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风患者肢体偏瘫康复的优质中医护理*

2015-11-07 09:50李玉梅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12期
关键词:肌力肢体优质

李玉梅 刘 青 沙 丽 李 琳

(1.中国核工业北京401医院,北京102413;2.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100035;3.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004)

·护理·

急性中风患者肢体偏瘫康复的优质中医护理*

李玉梅1刘青1沙丽2李琳3

(1.中国核工业北京401医院,北京102413;2.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100035;3.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004)

目的观察中医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中风患者偏瘫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脑梗死患者51例,在给予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加用中医偏瘫侧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评诂患者实施中医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患者满意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在入院和出院时的肌力测验进行比较。结果在对急性脑中风患者结合优质护理服务后的NIHSS评分及出院时肌力与入院时肌力测验进行比较,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P<0.05);出院时患者患侧肌力较入院时肌力明显改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9.80%。结论将中医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急性中风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恢复患者偏瘫肢体的肌力及功能活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及重塑生活的信心。

中风护理肢体康复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脑中风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且渐年轻化[1]。患脑中风后,患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在临床治疗中,脑中风急性期除了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外,病情稳定后还需要配合以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才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2]。我院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优质护理工作后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诊治的脑中风急性期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诊断标准,发病时间为24~36 h。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并排除外伤性脑中风及脑出血者。51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8例;年龄34~76岁,平均58岁;伴有高血压35例,高脂血症26例,糖尿病33例,冠心病16例。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经过给予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均根据患者的体质分类,分为阳亢、痰湿、血瘀、气虚、阴虚、气郁六类,有利于评估病情,了解预后。

1.2.1针灸治疗根据具体分型实施针灸治疗,分别选取相应的穴位,原则为“补其患侧,泻其健侧”的治法,上肢选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选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配穴:肩廖、阳池、后溪、风市、悬钟,每日1次,疗程为7 d。

1.2.2肢体功能训练在脑中风患者的急性期过后,两组患者均建议尽早开展相关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训练,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首先将两组患者进行相关评估,然后根据医生的治疗建议与家属一同制定训练计划,训练计划的制定应遵循动作从简单到复杂,频率由少到多,强度由弱到强的原则,循序渐进。对于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首先进行简单的发音及单词训练,如“吃,喝,吃饭,喝水”,反复训练到绕口令,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对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监督患者进行关节伸展等基础活动,并每隔3~5 h进行肢体按摩和被动运动,以防止患者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并促进患者肌力恢复。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应逐渐加强锻炼力度,及时进行行走锻炼及站立平衡训练。

1.2.3加施实施优质护理服务51例患者在在经过给予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偏瘫侧肢体针炙、肢体功能训练及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再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常规护理内容具体包括:1)体位护理。每2小时变换体位1次,保持良好的卧姿和肢体位置,卧姿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可交替应用,并结合肢体功能训练进行肢体被动运动。2)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进行24 h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呼吸、血压、心率的变化,作好患者24 h出入量的统计,如果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律、血压心率波动大、头痛呕吐突然加重或双侧瞳孔不等大时,应立即报告医生。3)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及节律变化,注意血氧饱和度,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小于90%或血气分析提示缺氧者,给予2~4 L/min氧气吸入,限制氧浓度在28.00%,禁忌高浓度吸氧。定时翻身叩背,协助排痰,鼓励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对痰液黏稠的,可进行雾化吸入,呼吸功能差者可考虑气管切开,吸痰时注意无菌,定期清洁、消毒、更换内套管,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5 mL/h微量持续泵入,保持气道湿化。5)饮食指导:据病情让患者进食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进食时可将床头抬高45°左右,注入时应缓慢,一次注入量不超过200 mL。间隔时间不少于2 h,喂食后30 min内避免翻身及平卧。6)大小便护理。对于二便失禁患者,小便可予导尿处理,即便于护理,也便于对出入量的统计。导尿后应定期擦洗会阴处并更换导尿管。大便后要及时清洗,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局部皮肤受压发红时使用药物外敷或局部激光理疗,促进皮肤血液循环以保护皮肤。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包括:1)心理关怀护理。患者患病后,由于脑中风疾病多造成患者肢体瘫痪、言语功能障碍等,引起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感和紧张感,甚至认为自已大限将至,对生活及治疗失去信心。这不但造成了患者极大的心理负担,而且也不利于对患者继将开展的系统治疗。临床治疗时,我们在关心体贴患者,及时解除患者因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强哭、强笑等烦恼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脑中风患者的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是对别人不信任,悲观失望,对亲情的需要及依从性差等。对于此类心理负担沉重的患者,在患者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应对患者开展积极的心理关怀及教育。首先利用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亲情关怀,满足其对亲情的需要,消除其担心成为一个残疾人,成为社会、家庭的负担,其次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脑中风疾病知识的宣教,使其对疾病的发病原因、诱发机制、疾病的治疗方法及转归等进行讲解,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让患者明白医患合作、康复训练等对疾病治疗的影响,让康复较好患者做现身说法,以增加患者治疗信心,消除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以及对治疗的信心,树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2)构筑融洽的医患关系。融洽的医患关系是医患合作的基础,是保证疾病治疗的顺利进行前提。护理人员应理解并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及交流障碍的困扰,在进行疾病相关知识讲解时应做到耐心细致,做好和患者的沟通工作,帮助患者消除心理负担,尽快的适应治疗环境,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3)并发症的预防。脑中风后,患者因肢体活动障碍,大多需卧床治疗,再者老年人脑中风疾病的高发人群,多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及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症状[3],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视患者患何种慢性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如呼吸功能减退者应定期翻身叩背,提醒并鼓励患者将痰尽量咯出,对于尿失禁或尿潴留的患者,应进行导尿管留置,同时警惕泌尿系感染症状的出现及个人卫生的护理,对于便秘及痔疮患者,应予进食高纤维素食物,口服润肠通便药物,便后会阴洗浴,帮助痔核还纳。褥疮是脑中风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后愈合缓慢,且多是感染的常见因素。除保持患者床铺清洁、干燥,实施床头翻身术外,对于消瘦患者骨突部位予使用气圈,入院时即使用气垫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嘱其抬高患者下肢,早期肢体活动(主动或被动);患者输液时,尽量选择在健侧;间歇或持续小腿气动压迫或分级压力袜使用等,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并注意下肢保暖,防止冷刺激引起肢体静脉痉挛,出现血液瘀滞[4]。4)饮食及出院指导。脑中风在中医范畴上来说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西医上来说脑中风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中年患者除动脉硬化外,日常生活及工作压力也是脑中风的诱因,因此除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原发性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外,在护理过程中,应重视对患者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给予干预,我们常建议患者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在膳食中应多添加水果、蔬菜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在患者出院时,叮嘱患者及家属做好日常康复训练,告诫家属及患者坚持训练对于良好的康复效果至关重要。同时,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适量的体力劳动,加强患者的意志力,多鼓励,使其不断地增加自身的自护能力,保持良好情绪,从而减少抑郁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对比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NIHSS)评分。根据肌力评定标准:肌力分0级~5级。0级:无可以感觉到的肌肉收缩。Ⅰ级: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Ⅱ级:无法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Ⅲ级: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重完成运作。Ⅳ级:能克服中等阻力。Ⅴ级:能完成运动且能克服的阻力与健侧相近。评定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患侧肢体肌力。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患者治疗后满意度调查结果

