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青少年体育竞赛组织现状与发展研究

2015-11-19 20:10秦贻来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组织

秦贻来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1

摘 要 通过探析广东省青少年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现状,旨在能够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理论成果以及专家的见解,并结合广东省的实际情况,为促进广东省青少年体育竞赛的健康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 广东省青少年 体育竞赛 组织

一、广东省青少年体育竞赛组织发展情况

(一)比赛类型和参赛队伍的参赛情况

广东省青少年体育竞赛除每隔几年举办的综合性体育竞赛,如省中学生运动会之外,“体教系统”常年联合举办的青少年体育竞赛都是单项比赛,采取的都是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单项竞赛规则进行比赛。其中“体教系统”组办的单项竞赛的竞赛类型分为锦标赛和冠军赛,以锦标赛参赛的队伍最多。竞赛队伍参赛的目的除了争取好的比赛成绩外,更重要的是检验训练效果,发现和培养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另外,广东省体育局和教育厅联合举办的4年一次的省青少年运动会是综合所有的专项体育竞赛的赛事,由每个市派一支队伍参赛。

(二)比赛安排的时间和场地器材情况

通过调查得知,广东省青少年体育竞赛的比赛时间基本上都在6、7、8月份。由于参加比赛都是青少年,年龄在18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都在读书,竞赛安排在这个时间可以很好地处理好学生的学训矛盾,消除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这样就可以为广东省培养文体兼备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场地器材则是由承办单位提供。另外,部分赛事是由该项赛事的组委会主办,场地基本上设在高校或该组委会租赁场地厂。

(三)对裁判员、仲裁以及工作人员的选派与管理

广东省青少年体育竞赛的裁判员由省体育局统一选派,正、副裁判长和部分裁判员由广东省体育局选派。

主办方对裁判员的选派,首先遵循针对锦标赛和冠军赛的级别不同采用相应的竞赛规则,而选派不同级别的裁判员。针对锦标赛大都采用国家一级裁判。另外,在选派裁判的过程中要从各个市级的裁判中选派要平衡,同时在裁判本市级单位举办竞赛的时候尽量使用外市级的裁判,这样可以有效地杜绝一部分判罚不公正情况。

同时还设立了仲裁委员会,同样仲裁委员由省体育局统一选派,不足名额由承办单位补齐。旨在对裁判的判罚进行评价,和针对当时的判罚情况做出及时的更正,确保竞赛有效正常地进行。工作人员由承办单位安排。

(四)赛事经费的来源与安排情况

目前广东省青少年体育竞赛的经费来源主要是省体育局和教育厅拨款,对于一些体育赛事项目由该赛事项目的组委会拨款。由于青少年体育赛事的可观赏性较差,故而从社会上得到的赞助很少,甚至没有。另外,赛事承办方主要负责相应的服务后勤工作来协助主办方使赛事得以顺利地举办。

(五)竞赛办法以及赛后比赛名次的评定方法

一般都采取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体育竞赛规则。比赛服装一律按照各项赛事要求指定执行。如果遇到天气或者其它的特殊情况,比赛不能按照原计划进行的时候,比赛竞委会有权对比赛时间和办法做出决定。据调查得知赛事基本上都采取目前国家体育总局实施的青少年竞赛赛制。

二、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和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资格审查制度,营造良好竞赛环境

1.加快和完善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竞赛资格审查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青少年体育赛事环境,确保青少年运动员参赛资格审查阳光透明。2.不断加强各级政府以及学校的青少年体育工作责任制度建设。由各部门工作人员鉴定责任承诺书,将监督力度层层落实到组织和个人,规范部门审核程序,提高青少年参赛资格的公开性,实行网络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投诉。

(二)正确处理青少年体育赛事与升学保送关系,淡化竞赛功利色彩

我国体育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要正确处理青少年体育竞赛与升学、保送的关系,尽量淡化体育竞赛的功利色彩,不要让功利的体育竞赛损害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健康、破坏青少年体育竞赛环境。制定有效措施切断家长、教练与学校之间的体育赛事利益关系。体育主管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制定新的青少年运动员升学、保送机制,完善和修改青少年升学、保送资格条件。建立运动员诚信档案,让青少年运动员的个人参赛信息向全社会公开,杜绝部分运动员产生年龄弄虚作假的想法。

(三)合理定位青少年体育赛事具有的育人功能,释放赛事的正能量

只有合理定位青少年体育赛事育人功能与价值,才能释放赛事正能量。1.青少年体育赛事要在青少年群体中传递正能量。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以及团中央通过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青少年体育赛事要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卓越、友谊、尊重”的价值观,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帮助广大青少年塑造完善的人格魅力,从而扩大赛事的正面影响力。2.学校要对青少年开展深入持久体育价值观教育。使青少年体育价值观教育深入到体育课堂和课余体育活动当中,并建立学校体育道德教育长效机制。通过体育诚信教育、公平竞赛教育、体育荣辱观教育使青少年养成“虚假参赛可耻、比赛拼搏为荣”的体育参赛意识。3.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对子女进行体育诚信教育。通过一起观看体育赛事家长既要使子女懂得体育比赛中诚信的作用和社会价值,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在社会激烈竞争中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鼓励和动员他们参与校内外各类体育竞赛,通过顽强拼搏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远离竞赛投机行为,树立正确的竞赛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体育局2009年广东省青少年比赛竞赛规程[Z]..

[2] 樊智军.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Ml.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组织
高职院校体育竞赛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品三口而知味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陕西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天津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