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祛痰瘀方治疗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并发I型呼吸衰竭的多中心临床观察

2015-11-07 09:49王平生刘晓静孙尚帛常玉荣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体征肺动脉呼吸衰竭

王平生 刘晓静 孙尚帛 常玉荣

(1.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协和医院,河北唐山064199;2.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3000;3.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唐山063000;4.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固本祛痰瘀方治疗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并发I型呼吸衰竭的多中心临床观察

王平生1刘晓静2△孙尚帛3常玉荣4

(1.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协和医院,河北唐山064199;2.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3000;3.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唐山063000;4.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目的观察固本祛痰瘀方治疗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并发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评价法,将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加用固本祛痰瘀方治疗,14 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呼吸困难评分等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对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呼吸困难评分等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固本祛痰瘀方能够提高治疗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并发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

固本祛痰瘀方慢性肺血栓栓塞症肺动脉高压Ⅰ型呼吸衰竭

慢性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肺栓塞症的常见类型,目前对其治疗效果欠佳,随着疾病的进展常并发Ⅰ型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对CTEPH并发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较少。笔者基于前期对CTEPH研究结果,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进行了固本祛痰瘀方治疗CTEPH并发Ⅰ型呼吸衰竭的多中心临床疗效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诊断标准:CTEPH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1];Ⅰ型呼吸衰竭诊断参照《内科学》中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气血亏虚、痰瘀互结证诊断参照朱文锋教授主编的《中医诊断学》制定[3]。纳入标准:符合疾病与证候诊断标准;年龄>18岁;知情同意并接受治疗者。排除标准:其他疾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并发呼吸衰竭者;意识障碍者;近3个月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

1.2临床资料纳入的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符合上述选择标准的62例患者分别来源于唐山市玉田协和医院(18例)、唐山市中医医院(21例)、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23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57~82岁,平均(73.41±6.58)岁。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55~81岁,平均(73.67±7.15)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抗凝、营养支持等措施。治疗组加用固本祛痰瘀方:黄芪40 g,人参10 g,当归10 g,麻黄8 g,桂枝8 g,杏仁10 g,法半夏8 g,甘草5 g,川芎12 g,桃仁12 g,红花8 g,丹参12 g,三七粉3 g(冲服),水蛭8 g。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周期14 d。

1.4观察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进行咳嗽、喘息、气短等临床症状体征积分;采用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5]进行呼吸困难(0~4级)评分;参照文献[6]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气压力差[P(A-a)O2]、氧合指数(PaO2/FiO2);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5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呼吸困难基本控制或提高2级及以上者。有效:症状体征好转,呼吸困难提高1级,但不及2级者。无效:症状体征未见好转或恶化,呼吸困难提高不足1级或恶化。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PaO2、PaCO2、P(A-a)O2、PaO2/FiO2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PaCO2、P(A-a)O2、PaO2/FiO2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PaO2、PaCO2、P(A-a)O2、PaO2/FiO2比较(分,)

表1 两组PaO2、PaCO2、P(A-a)O2、PaO2/FiO2比较(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时间PaO2(mmHg)PaCO2(mmHg)P(A-a)O2(mmHg)PaO2/FiO2治疗组治疗前(n=31)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45.38±7.1326.21±5.3649.46±6.83155.38±73.69 69.05±8.87**△53.93±7.64**△67.34±8.09*△287.03±68.54*△44.96±7.3227.08±5.2248.93±7.26157.43±69.72(n=31)治疗后56.27±7.94*42.17±6.93*59.51±8.47*223.51±63.47*

2.2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呼吸困难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见表2。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呼吸困难评分、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呼吸困难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呼吸困难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分,)

