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民间歌谣

2015-11-19 02:30张呈富
上海采风月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东洋汉奸歌谣

文/张呈富

抗战时期的民间歌谣

文/张呈富

歌谣,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并藉以口耳相传的韵文形式。由于它具有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轻便灵活等特点,因此每当重要历史关头或历史变革时期,它都会首当其冲,率先发声,为其呐喊造势,雷鼓助阵。最近翻阅了各地有关抗日战争的歌谣,眼界为之打开。这些年隔已久的歌谣作品,至今韵味依旧,魅力永存,读来仍然有一种令人血脉贲张、催人奋进的震撼力量。这些产生于非常时期的鲜活歌谣,是对日本侵略者暴行的血泪控诉,是激发全民抗战热情的生动写照,是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历史规律的必然昭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守。紧接着日军在上海制造“八一三”事变,上海沦陷后,当时仅金山卫地区被日军杀害的居民就有两万七千多人,烧毁房屋两万六千多间。有谣控诉道:

说东洋/道东洋/东洋鬼子太猖狂/飞机大炮机关枪/不是杀/便是抢。

说东洋/道东洋/东洋害伲无家乡/多少孩儿没爹娘/多少百姓逃四方。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进城后,对无辜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进行长达六个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杀。与此同时,还大肆奸淫妇女,进行大规模的抢劫、焚烧和破坏。当时有很多谣对日军这种惨无人道的兽行进行了血泪声讨和控诉,其中一首曰:

日本鬼子太凶残/杀人放火不眨眼/烧我居房万万千/杀我同胞千千万。

江水翻血浪/尸骨堆成山/繁华城市成废墟/六代古都遭劫难。

日军所到之处,便实行“三光”政策,交通被破坏,工厂被侵占,商业停顿,人民逃难,有的地方甚至到了十室九空的地步,一派凄惨狼藉情景。在湖北大冶一带,日军被形容为暴虐的黄沙和洪水:

鬼子来了一阵沙/黄沙千里无人家/鬼子来了像洪水/洪水过后万家毁。

日本侵略军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莫过于对中国矿山资源的掠夺;他们对中国劳工的奴役和迫害,也莫过于对矿工的奴役和迫害。正如一首矿山歌谣所示:

人间地狱十八层/十八层底下是矿工/矿工不如一根草/生老病死无依靠。

在抗战歌谣中,为数最多的莫过于反映民心所向、民众觉醒的内容了。一首《决不当亡国奴》唱道:

有枪拿枪/没刀拿木棒/夺回国土/保住家乡/粉身碎骨掉脑袋/亡国奴啊决不当!

亿万民众的觉醒意识点燃了抗日的烽火,汇成了抗日的怒涛。抗战初期在各地出现了许许多多“母亲教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生动场景。广西有这样一首妻送夫君出征的山歌唱道:

一时虽是心难舍/想起理来是本分/日本要亡我中国/救国责任在夫身/家中有事我料理/自有妹来奉双亲/早赶日寇出国境/凯旋回乡慰亲人。

除此以外,社会上的许多报刊也为之鼓动、造势。当时,《新华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首《抗战山歌》:

堂堂中华大国民/岂任长此让敌侵/此仇不报非好汉/此恨不出莫做人/郎有心来妹有意/一心只想去当兵/野草不除禾不长/倭寇不除国难兴。

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感召下,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全国上下总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形成了众志成城、为尊严而战的伟大抗战精神。许多歌谣都有这方面的描写。如河北的《鸡毛信儿俺送去》:

嫂嫂站岗在村西/俺娘灯下做军衣/大婶站上抬担架/鸡毛信儿俺送去。

好一幅全家为抗战出力的生动画面。又如山东的《太阳光光照四方》:

太阳光光照四方/家家参加打东洋/哥哥扛枪去打仗/嫂嫂忙着做军装/弟弟妹妹年纪小/村头轮流来站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在装备简陋、资源匮乏、给养不足等条件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进行的。值得一提的是坚持了十四年之久的东北抗日联军,他们终年潜伏在茫茫林海里,穿越在千里雪原中,忍受饥寒煎熬,与敌人展开生死的斡旋与博弈,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其生活之艰苦,环境之恶劣,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有谣曰:

