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冀勤先生的《金元明人论杜甫》

2015-11-14 07:27刘尚荣
杜甫研究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合璧金元明人

刘尚荣

作者:刘尚荣,中华书局文学室编审,10073。

新年伊始得到一个好消息,冀勤先生编著的《金元明人论杜甫》终于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了,专家学者无不拍手称快。

此书的编校出版,历经坎坷,颇为艰难。

众所周知,早在1964 年8 月,中华书局曾出版过《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原计划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从诗文别集、总集、诗话、笔记、史书、地志、类书中,编收有关杜甫生平事迹及其作品思想艺术的总评论资料,按唐宋元明清及近代的顺序排列;下编专收对杜甫每首诗的辑评。因时间紧迫,当年首先出版的只是“上编唐宋之部”。而上编金元明部、清与近代部及下编,华文轩即中华书局文学室同仁收集的资料尚不完备,更因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无法续编成。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杜甫卷》出乎意料地重印三次,总发行量超过两万册;更有专家学者打探:全书何时可以出齐?然则时过境迁,中华书局文学室势难再用“大兵团作战”的形式,完成续编重任。于是,文学室将已收集到的资料转交山东大学,希望借助萧涤非教授率领弟子长期研究杜甫的功底与积累,继续完成《杜甫卷》上编金元明部、清与近代之部及下编的编撰重任。因各种原因,数年过去,山大老师对此资料书的编撰并无实质性的推进。 “续编”迫在眉睫又迟迟编不成书,这也让中华书局骑虎难下,不知所措。

在关键时候,老编辑冀勤挺身而出,她不甘心《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全书遭“夭折”,遂决心独立完成后续工作。她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率先收集金元明人评论杜甫的资料,内容包括:杜甫的生平事迹与思想演变的考述;杜甫诗歌的评论;作品本事的考证;典故的注释;以及杜诗的传承与影响等。本书特别关注杜甫与其他诗人,尤其是与李白的比较研究;对杜诗的分歧见解,争议资料的兼收并蓄;杜集编选、刊刻、笺注、评论的史实记述,及杜甫佚诗的考证。内容雷同的资料,则选录最早最完美的。同一作家的资料先列本集,次列其他著作,再次是见诸别人著述中的记载。全书以时代为纲,作家为目,大体按其在世时间先后顺序编次。

全书编定后,理应作为《杜甫卷》上编“金元明部”继续由中华书局出版。因为各种原因,书稿在书局耽搁数年,未能及时审定出书。编者无奈,只好另觅出路。幸有商务印书馆独具慧眼,率先考虑读者亟需,毅然接受了冀勤先生的全稿,并聘请专家外审外校严把质量关。经过一番周折,以《金元明人论杜甫》的全新书名,于2015 年1 月,让这部被专家学者期盼已久的资料书得以问世。稍有遗憾的是,清及近代作家评论杜甫的资料汇编,还是遥遥无期。

《金元明人论杜甫》堪称《古典文学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的姊妹书,而又独具特色。全书辑录了四百六十九家评杜资料。为此编者查检了大量图书文献,其中包括:杜诗注释类二十种,金元明人别集二百五十种,总集二十四种,诗文评五十种,笔记杂著六十四种,史书、类书十二种。当年没有电脑互联网,没有书名人名索引,全凭人工操作,长年累月跑图书馆,借阅并翻查大量文献,逐书逐卷从头查到尾,从中寻觅评杜文字加以摘录,真是甘苦备尝。编者对其采录的每条资料,均注明作者、书名、卷数、类别及诗文标题,出处明晰,翔实可靠,便于核正。正文中酌加编者按语,如明代作家杨慎学问高,往往大而化之欠严谨,本书收录他的评杜资料近九十条,其间夹附“编者按”也有七八条,分别指出“胡应麟对此论有驳”“对此张琦有别解”“对此论胡应麟有补充”“胡应麟对此说略有纠正”或“有异说”云云,甚至点明“此则全录《困学纪闻》”。这些提示令全书前后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横向联系或纵向深入都将对读者研究杜甫有所补益。

读者借助于这部资料书,可以初步探索金元明人研究杜甫的基本面目,看到那个时代人们对杜甫的接受、评议、考述及传承的轨迹。翻查正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代七家、元代九十三家的评杜资料。应该说金元时期中国古典诗文创作与评论均处于低潮期。当时最繁盛、成就最高的是戏曲文学,但也不乏有元好问、方回这样的人为研究评论杜甫投入极大的热忱。尤其是方回,本书收其评杜资料达一百五十余条,可谓搜罗殆尽,除《桐江集》并《续集》外,《灜奎律髓》保存的大量评述,足以见证这位江西诗派追随者“一祖杜甫”的良苦用心,虽有粗疏怪论,亦多可借鉴者。

