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兴趣培养探究

2015-11-19 20:16薛崇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学习兴趣

薛崇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0-000-02

摘 要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体育的态度、教师上课的方法、体育锻炼的动机共同影响着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助于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本文建议性的提出了些看法和教学手段,为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学习兴趣 体育锻炼

众所周知,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根本动力。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情绪就会显得更加高涨,呼吸、循环、内分泌及等系统的功能就更加强大起来。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兴趣在体育学习中起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应当采取合适的方法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运动加深认识,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大学生把参加体育锻炼作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一、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意义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知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体现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主观能动性的一种外在体现[1]。那么,体育兴趣就是学生想参与体育锻炼的关注度和自觉性,是学生主观想参加体育活动的一种体现[2]。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与体育兴趣的培养是息息相关的。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体育兴趣是学生探索体育知识,自身身体活动领域的心理倾向,这里主要包括对体育锻炼,身体运动的理解,竞技比赛的方法。体育兴趣可以引起大学生对体育活动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达到强身健体促进学习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假如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巨大的兴趣,那么,他们肯定会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听讲、投入锻炼,师生的配合度很高也就能够很圆满的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同参与体育活动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那么,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影响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

(一)教师的言行是学生的榜样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以及上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讲解技术动作时的语言要简练,通俗易懂,在做示范动作时要形象标准,要用高昂的语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和鼓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教师的行为起着表率作用。教师的精神面貌、高雅的气质、潇洒的示范动作都给学生很大的视觉冲击而促使他们想和教师一样从事这项体育运动。总之,教师的言行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合理巧妙的安排上课内容

教学内容的安排是教师能否有效把握课堂时间,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关键。针对于目前高校学生体育运动情况,对于教学内容的调整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对于大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增加开课的班数和人数。例如,女生对健美操、羽毛球、瑜伽等课程比较偏爱,目前高校对于这些项目的开课量较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这些课程多开设。那么男生对这些项目可能并不感兴趣,男生主要开设篮球、足球、网球、武术等,男女区别对待,制定适合其生理特点的项目活动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另外一点就是体育课准备部分的游戏环节。游戏是培养学生们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体育游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娱乐性、趣味性和体育热身活动联系在了一起。通常情况下,趣味性强的活动都会引起学生们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制定相关的负荷强度,对激发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是有积极作用的。例如,软式排球是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活动项目,软式排球重量轻,在进行活动的时候不容易受伤。因此,软式排球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将软式排球游戏加入到大学体育的教学课程中,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在活动时的安全,而且还能使用软式排球做很多种球类游戏从而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

在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绝大多数体育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体育课方法来授课。比如:开始部分要进行跑步、压腿、活动四肢等准备活动以避免学生们在活动中受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并不能很认真地进行热身活动,这样根本起不到热身的作用,而且浪费了很多时间,到最后学生还是没有活动开来。也直接影响到了他们对本节课主要内容学习的兴趣。所以,在今后的热身活动中,建议采用“游戏”的形式来替换这种热身模式,学生们的年龄正处于朝气蓬勃的时期,类似于“贴烧饼”、“撒网捕鱼”、“赢跑”、“行进间热身脚步”等游戏既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完成热身的目的。因此,利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热身准备活动能够更好的效果。

(三)利用比赛激发学生体育锻炼

体育比赛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大学校园中组织各种体育比赛是最能吸引眼球的。在比赛前利用一切宣传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形成良好的赛前气氛。比赛期间,号召学生会、团委组织学生观看学习,并结合教学找差距,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采用各种手段及时报道比赛情况,使学生关心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比赛中能够大放异彩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与热情,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促进了今后体育教学的开展。

(四)充分发挥体育课上学生的主体性

大学生已经十分清楚自己对各种体育运动的认识和兴趣。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安排多一点时间给学生,在他们感兴趣的项目上给予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去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是它们在实践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从而让他们形成对体育运动的持久性兴趣,并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五)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不同学生由于性别、年龄、性格等方面差异,对待体育运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会表现出不同态度与情绪。男生偏重于明显外露、毫无顾忌,而女生则偏重于平稳、有分寸,学生的这种态度将直接影响其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当敏锐的洞察不同学生对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反应,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引导学生对其喜爱的体育项目树立高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切忌损害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

(六)维持良好的师生交流

维持良好的师生交流是教师上课的必要条件之一。师生的互动关系在教学中,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情绪以及积极性,教师的一个表扬对学生来说是很大的鼓舞。可以说,师生的交流在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每节课上完教师都要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对面学生的评价。学生对于本节课也要进行评价,对于哪一点学的不好,哪一点学的好还是教师的授课进行评价。教师掌握较好的同学来说,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对于一些进步较慢的同学,这些同学会因为自己的技术稍差而感到气馁,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耐心的进行辅导,具体的分析动作要领和掌握的技巧,并且引导他们进行尝试。在有略微的改变与进步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出相应的鼓励,这样才能给予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小结

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培养终身体育的价值观。长期的体育锻炼可以完善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在面对人生中困难的时候,那种在体育锻炼中塑造的拼搏、勇敢面对的品质就能够很明显的表现出来。长期的体育运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学习体育运动中的技巧,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学生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完善自己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这也能变相的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初期的体育锻炼中用加大兴趣的培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使学生长期的参与体育运动,从而真正的完成教学目的达到了高校体育课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林观华.浅析体育兴趣与体育课教学的联系[J].湖北体育科.1996.2:7-8.

[2] 汪远成.体育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职教论坛.2005.20:36-37.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学习兴趣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相关分析
浅析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试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
基于模糊评判理论构建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可行性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