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Men《车迷》读者俱乐部杯卡丁车挑战赛贴地飞行日

2015-11-17 08:28宋一行摄影王镜
车迷 2015年1期
关键词:排位赛卡丁车车迷

文:宋一行/摄影:王镜

特别鸣谢:卡丁车世界

2014年12月的第二个周末,车迷杂志携ZaMEN共同举办了《车迷》 读者俱乐部卡丁车挑战赛,旨在为读者与卡丁车驾驶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娱乐平台,而无论是大师组的专业性还是业余组的欢乐氛围都为这次活动的圆满落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能对于许多普通车友来说,很少会有机会现场亲临国际级的卡丁车赛道一睹专业选手的卡丁车比赛。其实卡丁车赛事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它是作为F1方程式赛车的“摇篮”而诞生的,在欧洲也称“迷你方程式”,在刚诞生那会,卡丁车是一些父母设计出来供子女在后花园或大型停车场玩耍的玩具,最初是用剪草机改装而成,设备及发动机均非常简单。渐渐地,卡丁车在性能及安全方面不断改良及转型,再加上可供标准比赛用的场地纷纷落成,基于其入门技术及费用要求不是很高,所以迅速发展成为一项老幼皆宜的运动项目,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国际性赛事也应运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赛事是“全欧洲卡丁车锦标赛”和“日本世界杯锦标赛”。在安全性方面,由于卡丁车的悬挂非常低,易于操控,所以卡丁车可算是赛车运动中最安全的车型。

大师组比赛, 最年轻选手12岁

比赛当天,风和日丽,整个上午都是大师组的专业选手们在进行着激烈的热身练习与排位赛。此时,业余组的读者与卡丁车驾驶爱好者正陆续签到进场,伴随着一万四千转的高转速与180公里/小时的竞速卡丁车的轰鸣声,专业车手们不断刷新着自己的最快圈速,拿到手中的时速统计表也从1分出头逐渐降低到59秒、58秒……

在井然有序的专业组排位赛之后,便迎来了下午的第一个重头戏——专业组的预赛。卡丁车的比赛与我们常见的赛车比赛有所不同,参赛选手并没有硬性划分,12岁以上便可以参与,且上不封顶,男女亦可同场进行竞技,本次大师组的比赛参加预赛的选手中年龄最小的选手刚过完12岁的生日。据透露,在他参与的大大小小几十次的赛事中,他已经获得过三场大赛的前三甲,而与他同组的几乎都是职业卡丁车车队的车手,余下不多的几位也是业余赛事的佼佼者,并且这位小男孩还曾在卡丁车国际赛道上开出过54秒14的好成绩。在专业车手们进行预赛的过程中,业余组的广大读者朋友们也没有闲着,几乎是站满了赛道边的观赛席。一边惊叹于大师组的驾驶技术,一边在脑海里记录下稍后自己上场时该在赛场上行驶的走线与刹车点。虽说是卡丁车挑战赛,但来的读者朋友们也有一家三口前来比赛的,而凡是到场的女性也都表示希望示希望参与到赛程中来,并且其中不乏有Suki这样的欧洲美女前来参赛。由于今天的重头戏并非大师组比赛,所以我们就简单的列出大师组比赛的成绩:前三名分别是:曾凯58秒41、李希君59秒37、张叶59秒97,而12岁小将叶舒的成绩为1分08秒17,排名第7。

业余组预赛, 从懵懂到专业

在完成大师组的排位之后,今天的主角,业余组的比赛也即将打响。在简单的卡丁车说明会讲解完成后,便进入了业余组的比赛,首先进行的是业余组的练习赛。简单来说就是每12人为一组上去跑8分钟,此时,一些平时有参与这项运动的卡丁车迷们明显占据优势,敢于超车,敢于在弯心处踩油门冲刺等,所跑完的圈数也明显比一些打酱油的参赛者要多上两三圈。比如当我拿到第一张练习赛的完赛成绩表时,最多圈数与最少圈数竟然差了3圈之多……须知在8分钟里所有参赛者中最快的一位选手也就跑了4圈,在询问了工作人员后方才得知是这位仁兄在跑第二圈的S弯时转向过猛滑进草坪熄火了……

在练习赛完成后,简单询问了几名读者后,大家得出了比较一致的感受是方向盘太重,在后半段几乎搬不动方向盘,不过这次来的读者朋友们有超过半数都是第一次驾驶卡丁车,能够完赛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由于我们业余组比赛的用车与大师组有所不同,在外圈四周焊接了四根钢管结构的防撞杆,并且发动机排量也仅是专业车手用车的一半,所以在增加了约20%的重量之后,确实付出的体力较之那些“快车”要多许多,再加上本就没有任何转向助力的转向系统,确实会让一些平时缺乏锻炼的朋友感到劳累,不过这些业余组用车胜在更安全,较慢的速度带来了更高的容错率,也可以让大家更容易上手。

由于卡丁车的驱动形式为后置后驱,且驾驶时重心又低,因此想要漂移较之普通轿车来得容易许多,只需在过弯前保持40公里/小时以上的初速度,入弯后重刹的同时猛打方向盘就能体验到漂移的乐趣,当然,整个过程不宜太久,眼看过了弯心就要及时反打方向补油门,不然就容易造成原地调头或打滑的窘境……

