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

2015-11-12 06:45尹丹婷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1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教学

尹丹婷

[摘要]在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上,许多研究者认为: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低下的原因是跨语言、跨文化教学,由于汉语作为教学的中介语,在双重语言文化转化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就更加困难。本文拟从学习策略的角度研究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低下的原因。以原籍贵州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策略调查问卷为切入口,研究贵州少数民族学生的在英语学习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并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147-02

一、前言

我国是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56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56个民族使用80多种以上的语言,其中有25个民族有代表自己的文字,总共有33种文字。而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一直是与汉族学生同课堂、同教材、同要求来组织和进行教学的。忽视了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由于受本民族语的影响和少数民族地区较低的教育水平而导致的普遍英语基础较差的客观情况。找出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不足和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值得所有英语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二、相关研究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是跨语言、跨文化教学.对母语不是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对汉语的理解本来就存在着一定的误差。用汉语作为教学的中介语,在双重语言文化转化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就更加困难。毕节师专英语系第一科研课题组对贵州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英语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补充和校正了对有关少数民族语言语音系统的论证,再次进行了语音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了毕节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比起汉族学生来,学习英语元音的困难比学习英语辅音的困难更大等结论。刘翊的调查有表明把英语作为第三语言来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方法与汉族学生有一定的差异。陈洁指出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误解,主要体现在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学习的价值等方面。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学生把成绩提高缓慢的原因归于客观环境,从而对英语学习持消极悲观的态度,对现状感到束手无策。

Oxford指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自己的学习更为有效,更为自主、更为有趣的行为”。他把学习策略分为6大类,其中属于直接影响学习的策略有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而属于间接影响学习的策略有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国内学习策略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方法不同是造成英语成绩差异的主要原因;母语策略与形式操练策略对大学英语四级成绩有明显预测力;但是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几乎没有。人们一般都把他们与大学生同等对待,没有意识到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以少数民族学习者为研究对象的策略研究还较少,像Aiquan,Lucy L.F.和F.Stevens研究中所界定的少数民族与本文所调查的少数民族的民族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才刚起步。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32名原籍贵州的少数民族学生。分属苗、布依、侗、土家、彝、水、白、壮、回、仡佬、瑶、满族、穿青人(未定民族)14种少数民族。

(二)调查问卷设计

研究工具为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本问卷是参考Ox-ford设计的学习策略调查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Learning)和程晓堂、郑敏设计的英语学习策略调查表的基础上,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情况,增加了依赖母语策略,包含中文翻译策略和本民族语翻译策略两个方面。目的是想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受中文和本民族语影响的程度。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用李克特氏量表的五点评分法,并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三)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根据程晓堂、郑敏对英语学习策略平均得分的分析,平均分为4.5-5表示总是使用学习策略;3.5-4.4表示通常使用学习策略;2.5-3.4表示使用情况一般;1.5-2.4表示通常不使用策略;1.0-1.4表示几乎从不使用。结果详见下表。总体来看,认知策略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最经常使用的策略,这说明大多数学生都知道熟能生巧的学习原道理,并在实践中能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操练。同时还证明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是英语学习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其次元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经常被采用,说明许多学生能在学习中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经常复习,通过各种方法加深记忆,巩固学习成果,并能经常地检查学习效果。值得关注的是中文翻译策略也经常被采用,说明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仍习惯中文思维,对汉语的依赖比较大。本民族语翻译策略的平均值最低,说明大多数学生并不经常采用把英语翻译成少数民族语的方法。

四、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第一,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采用记忆策略。但采用的形式比较单一,只通过重复说或写来背单词,而很少使用其他的较灵活和生动的记忆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更多、更有效的记忆英语的方法。

第二,认知策略是少数民族学生最经常使用的策略。表明他们通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也知道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许多学生喜欢看英语电视、电影,但多数学生不喜欢读英语书籍。他们能够利用推理、归纳等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学校和英语教师应尽力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外部条件,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多运用英语。

第三,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用英语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对话交流的机会极少,校园第二课堂英语活动不多,调查说明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还没有掌握如何在英语学习中使用补偿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有效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endprint

第四,善于学习的人会经常使用元认知策略。调查说明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经常采用元认知策略,能在学习中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经常复习巩固学习成果,并能经常地检查学习效果。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运用元认知学习方法,不会评价自己学习的效果并以此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也是阻碍他们整体英语水平提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第五,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忽视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他们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这些策略的运用。不善于利用英语交流来提高自己。

第六,相关研究表明优秀的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往往不喜欢采用中文翻译策略。此次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仍经常采用中文翻译策略,这是一个值得引起英语教师注意的现象。应提倡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经常用英文讲课,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第七,本民族语翻译策略统计分析显示由于受本民族语潜移默化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借助本民族语理解英语的意思。这一部分的调查结果体现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由于受本民族语潜移默化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借助本民族语理解英语的意思。这次调查的结果也说明大部分贵州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并不大。

五、结论

关于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学界存在着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学习者原先所掌握的语言在大脑中根深蒂固,在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由此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要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就意味着要打破以往固有的语言习惯,建立一套新的语言模式。因此,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与消除母语影响的过程。依据这一理论,少数民族学生在开始学习英语时,掌握的语言多于汉族学生,因此他们受到的干扰更多,学习难度更大。所以,教师在观念上要明确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非常需要培养学习策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关注学习策略的培养与训练。正确、有效的学习策略除了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外,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适时传授各个时期及各个项目的学习策略,尽快接受、掌握、运用最佳学习策略。并且,大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迅速,认知方式逐步丰富、扩展,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在快速的发展,逐步趋于成熟和稳定,对他们进行学习策略培训更有益于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翊.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报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

[2]陈洁.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误解分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5).

(责任编辑:桂杉杉)endprint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教学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试测报告
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分析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