组别时间APACHEⅡ评分症状体征积分呼吸困难评分治疗组治疗前9.53±3.07(n=31)治疗后4.18±1.85*△对照组治疗前9.97±2.94 49.67±8.353.42±0.93 28.43±5.27*△2.13±0.56*△50.13±8.063.38±0.87(n=31)治疗后6.23±1.66*36.62±6.47*2.85±0.62*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4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随着CTEPH的发展,对心肺功能的损害渐进性加重,临床常并发Ⅰ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疾病,预后不良。CTEPH并发的呼吸衰竭发病基础为低氧血症,低氧刺激呼吸中枢,引发代偿性过度通气、PaCO2下降,发病机制为栓塞部位肺血流减少致血流重新分布,通气/血流比例失衡[7]。近年来文献报道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但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并发的呼吸衰竭[8-10]。目前针对CTEPH并发Ⅰ型呼吸衰竭的研究鲜有报道,但随着对CTEPH认识的深入,其并发Ⅰ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逐渐增多,为提高CTEPH并发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课题组进行了本研究。

本研究将喘息、气短等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积分,有助于提高观察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采用MMRC评价呼吸困难程度,具有简单、方便、实用的特点,能够直观反映患者呼吸困难的变化情况。PaO2、PaCO2、P(A-a)O2、PaO2/FiO2是评价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及肺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呼吸衰竭的转归预后具有直接的判定价值。APACHEⅡ评分是评价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重。症状体征积分、MMRC评分、血气分析及APACHEⅡ评分具有互补作用,能够从局部与整体两个方面评价固本祛痰瘀方治疗CTEPH并发Ⅰ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固本祛痰瘀方能够改善患者咳喘、气短等症状和呼吸困难、生理学评分,提高PaO2、PaCO2、P(A-a)O2、PaO2/FiO2及临床疗效。方中黄芪、人参、当归相配,健脾益气、养血生津、扶正固本;麻黄、桂枝、杏仁、半夏、甘草相伍,能够宣肃肺气、温化痰饮、止咳平喘;川芎、桃仁、红花、丹参、三七、水蛭相合,活血祛瘀通络。药理研究表明:麻黄具有广泛作用,麻黄果糖具有降压作用,麻黄碱可通过间接发挥肾上腺素作用、兴奋α和β受体缓解支气管黏膜水肿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等途径发挥平喘作用,而d-伪麻黄碱能够发挥利尿作用,减低心脏负荷,进而改善肺功能[11]。桂枝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利尿、扩张血管、降压、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增强其平喘功效[12]。川芎嗪能够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此外能保护细胞膜,减轻肺损伤,保护肺功能[13]。丹参能够有效预防呼吸困难综合征[14]。诸药相合能够从多靶点多角度发挥治疗CTEPH并发Ⅰ型呼吸衰竭的协同作用。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CTPHE并发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改善过度通气及呼吸困难,提高PaO2及PaO2/FiO2,且未发生不良反应。因此,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为CTPHE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带来益处,但由于样本量小、观察期短等因素制约,结果有待深入探讨。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5):5-10.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1.

[3]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65-17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

[5]Mahler DA,Wells CK.Evaluation of clinical methods for rating dyspnea[J].Chest,1998,93(3):580-586.

[6]王海峰,李建生,王丁超,等.中医辨证配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5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54(8):664-667.

[7]程显声,李清,李瑛,等.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血气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6):381.

[8]张爱军,陈池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191-192.

[9]裴红霞,汝成霞,黄敬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12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81-82.

[10]洪小兵,颜云龙,陶毅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9):1598-1599.

[11]李佳莲,方磊,张永清,等.麻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2,14(7):21-27.

[12]许源,宿树兰,王团结,等.桂枝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3,36(4):674-678.

[13]张翠英,章洪,戚琼华.川芎的有效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0):2264-2266.

[14]李巧玉,刘杨,包华音.近5年丹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14,16(2):145-146.

R563.5

B

1004-745X(2015)12-2225-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12.056

2015-05-28)

(电子邮箱:liuxj198001@163.com)

猜你喜欢
体征肺动脉呼吸衰竭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