在愉快的练习赛热身过后。紧接着就来到了更为刺激的排位赛,我们的赛制是按秩序逐个发车、以行进中发车的方式比赛,在起点线通过红外线扫描车牌号通过的时间,并由电脑打印出成绩,因此即使在排位赛,也可能出现两车互相竞速的局面,所以这对于车手们的要求其实较之练习赛更高,一方面要做出自己的单圈最好成绩,一方面还要防止受到他人的干扰。

我们第一轮上的12个选手中有两位巾帼,虽说这项活动不需要驾照就可以参与,但没有转向助力的卡丁车还是需要一定力气与耐力才能完赛,所以当我们看到两位女士并非最后一名通过终点时,还是不免让我们产生了一丝意外。

在第一轮的排位赛中,徐刚意驾驶的1号车稳拔头筹完赛5圈,其最佳圈速为1分26秒16,11号车的苏尹人则以一秒之差屈居第二。这轮排位由于过半的车友们都是有过驾驶卡丁车经验的,所以前十位均跑到了1分40秒以内,而末尾的17号车也跑出了1分41秒的不错成绩。在交换第二轮排位赛的车手们时,大家都开始一起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哪辆车更快。其实对于业余组的卡丁车来说,确实有着快慢之说,首先这些车只供游客们付费体验,并非为竞技大赛准备的“快车”,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车平日里仅是确保刹车正常、油箱有1/4油量即可开跑,不会像专业卡丁车那样频繁地日常维护。而真正影响到速度快慢的,如刹车片老化、转向机构松动、油箱满载等,都会对最终的完赛成绩造成影响。因此,在练习赛和排位赛中不断摸索,与周边车友的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了解哪辆车的车况好,哪辆车已经“难堪重任”便也成了此次业余组赛事的一大考验,因为最后的总决赛是按照排位赛的成绩次序而进行优先选车的。第二组全部完成排位赛以后,拿到前三的分别为12号车的蒋晨波1分26秒、1号车的徐肖翔1分28秒与0号车的张弘1分29秒。而第三场排位赛由于女性选手众多,因此战绩则稍差一些,只有前五名进入了1分40秒的行列,其中前三分别为11号车的陶胜1分29秒、8号车的尹卓1分33秒与0号车的陈禛祺1分38秒。从这三场排位成绩即可看出,11号车与1号车的车况都相对不错,5号车则成了公认的慢车……

业余组决赛, 小意外造成冠军拱手

在即将开始业余组决赛的档口,还穿插了一批前来进行卡丁车体验的普通消费者,在赛道边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由此可见卡丁车的消费群体还是相当可观的。闲话不表,我们继续回到决赛中来,我们从前三轮的排位赛抽出24名选手进行A、B组的比赛,为了公平起见,最终成绩依旧是看各选手的单圈最快圈速。因此,选车就成了十分重要的一环。其中0号车、1号车与12号车最先被选走,结果也如我们所料,这三辆车在两轮总决赛中都获得了前3名的好成绩。其中悲剧的5号车与13号车则仍背负着垫底的惨痛命运……

在8分钟的最终决赛后,第二轮原本第一名的12号车最快圈速为1分22秒87,这速度超出了第二名1分24秒84整整两秒之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很快第二名及第三名选手都上前来说第一名在6、7号两个S弯的末尾两弯道都是直线冲过,并没有按照赛道的路线行进。这样做直接导致了在回到赛道后,轮胎上附着的小石子直接往身后两辆卡丁车飞去,造成了两车人员头盔的不时“咚咚”作响。也由此,原本驾驶12号卡丁车的苏尹人因为违规驾驶被判加时10秒而遗憾地将到手的冠军拱手让人。最终,冠亚季军分别为:郑俊1分24秒84、蒋晨波1分25秒14与徐肖翔1分25秒47。

赛后采访

赛后,我们特意采访了拿到冠军的郑俊,他就这次比赛做了一番冠军感言:“开卡丁车的过程中,我享受到的是开轿车所没有的刺激感。平时的压力都可以在这种急速而安全的运动中得到释放。开完每圈卡丁车后,互相之间都会交流经验与心得,无论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每个人都可以从这项运动中收获许多。比如我的收获就是心态和勇气。首先,我们驾驶的卡丁车并非全部都是调校在相同水准之下,有些车快,有些车慢,比如8号弯之后的大直道上,经常是两车明明都是全油门在那冲刺,还是会被拉开距离,因此更成熟的心态还是很重要的,再有就是勇气,做人做事和开卡丁车一样都需要勇气,在底盘如此低的卡丁车上,其实你感觉到的时速会比实际车速要快许多。此时无论过弯时的最佳走线还是出弯时油门的临界点都需要你拿出勇气来踩。在这边也感谢《车迷》杂志能给我们带来如此好的活动,希望日后能多多举办这样寓教于乐的健康活动!”

猜你喜欢
排位赛卡丁车车迷
2018定向世界排位赛短距离中外优秀女子运动员成绩比较分析
车迷说
开卡丁车
车迷说
车迷说
车迷说
跑跑卡丁车
充满争议的F1排位赛
卡丁车大赛
看2000年全国卡丁车锦标赛日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