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语文教学中对比的形式及其作用

2015-11-08 03:29王军林
新课程·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范进中闰土屠户

王军林

对比手法,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对比的形式及作用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下面就以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的几篇小说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同一人物形象前后之间的对比

《故乡》中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判若两人。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得银项圈,给我讲冬天捕鸟,随父亲看西瓜,海边拾贝壳。是那么天真活泼、有智有勇,简直是一个小英雄,整个身心充满了活力。而中年闰土却满脸愁苦,生活的重压使他变得迟钝麻木、迷信愚昧,由此可见,他的生命力和活力已被抹杀。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的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更可怕的是他内心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相称;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是寄希望于神灵。

1.这种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同样的对比还表现在杨二嫂身上:杨二嫂是典型的小市民。20年前她靠着自己的一点姿色卖豆腐,人还算本分,20年后她变得可笑、可气、可恨而又可怜。这一形象,无非也是从另一角度揭示主题:在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压榨的情况下,乡镇小市民也逃脱不了日益贫困和遭受损害的厄运。

2.《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在对于勒的不同表现,不仅反映了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等性格特点;同时还展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人与人之间没有真情可言,人性扭曲,只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二、不同人物形象之间的对比

《故乡》中的闰土和杨二嫂两个形象以及他们对我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闰土儿时与我是好朋友、好兄弟。成年后的闰土虽然生活艰辛,但依然为我拿来了“干青豆”,表现的还是那么“亲近”。20年后的杨二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1.这种对比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性格变化。闰土尽管愚昧麻木但不失厚道。人称豆腐西施的杨二嫂随着生活的压迫,变得泼悍放肆、尖酸刻薄、虚伪自私了。

2.这种对比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对于“闰土”“杨二嫂”既有同情也有批判:同情闰土的疾苦并批判他的愚昧和麻木,同情更多些;厌恶和讽刺杨二嫂的庸俗和卑鄙,也同情她的疾苦和灵魂的扭曲。

三、同一人物前后语言的对比,范进中举前尊称胡屠户为“岳丈”

胡屠户又是如何称谓他的呢?“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我积了什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范进向胡屠户借盘缠准备参加乡试时,“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胡屠户粗俗势利、欺贫傲慢的市侩本性和市井无赖的品行一览无余。中举后,范进的语言随着他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不同——称胡屠户为“老爹”了。胡屠户更像一只变色龙,对范进的称呼由“现世宝、癞蛤蟆”改称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等。胡屠户态度的根本改变一下子就挖掘到了人物的灵魂深处,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这时范进也不在唯唯诺诺,显得很有主见。“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张乡绅还和范进称兄道弟,以此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自己将来仕途的发展作铺垫。

这种对比既有揭示人物性格、展示社会风气的作用,同时也表现了人物社会地位的变化。范进中举后,已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也马上表现出了虚伪、圆滑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表现出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四、同一人物与周围人关系前后的对比

众邻居在这个故事中是一些无名无姓的“可怜”之人。范进中举以前,门庭冷落,一家人穷得无法度日快要饿死之时(他母亲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没有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也无人过问。而范进中举的消息一传开,他们蜂拥而至,“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也有飞跑去找范进的,“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恭喜、帮忙、送钱物、找人,极尽巴结讨好。此外还写到了当地有钱有势、有名望的张乡绅,也主动来登门“攀亲”——“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送了银子还要送房子(出手大方)。

这种对比十分真实地再现和讽喻了当时的整个社会风气和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写尽了科举考试制度下趋炎附势、醉心功名富贵的普遍现象。

猜你喜欢
范进中闰土屠户
“范进中举”现实版
昙花破案
艺术的构思,绝妙的讽刺
从古文中学习写动物
《故乡》的呐喊
《范进中举》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