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价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患者对优质护理满意度达99.80%。

2.2护理前后NIHSS评分结果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护理前NIHSS评分为(19.38± 3.28)分,护理后为(13.24±4.46)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治疗后肌力检测

见表1。结果为对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前1 d进行患肢肌力测验,出院时肌力与入院时肌力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

表1 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1 d肌力测验比较(n)

3 讨论

基础护理是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基础,是与患者建立沟通的桥梁。在诊疗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机通过合适的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可增进了护患感情,改善了护患关系。观察中也发现,实施优质中医护理,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功能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放松精神思想压力,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同时患者对中医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在未明显增加劳动量及劳动强度的基础上提高了自身工作满意度,提高了治疗效果。脑中风是中医内科的常见病,其致残率极高,极易复发,且治疗周期长,疗效差[4]。对于已经发生脑中风者,其面对疾病常难以接受,极易产生急躁、悲观等心理反应,对于这类患者,应对其实施整体性、系统性以及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5],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其实施早期的康复训练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热情,达到了医患协作的目地,而且目前中医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医特色护理工作得到了健康、持续的发展[6]。目前研究中药治疗脑中风的方法主要有益气活血、活血化瘀,其中药复方在短期内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7-8]。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治疗后,患者的心理压力明显减少,服药的依从性增加,树立了重新生活的信心,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说明优质护理工作对于脑中风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辅助治疗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护理工作借鉴。

[1]戴克忠.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9(2):17-19.

[2]张华萍.全程优质服务在急诊中的应用及效果[J].全科护理,2012,5(9):21.

[3]朱建芳,王新霞,陈雅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3,6(3):226.

[4]郭亚丽.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5(11):9.

[5]邢仲达.脑梗死的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554-555.

[6]马君美,李方莲.中风护理常规的临床护理实施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289-1292.

[7]张晓云,林钰久.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8):1224.

[8]李王平,付正良.涤痰活血通络汤与奥扎格雷钠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511-1578.

The Observation of High Quality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n Limb Paralysis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with Acute Stroke

LI Yumei,LIU Qing,SHA Li,et al.
Beijing No.401 Hospital of China Nuclear Industry,Beijing 102413,China

【Abstracr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n limb paralysis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Methods:From May 2010-May 2014,51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after taking drugs of thrombolysis,anticoagulation,antiplatelet,were added Chinese medicine hemiplegic limb rehabilitation nursing.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high quality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was evaluated,and NIHSS score at admission and at discharge and strength test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treatment,NIHSSscore dropped obviously and muscle strength improved significantly(P<0.05).Th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as 99.80%.Conclusion:High quality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can effectively restore muscle strength and function of hemiplegic limb activity,helping patients build confidence to overcome the disease and reshape lives.

Stroke;Nursing;Rehabilitation

R248.1

B

1004-745X(2015)12-2298-04

10.3969/j.issn.1004-745X.2015.12.087

2015-06-08)

北京市中医药科技发展资金项目(No.201405110043B)

猜你喜欢
肌力肢体优质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肢体语言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肢体写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