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着花样评价作文

2015-11-08 05:26陈光伟
新课程·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错别字评议评语

陈光伟

作文的评价,传统的做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教师耗时费力不少,辛辛苦苦地圈点勾画,打错别字,写眉批,写总批,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要批改,每一页都画得红红的。笔者就曾经多次写出过整页甚至更多总评语,而每一个符号、每一句评语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无不寄托着老师的殷切期望。可作文本发下去之后,学生只关注等级分数,很少有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老师的指导性评语,有的同学即使看了,也如过眼烟云,等到下次写作文的时候又重蹈覆辙,几乎没有什么改进。可见这种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却收效甚微。如何提高作文评改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很关注的实际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就明确提出了作文评价的主角应当是学生,学生要自改、互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评改中,写、改相辅相成,学生互动交流,取长补短,这样才能达到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可具体怎么操作呢?笔者认为变着花样批改作文,既换了教师的“口味”,又调动了学生的“胃口”,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经常使用的几种评价方法,总结出来和同行一块探讨探讨。

一、学生自评、互评对照式

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把评分标准拿出来,先让学生对照评分标准给自己的作文归类评分。这是自评。然后要求学生在全班同学中任意找至少两名同学阅览评价自己的作文,要求认真阅读、仔细评改,打出错别字(错别字要在当页正误栏内更正),标出病句(也要求在病句上方更正),圈点勾画出用得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成语等(并评价),指出用了修辞的句子(并评价)。然后再看选材、立意、结构等方面的特点,最后就自己的理解认真写上评语。交上来后教师既改作文又改评语,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参与评改的学生。这样教师虽然辛苦,但学生的收益不小。

在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前,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给出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包含文章的中心、内容、选材、结构、语言、错别字、标点符号、书写这些基本方面,标准尽量具体些,可操作性要强。标准一般分四到五类,各类要有相应的分数段。每类标准老师最好结合具体例文进行讲解,相应的分数怎么给老师最好也要结合具体例文进行讲解。这样长时间进行训练,学生操作起来也就慢慢做到得心应手了。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学生熟悉各类标准,写作文的时候自觉按照高一级的标准要求自己写作,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开放式

作文课上,学生积极主动地走上讲台朗读自己的作文,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仪态大方,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完后在座的同学发言评议,评议不必全面,可以就作文的某一个优点或缺点发言,也可以就作文的某几个优点或缺点进行评议,甚至可以对某一个词、某一个句子进行评价。教师当然也要参与评议,并要求被评议的同学把这些评议简要整理记录到该篇作文后,课后要对照自己的作文反复阅读思考,以期有所得,并能对以后的作文有指导意义。这种评价作文的方式学生很喜欢,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积极踊跃发言进行评议,他们说这种形式听、说、读、写的能力都训练了。从效果反馈来看,这的确是一种评价作文的好方法。

采用这种评价方法也要像前一种方法一样最好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评价标准。

还有其他的评价方法,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上面说到的这些作文评价方法,有些是变着法子让学生评价,有些是教师帮着学生评价,有些是师生一起评价。这些评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生真正扮演作文评价的主角。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的经验是:作文评价形式要灵活多样,不能一味苛求教师评,教师改;作文评价是一个积极互动的过程,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行动起来,才能使作文评价成为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不断地变着方法评价作文,才能让学生有新鲜的感受;让学生扮演作文评价的主角,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被感知、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而这种被认同和赞赏的感受将会转化成一种“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

笔者通过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合作、自评互改、主动参与,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学生取长补短,教师节时省力,评价形式灵活多样,这的确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错别字评议评语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诗嘲错别字
难忘的两次评议活动
错别字的自述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我与错别字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