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

2015-11-08 01:52王贻仁
新课程·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陋室铭比兴课文

王贻仁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结果。它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要较好达成比较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要求教者有效设计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受到时间限制,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灵活地确定教学目标,从而有效降低教学成本。

一是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它是指教学目标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可量化的特点,是一个具体化的情景,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比如,我在教学《陋室铭》时,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改成三个:首先是学生读出铭文“博约温润”和“温中有豪”、豪迈倔强的感情;其次是学生说出比兴、类比的语句以及它们与比喻的区别;最后是学生默写全文、中心句和对偶句式等。这样设置教学目标把课文“体会课文诗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学习比兴和类比的写法、背诵全文”等教学目标变成一个个可以操作、可以观察、可以检测、可以量化的具体标准,使得课堂有标可依、有标可查、有标可考、有标可循。

二是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它是指教学目标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前的师范教育,大多的教学目标是指向教师的,比如《陋室铭》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会设置成“讲述铭的特点、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比兴、类比的联系与区别等”,强调教师教学目标中的主导作用。今天,尤其在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陋室铭》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以用学习目标来陈述,可以再具体为:学生具体说出铭文的篇幅短小、用词精练、讲究押韵等特点;通过细读中心句、实虚句、反问句等读出温中见润、温中见豪的感情;说出写诗人山、水、诸葛庐、子云亭、孔子话的目的等。这样让教学目标全部指向学生,变成一个个指向学生的学习目标,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三是教学目标的时限性。它是指课堂教学受到时间的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效率无可厚非,但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也同时要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目标必须是适量的、学生可完成的。比如,在教学《陋室铭》时,我在教学中考虑到默写学生能够在课余的时间内完成,临时增加了默写这一环节;考虑到陆机的文学理论艰深,耗时过长,效果不佳,临时删除了这一学习目标和其他学习目标。一节初中语文课,除去导入和课堂小结,一般只有四十分钟的时间。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量,及时删除过多的教学目标。限于课时,有的目标可以降低为学生的课后学习目标。

四是教学目标的指导性。它是指教学目标指导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练习测试及课后的反思等教学活动。语文课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教学目标也因人因教材而不同,有的文章用一个星期也教不完,课时就那么有限怎么办呢?这里涉及目标的定位问题。语文教材的编者往往将课文一个新的教学目标合理地安放在整个单元的目标链上,它可以是一个有机的节点,既照顾到前面,连接后面,又突出本身的个性,教者就可以选择这些目标作为课堂的学习目标,其他的教学目标点到为止。比如,在教学《陋室铭》时,我把“说出比兴和类比手法的联系和区别等”作为学习目标,这一单元其他课文没有这个目标,后面的《马说》又要涉及比喻这一手法,所以就将“比兴和类比手法”确立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其他的目标比如“托物言志”等,以前学过就点到为止。

五是教学目标的灵活性。语文教学目标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目的、单元教学目标来确定课时教学目标的,由于语文教材学习内容的多元性和学生前置知识的差异性,也决定语文课堂目标还要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比如,在设计《月迹》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我在原有课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三个目标,这些目标是让学生说出作者的无限想象,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无限体验,让学生说出叙述性语文的无限抒情,这篇课文的教学资源得到了超常的发挥。

猜你喜欢
陋室铭比兴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比兴、咏物辨说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
风赋、比兴、雅颂新论——兼比较章必功、王昆吾先生的“六诗”观
一篇《陋室铭》,仿写正流行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