有些金元资料十分难得。如以乐府词著称的元代作家刘秉忠,在其《藏春集》卷二有《再读杜诗》,云: “干霄气象动高兴,际海波涛生运思”,说得比较空泛。令人疑惑的是此诗题“再读”,翻遍今传《藏春集》六卷却未见“初读”者踪影。后来细心的冀勤在《永乐大典》卷九百零一“诗”字韵中找到了答案,发掘出刘秉忠《读杜工部诗》: “工部文章万汇全,焕如星斗罗青天。差居三百五篇后,杰出数千馀句前。”可见刘秉忠初读杜集就曾给予其极高评价。刘诗又云:“清雄骚雅随情赋,远近洪纤著意看” “漫漫一似沧溟水,无限鲲鲸吸不干”。对杜诗风格、历史地位、博大精深的内涵作形象化的比喻,恰与《再读杜诗》相呼应。《永乐大典》又收刘秉忠《读李杜诗集因作适时歌以呈诸友》,在将李白与杜甫作比较研究的同时,准确描述了安史之乱令杜甫“致君不能到尧舜,为臣未得同伊周,名列朝官事难济”的理想破灭后的尴尬与悲凉,有嘲讽也有同情。《永乐大典》还收有金代作家房皞等人评杜逸作,这不仅为我们研究杜甫补充了新颖罕见的好资料,又为相关作家别集的拾遗补缺提供了可靠线索,一举两得。

全书收明代(含由明入清者)三百六十九家评杜资料。明代文学流派众多,文人集团过百。有趣的是,各类作者,无论推崇性灵或格调,也无论喜好古诗或近体,大家不约而同地都要拿杜甫说事,于是争先恐后选注选评杜甫诗。应该说宋人以注释杜诗见长,有所谓“九家集注”“千家注”“补注”等,颇多创见。明人注杜者二三十家,大都炒冷饭,进步有限。反倒是赏析、解读、评点、考证成为明人研究杜甫的专长。明人说杜,或三言两语,或长篇大论,见仁见智,独抒己见,时有争议,各自忙不迭地从杜诗中汲取营养,从不同角度解读探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原本枯燥的资料书变得精彩纷呈。在明代众多评论者中,杨慎、胡震亨堪称大家,而胡应麟提供的资料超过两万言,已是评杜专家了。钱谦益提供的资料则达四万五千余字,直可据以撰写《钱牧斋论杜甫》的专著,而与钱氏《杜诗笺注》并行传世了。凡此均应特别予以关注。

《金元明人论杜甫》的使用价值,亦体现在杜诗拾遗的考订上。如杨慎《太史杨升庵全集》卷五十七《杜逸诗》云:

《合璧事类》载杜工部诗云:“三月雪连夜,未应伤物华。只缘春欲尽,留著伴梨花。”此诗旧集不载。又“寒食少天气,春风多柳花。”又“小桃知客意,春尽始开花。”则今之全集,遗逸多矣。

经查杨慎所引《合璧事类》系指宋代谢维新编《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杜甫逸诗逸句见诸该书《别集》卷二十八“梨花门”,又卷三十三“柳花门”,又卷二十六“桃花门”。他所谓的“旧集”“全集”,系指宋人编刻的杜甫诗集。而上引“伴梨花”的五绝,别见于与《合璧事类》同时期成书的宋代陈景沂所编《全芳备祖·前集》卷九,又见诸明代曹学佺编《蜀中广记》卷一百一及《御定渊鉴类函》卷九(题作《春雪》),均署名杜甫作。将其视为杜甫逸诗,似可定论。

然则相比于宋理宗时期问世的《合璧事类》《全芳备祖》,早在百年前绍兴初,经由宋代蒲积中编撰的《岁时杂咏》卷四十三既以《嘲三月十八日雪》为题收录了上述五绝,文字雷同,分毫不差,而署名却是“温庭筠(飞卿)。”宋时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卷二十一收此篇作品,标题、文句、署名同《岁时杂咏》。后出的四库全书本《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十四收此诗,题作《春雪》,署名却是“刘禹锡”。《全唐诗》卷二百三十四“杜甫补遗诗”及卷五百八十三“温飞卿补遗诗”,同时收录了这首五绝,标题各异而文句全同。今见明代曾益撰清代顾予咸、顾嗣立补编而成的《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九即收此五绝,题及正文取同《岁时杂咏》;清代仇兆鳌编《杜诗详注》之“补注卷上”亦收录此诗,依从的是杨慎《丹铅录》(文同《升庵全集》),采自《合璧事类》。

如此看来,一首五绝作者涉及唐代三位诗人,能否确认为杜甫逸诗,尚需慎重深入地考证。一般认为《岁时杂咏》成书在前,定为温庭筠(飞卿)作品较为合理。无论结果如何,《金元明人论杜甫》能提供杜诗补遗的研究课题与资料线索,足以说明此书可为杜甫研究增添助力,做出新的贡献。

总而言之,作为一部有着填补空缺意义的评杜论杜的资料书,其实用价值显而易见。《金元明人论杜甫》历经磨难编定,得以正式出版,可喜可贺。我想对商务印书馆同仁说的一句话是:此类好事,多多益善。

猜你喜欢
合璧金元明人
梅樊璟 金元奕 陈傲宇
港珠澳大桥夜览
读写“合璧”
交友信号
背门
聪明人不看答案
聪明人不看答案
合璧电子:匠心孕育竞争力
金元饺
合璧,演绎精彩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