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区域性商业银行竞争力

2015-10-26 21:34陈雨虹
浙江经济 2015年23期
关键词:区域性不良贷款宁波

陈雨虹

提高区域性商业银行竞争力

陈雨虹

早在近8年之前,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三家区域性银行就已成功上市,成为我国新一代的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典范。但是城市商业银行的A股IPO就此被搁置,几年内无一家成功上市。但如今政策的曙光给各地城商行晋级区域性商行又带来了希望。

发展现状

区域性、地方性明显。区域性商业银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认为就是城市商业银行或者农村信用合作社。事实上,区域性商行的概念范畴要比后者大得多。截至目前,区域性商业银行的称呼只体现了它的地理因素特征,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国家积极开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的战略,使得人们慢慢形成了区域的概念,长三角、珠三角到近几年的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在这种形势下,区域性银行作为地方金融龙头的特征就显现了出来,慢慢展示它在一方领域里的集群和辐射力量。但是,一时的成功显然不是它们所追求的,地域带来的限制也颇为恼人。业务的扩展始终难以逃脱“地方性”这一瓶颈的限制,单一制银行模式的负面效益日渐显露。入世十多年,对金融业的保护马上将要放开,面对外资银行的强势进入,“盆景式生存”必然不能适应新的需要,各地的区域性银行纷纷开始摆脱地域的妨碍,通过上市谋求新生。目前,排队上市的城商行云集,早先重庆商业银行的H股上市使他们把眼光不仅仅局限于A股,开始拥有了更多的备选项,而其中,较早启动上市程序的上海银行、杭州银行、重庆银行等都是重启上市后可能拔得头筹的热门候选。

经营理念落后,业务创新力不强。在经营理念上,较多的区域性商行还是把创一方富强作为目标,而在区域一体化甚至是全球一体化的当今,这是远远不够的,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向国际化发展途径,创立跨国集团,或是收购国际知名品牌,而更多的世界名企也纷纷把橄榄枝投向中国市场,这就对商业银行的适应性和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手机银行、网络银行和电子支付等兴起,区域性商业银行亟待发展自身创新业务,从市场、从80、90后客户群体的消费、支付、理财习惯入手,着力于改善产品研发滞后于市场变化的局面,谋求在金融业的长远立足之基。

资产质量有待提高。相较于四大国有银行和较早发展的光大、浦发和广发等商行,区域性银行在资金和技术力量上基本薄弱,资产质量不高。根据英国《银行家》公布的数据,世界著名的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5%以下,平均不良贷款率在3.11%。而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目前的资产质量状况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特征。以2003年末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大两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占比为25%,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5.6%;60家经营状况基本正常的银行资产占比为75%,平均不良贷款率为6.7%;35家较大风险类银行资产占比为14%,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3.41%;而17家高风险类银行资产占比为11%,平均不良贷款率为43.9%。可见,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极度恶化,处于破产边缘。

成功的上市者

淡化地方色彩。做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先驱,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为了真正实现跨区域的发展,首先实现了更名,把名称中的某市概念去掉,使得在形式上符合客户需要,便于异地业务的承接和开展。其次,跨区域开设分行也是淡化地方色彩的重要一步。2006年11月北京银行天津分行开业;2007年2月,南京银行泰州分行开业;2007年4月,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开业。其后,各家银行纷纷效仿,渤海银行在长三角落户,2009年5月,南京银行北京分行开业,南京银行也开始走出长三角,到华北地区分一杯羹,各银行的势力范围逐渐模糊。

寻求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在不良贷款率方面,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均取得较大的成效。2009年底,宁波银行最低为0.92%,北京银行和南京银行分别为1.55%和1.64%。拨备覆盖率方面,北京银行最高为180.23%,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分别为170.05%和152.50%。将原本较高的不良资本率降至低水平。此外,它们也积极寻求其他战略投资者。南京银行第一大股东是南京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大股东是巴黎银行;北京银行第一大股东是战略投资者ING银行(荷兰国际集团),第二大股东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宁波银行股权结构相对分散,但前七大股东在发行后持股超过56%。有了政府和战略投资者的注资,不仅从银行实体上保证了良好运行的前景,也给银行带来了声誉,向客户和潜在投资者传递了优良的信息。

维持盈利稳定,加强抗风险力。金融危机对银行的打击尤其巨大,近30年国际银行业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反复证明,维持银行稳定的盈利,不仅要做好区域内的业务,还要时时关注海外,放眼全球,才能立于不败。就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而言,全球化的发展已牢牢与它们自身连在了一起。2010年,北京银行在博弈中拔得头筹,实现净利润79.28亿元,公司年主营业务达153.2亿元,主营利润100.89亿元,主营利润占主营业务收入65.9%,更是超过其他大行占银行业的首位。而南京银行贷款方面的资产质量比较均衡,信贷质量和风险控制都不错。宁波银行经历过金融海啸的考验,也正伴随浙江经济的复苏在此享受到高外贸依存度带来的积极的杠杆效应。

战略和建议

随着“十三五”的到来,中国经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完善的银行业体系不仅可以帮助提升行业品质,更重要的是能够使银行业格局在规模、服务领域及产品业务外延上应具备相当完整的层次结构,最大限度地体现其金融服务的功能。区域性商业银行作为新兴的商行种类,必须符合时代的需要,满足多元化金融服务,明晰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切实提高竞争力。

风险控制战略。正如前文所述,各大区域性的商业银行在近年纷纷跨出区域,开立分行,以提高认知度的同时,获得异地业务,如南京银行就是在这样的进程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近年以来城商行的盲目扩张和同质化的严重程度已经引起了银监会的重视,异地分行的报批在一定程度下得到了“降温”。当然,这是监管机构处于风险管理的需要作出的决策,商业银行本身更应该注重风险评估,以银行业为例,应注重违规经营风险,贷款集中风险等金融行业特有的风险。伴随着经济金融的新常态,区域性商业银行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控制目标的要求,将风险应对策略应用于基础业务,如发卡放贷上,既要有量的积累,同时也要保证质的提升。

构架优化战略。股份制改革的进程在金融行业深入不久,企业化的营运模式曾让银行的管理产生不少问题,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日常经营经验的不断积累,银行应着手自身进行内部控制,在公司制的体制下优化公司治理构架,并在存款贷款等基础业务和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方面统筹策划,磨合传统的目标管理与COSO报告的要素控制框架,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尤其要内部控制过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控制风险,化解不良贷款,彻底解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低效问题,实现信息的顺畅流通和运营效率的最大化。

错位与定位战略。就华东地区而言,银行网点过多、机构饱和的现象非常突出,过度竞争、秩序失范明显。对于已实施跨区域经营的地区和银行来说,应从自身的战略出发,适当化解金融的不平衡性。商业银行需要对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进行认真审视,既在产品和业务的选择与开发有所错位,具备发现潜力市场的能力,又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并细分,明确核心竞争力并完善壮大之,才能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立于不败。

文化品牌战略。当前城市商业银行数量已经越来越多,更名、上市者得而众之,要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进而在区域做强,实属不易,但也未为不可。关键是要明确自身定位和文化品牌特色,走外向型或者其他的特色服务路线才能发挥自身优势,才能避开与市场强者的直接竞争,又得以获得生存空间。

作者单位:浙江省人防(民防)指挥信息保障中心

猜你喜欢
区域性不良贷款宁波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的通知 国办发〔2017〕11号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中国首个区域性商贸物流发展指数在兰州发布
不良率农行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