生物质发电利用主要是经营成本问题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开发的政策,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其中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4%。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浙江省乘势而上、扎实起步,国企民企合作合股,有力推动生物质能的开发进程,全省生物质发电企业已有10多家,日前浙江物产集团下属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的农业废弃物焚烧综合利用发电项目也投入运行。

但工程的成功投运,并没有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相反公司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以龙泉生物质电厂为例,项目采用循环流化床技术实现炉内脱硫和效果最好的布袋除尘装置,单位发电装机投资成本1.12万元/千瓦时,是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装机的3倍,投资大,燃料成本高启,单位发电燃料就需1.56kg/kWh,折合成本0.52元/kWh,投产第一年即面临亏损。

目前,生物质能开发经营成本压力大具有一定的共性,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在于降低生物质能资源成本。预计至2015年底,浙江省生物质能装机容量约80万千瓦,其中垃圾发电占据较高比重,生物质直燃发电仅占不足20%。制约浙江生物质发电主要因素:一是浙江经济相对发达,人力成本高,丘陵地区运距较长,竹木砍伐废弃的枝桠与茅杆等生物质资源收集成本高。二是生物质发电实行全国统一上网电价(0.75/kWh),由于省内燃料成本高,生物质运营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严重制约了企业投资的热情。三是燃用废弃生物质的自用锅炉星罗棋布,却没有任何除尘脱硫设备,环保投入少,排放超标严重。

稳健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生物质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物质发电是实现生物质能源大规模高效产业化利用的新技术,也是二氧化碳减排量最大的一种形式。浙江要完成国家即将试行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的指标任务,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比例,加强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是一条重要途径。

生物质能发电项目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是稳定性的新能源,浙江省的一些企业参与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发的积极性比较高,例如在浙西南这一带已有龙泉、龙游、兰溪、江山、松阳生物质发电企业,而这些地区的生物质资源已出现严重匮乏,合理置业对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关联大,为避免盲目发展和无序竞争,须特别重视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空间布局和工程规模,坚持省级审批,避免燃料收集过度竞争。

实行生物质能源差异化电价机制、恢复申报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建议参照国家光伏发电政策,实行差异化的区域电价机制。一是向国家建议,根据生物质资源拥有量制定不同地区的上网电价;二是抓紧向国家能源局上报尽快恢复申报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企业名录。省内部分生物质发电公司虽然及时在网上申报注册成功,但书面申报程序停止,尚不能享受国家补助,财务负担加重,建议可再生能源基金优先安排给省内。

省级财政应支持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建设。生物质直燃发电作为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对节能减排有贡献,建议一是将生物质发电列入浙江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补助范围,以此减轻企业的固定成本压力;二是由省财政对生物质直燃发电进行电价补助,建议浙江上网电价调整至1元/kWh,以此鼓励浙江的生物质发电企业健康发展,提高收购价格,扩大收购半径,进一步惠及农民。

加快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浙江不少生物质发电企业已陆续开展国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CCER)的开发,例如龙泉生物质公司就已经取得第三方核查机构的初步审定报告,最近国家发改委要进行备案审查工作。建议浙江尽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建立碳交易机制,体现生物质电厂低碳概念,减轻经营压力,促进生物质发电可持续发展。

抓好生物质资源的收集储运和培植种植。充裕的生物质原料是发电的保障。国内著名的“凯迪新能源集团”通过在全国建立的500多个生物质原料收购点,解决了旗下36个生物质发电厂的“口粮”,已“吃”下900万吨农林废弃物、产出53亿度电,赢利2.7亿元,带动上百万农民增收,更为减少焚烧秸秆、净化大气环境作出了贡献。浙江德清的“村收集、镇运输、县加工”的模式也值得推广,需加强县级政府组织协调的支持力度。随着全球利用能源的方式发生演变和迈入“种植能源新时代”,做好“种植能源”这篇文章大有作为,如在“能源草”培育上,美国取得一亩地年生产24吨鲜草的惊人成果,相当于4.6吨动力煤;我国农林科研机构培育的能源草亦有12吨,增加了国土绿化面积、又改善和修复了生态环境。浙江既有大量农林废弃物资源需要变废为宝,建议浙江可将荒山、荒坡、荒滩转化为速生林和速生草的种植基地,鼓励探索“速生林—生物质发电”示范项目建设。

加强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的顶层设计和技术研究。调整能源结构,亟需推进新能源技术革命。数据显示,全球每年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可产生约2000亿吨生物量,相当于990亿吨标准煤,而2014年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消费总量约合130亿吨标准煤。比之风能、太阳能只可生产一到两种能源商品,生物质能源可实现电能、热能、燃气和燃油等4种能源商品全覆盖,潜力巨大,生物质能源完全可承担起替代化石能源的责任和使命,未来发展的空间巨大。浙江在编制“十三五”规划中,应把开发生物质能源作为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专项来布局。浙江缺煤、缺油、缺气,但有丰富的生物质自然资源。全省正在推进“森林浙江”建设,森林覆盖率将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林木保有量将达到9000万亩,森林植被总生物量达到4.2亿立方米以上。如将每年产生的农林废弃物,如枝丫柴、稻草、麦草、油菜秆、黄豆秆、棉花秆、玉米芯(秆)、油茶(桐)壳、核桃壳及加工后的竹(木)屑等废弃物,其采收、运输、仓储、粉碎,再转化为电能、热(冷)能,形成很长的产业链,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观。建议省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积极组织科技攻关和新产品开发,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新贡献。

作者均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

猜你喜欢
生物质能生物质发电
“发电”
生物质发电:秸秆变燃料环保又增收
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 给农民一个美好的环境
生物质挥发分燃烧NO生成规律研究
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 给农民一个美好的环境
柠檬亦能发电?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生物质化学工程》第九届编委会名单
《造纸与生物质材料》(英文)2020年第3期摘要
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