名字叫抗联/家住长白山/住的山头洞/睡的石头板/穿的树皮鞋/吃的树皮饭/心比烈火红/志比铁石坚/抗日救祖国/恢复我江山。

正因为凭着“心比铁石坚,志比铁石坚”的信仰和意志,才使得抗日联军威名远扬,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其间,也出现了很多像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抗日英雄,受到人们的赞颂和敬仰。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指导员,1940年2月在吉林濛江与日军战斗中壮烈殉国。人民群众久久怀念他:

濛江水/日夜流/英雄山歌唱不休/唱得太阳放金光/唱得高山直点头/唱得月亮灿灿亮/唱得江水滚滚流/抗日英雄杨靖宇/日月山河共不朽。

有的将士在战斗中失利被俘或牺牲前,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始终表现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的大无畏精神。有谣赞叹:

鞭子紧抽血染衣/烙铁烫焦满身皮/死去活来没口供/抗联真是好样的。

抗战中,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是民兵、儿童团,还是妇女会,他们都自觉行动起来,力所能及地积极参加到各种抗日活动中,而且巧用计谋与智慧,和敌人展开周旋,狠狠打击侵略者。如《放哨》:

高高山上一株树/上面坐着小英豪/要知他是哪一个/游击队员小张保/问他树上瞧什么/防着敌人耍花招。

读此谣,一个活泼可爱的抗日小英雄立即出现在眼前。他利用熟悉周边村落情况的优势,随时注意敌人的动向,以获取情报。又如《民兵巧计捉活哨》:

好笑真好笑/民兵捉活哨/一不用枪/二不用刀/背后一抱/布袋一套/绳子一绕/拉了就跑。

多么熟练的擒拿动作,多么默契的巧妙配合,充分体现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再看另一首则更有趣了:

老伯伯/八十八/耳朵聋/胡子白/拄着拐棍奔南洼/纸条压在石头下/乐颠颠走回家/雄鸡刚叫天没亮/汉奸脑袋搬了家。

这位上了年纪的老伯伯,虽然耳聋眼花,有些龙钟老态,但在对敌斗争中,却丝毫不服老,不含糊,实在令人敬佩。

在全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同时,对汉奸卖国贼之流也进行了狠狠打击。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日本人到处收罗汉奸作为工具,实施所谓“以华治华”的策略,一首歌谣警告人们不要上当:

劝同胞/莫上当/做汉奸/没下场/你是中国人/怎能把敌帮/家里被他抢到手/一枪送你见阎王/我劝同胞莫上当/快快反奸打东洋。

然而,那些数典忘祖、出卖人格的忤子逆孙还是大有人在:

老牛老马/记吃不记打/汉奸警察/认鬼子不认亲妈。

他们充当日本人的爪牙,或为日本人摇旗呐喊,勒索摊派,欺压善良。他们这种无恶不作的恶劣行径,成为百姓经常切齿痛骂、无情斥责的对象:

河水清/河水混/汉奸特务不是人/见着同胞横瞪眼/见着鬼子献殷勤/白白吃了人间饭/实实在在不是人。

又如《小警察,像条狗》:

小警察/像条狗/夹着洋刀胡乱走/本是中国人/变成日本狗/看见鬼子摇尾巴/遇到同胞斜眼瞅/现了祖宗眼/丢了中国丑/有朝一日天地变/一刀砍下你狗头。

活脱脱的一副民族丑类的形象。历史证明,这些在国人面前耀武扬威,在日本人面前奴颜婢膝的汉奸之流,都没有好下场,最终受到了历史的惩罚。

八年抗战,付出最多的,非前方将士莫属了。他们浴血奋战,舍己救国,功臣垒垒,可歌可泣。一首《胜利劳军歌》唱道:

抗战八年整/将士多苦辛/流血与流汗/血肉筑长城/前方我士兵/国之大功臣/为国而忘家/为民而舍身/这样救国者/如何表深情/欢呼胜利日/大家来劳军。

在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今天,重读这些歌谣很有现实意义。这些曾在烽火中吹响嘹亮号角,曾在战争年代鼓舞士气的歌谣,不仅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也是弥足珍贵的文艺史料,这对于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珍爱和平和开创未来,无疑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东洋汉奸歌谣
甜甜的歌谣
捉蛐蛐儿
“生态史观森林思想”与当代日本的东西方观
东洋武士
金属力量
大年初一闹汉奸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肃奸初探
国民政府逮捕汉奸百态
国民政府逮捕汉奸记
读歌谣画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