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建设对接职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
——以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

2015-10-26 03:32张敏李崇鞅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岗位

张敏,李崇鞅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5)

高职课程建设对接职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
——以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

张敏,李崇鞅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5)

通过分析高职课程建设对接职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强调高职课程建设要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以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通过建立“职业岗位-技能认证结合,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模块化、递进式的实践课程子体系,实施动态的课程体系更新机制,构建对接职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高职课程体系,从而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高职;课程建设;课程体系;职业岗位群;职业生涯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课程是达到高职培养目标的通道,是为培养目标服务的工具和手段。高职培养的学生就业要从职业岗位群出发,如果只针对某一岗位的话,学生毕业后不仅就业较难,更为突出的是创业与发展更难,这样就很容易被淘汰。为此,在进行课程建设时,要始终坚持以职业岗位群为本,注重一专多能,侧重实践性教学的技能训练。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注意其职业的热门,而且还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创业与发展的需要,即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现以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讨论对接职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

1 高职课程建设对接职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高职课程体系的两种极端

目前高职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两种极端:过于强调学科知识和过于强调职业发展要求。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培养的学生不符合职业岗位群要求,造成一定的就业困难。

“学科压缩型”高职课程体系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使得学习能力一般的高职学生无法接受知识点或者是能够接受知识点但却毫无用处,导致大量课时浪费在无用的知识点上,轻视了实践操作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造成就业难的局面。

“培训学员型”高职课程体系则过于强调职业发展要求,完全忽视了高职学生与企业学员之间的差异,直接跳过一些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造成学生择业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知识结构基础薄弱,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1.2课程体系与生源素质脱节

据统计,高职录取的最低分数线一般在200~300分之间,平均每科的考分仅30~50分,处在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最底层,整体文化素质较差。而且,随着单独招生的开展,使部分偏科或文化成绩不佳但具较强专业特长及职业潜质的学生能脱颖而出,被高职院校选才。但整体文化素质进一步劣化,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忽视生源的文化素质基础与实际能力,制定的课程体系看似完美,但课程门数多、课程内容偏难,与生源素质脱节,学习难度较大。

1.3忽视职业素质类课程

对东中西部地区23家典型通信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相对专业技能,电信企业更加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需要能吃苦耐劳、讲职业道德、对企业岗位工作的态度认真、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强、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高职毕业生。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培养目标的引导下,高职课程体系重视对实践能力课程的设置与建设,实践动手课时比重不断加强,却忽视了对就业后有长久影响的职业素质类课程。高职教育更应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应该将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与人交际沟通能力等,融入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

1.4就业岗位定位过高

高职毕业生要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一线”去。所谓“一线”就是最基层、最基础的岗位,这就决定了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走向上具有基层性的特点。高职生要以普通劳动者或普通劳动力的身份给自己定位,这样的定位不仅不会降低身份,而且也有利于面对当前和图谋发展。如果高职生以“大学生”、“天之骄子”“、人才”等进行“华而不实”的自我定位,在表面上是提高了身份,满足了虚荣心,实质上是一种错位,导致就业难。

2 高职课程建设要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

2.1高职课程建设的培养目标

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除了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强调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2.2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内涵

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包括求职前的准备工作、应聘过程、职业调整、谋求更高层次的职业岗位等阶段,具体内涵有:职业认知、职业定位、职业适应、职业持续发展四个方面。

2.3高职课程建设要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目前,我国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高职生就业难的问题,与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大量需求不相适应。出现这种问题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就业岗位定位不精准,课程体系没有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与社会广泛需求的职业岗位群良好对接。

3 构建对接职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高职课程体系

下面以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为例,讨论构建对接职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高职课程体系。

3.1构建“职业岗位-技能认证结合,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

1)根据学院确定的人才培养规格,校企双方组织多方面专家对该类职业岗位进行深入剖析,将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基站建维、网络优化、移动业务,分别面向基站建设与维护、网络规划与优化、移动业务支撑三个主要的职业岗位群。分析工作任务,依据该岗位所需要的专业和基础能力,结合行业企业认证标准,构建“职业岗位-技能认证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在专业平台课程的设置上,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略有差异,高职学历教育专业平台课程不仅要体现职业性、应用性,还要体现高等性。借助于“系企一体”合作优势,将高职学历教育专业课程与企业职业培训课程相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构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

3)依据移动通信技术类岗位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抓住移动通信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两个关键,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和序化、转化为专业课程,按照不同岗位职业资格证的技能培养要求,对应设置专业主干课程,构建“职业岗位与技能认证”紧密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课程深度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岗位-技能认证结合,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融合”课程体系

3.2构建模块化、递进式的实践课程子体系

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结合通信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了“模块化、递进式”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程子体系。

1)通过对中国移动湖南分公司等通信企业进行调研,将培养目标定为:电信机务员、移动通信工程师、网络优化工程师、电信业务员、移动终端维修员。

2)跟踪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形成了分模块的训练和考核标准,包括移动核心网运行与维护、基站建设与维护、无线网络优化、移动业务支撑与终端维修4个模块。

3)基于工作过程对各技能模块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规律,又将每一模块课程分为基础能力实训、核心技能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和顶岗生产实习,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实训需要。

4)实践课程子体系的组织与实施如图2所示。根据移动通信技术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在企业专家指导下,对接行业需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以核心网运行与维护、基站建设与维护、无线网络优化、移动业务支撑与终端维修等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生实训项目。采用真实的生产性技术服务项目,利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仿真教学等主要手段,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教学组织模式。开展通信行业职业资格鉴定,毕业生获得电信机务员、通信网络管理员等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100%。

图2 实践课程子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3.3实施动态的课程体系更新机制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的一些新准则、新标准、新要求,通过学生评价、企业专家评价、同行教师评价等反馈信息,根据移动通信企业业务拓展、通信行业新准则、新标准、新要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修订课程标准,实施动态的课程体系更新机制。

4 结束语

通过建立“职业岗位-技能认证结合,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融合”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模块化、递进式的实践课程子体系,实施动态的课程体系更新机制,实现对接职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高职课程体系,从而达到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1]罗崇光,朱建炜,张人杰.高职院校以学生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0-32.

[2]李丽,张敏.关于构建“岗课证”对接的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82-85.

[3]林海霞.浅谈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3(8):194-195.

[4]张忠福.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4(24):52-53.

[5]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6):52-55,61.

[6]张慧慧.职业标准与高职专业建设融合机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155.

[7]蒋乃平.对综合职业能力内涵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1(10):18-20.

[8]吴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3):67-72.

Research on connecting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with professional post group and career development——taking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specialtyofHun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 as an example

ZHANGMin,LI Chong-yang
(Hun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Changsha,Hunan,China 410015)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nnecting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with professional post group and career development,this paper emphasizes tha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hould be students'-career-development-oriented.Taking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of Hun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 as an example,the higher vo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is established which connects with professional post group and career development by building the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of"professional post and skill certification combination+academic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fusion",constructing modular and progressive sub-system of practice curriculum and implementing dynamic update mechanismofthe curriculumsystem.In this way,the qualityof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should be improved.

vocational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urriculum construction;curriculum system;professional post group;career development

10.3969/j.issn.2095-7661.2015.02.012】

G712

A

2095-7661(2015)02-0042-04

2015-04-20

湖南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课程建设对接职业岗位群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编号:XJK011CZJ032);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ZJC2012024)。

张敏(1974-),女,湖南岳阳人,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通讯技术。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课程体系岗位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试析职业生涯不安全感对职业生涯转换决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